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力达 《人口学刊》2002,18(2):28-30
随着我国区域间和城乡间人口迁移持续地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远离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区 ,并由此产生了适应性的问题 ,这也给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问题。落叶归根倾向主要来自于人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记忆保持程度的差别 ,认知心理学可以解释终身迁移者返回出生或成长地的倾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的现象 ,并为终身迁移者如何克服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一次公益性活动聚会.热闹中感觉一双眼睛一直注视着我。结束时那双“眼睛”来到我跟前.呵!以前我们见过面。寒喧之后.她索要了我的名片。  相似文献   

3.
周六晚,电话铃声响起,一个怯怯的女声传来“您是马老师吗?我有一个难言的痛苦,压抑在心中好长时间了,我不敢和任何人讲,真的羞于启齿。”  相似文献   

4.
卡尔·古斯塔奥·荣格,是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建立的“分析心理学”带有古代神论和东方的观点。在学习他的理论时常常感到不熟悉,还有种神秘感。可一旦你克服了术语和特殊概念的困难,你就会发现荣格的作品是那种最能引起兴趣,最能启发思维的人格理论。  相似文献   

5.
解读偷窥     
电话那边一个男孩子的声音传过来……“老师,什么叫偷窥?”“谁偷窥?“是我自己”“能告诉我你多大吗?”“19岁。”“在上学,还是工作?”“什么也没干。”“嗅。”“您说,什么叫偷窥?”“你自己想过这个词的解释吗?你认为呢?”“我不知道。”“你现在在家干什么?”“闲待着。”  相似文献   

6.
胎教并不是直接对胎儿实施的教育,而是通过孕妇修身养性来影响胎儿的心理发展。本世纪儿科医学和儿童心理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使人们有可能对胎儿的心理发展施加直接的影响。 传统的儿童心理学认为出生前的胎儿无法接受外界环境刺激,也无法对这些刺激主动地、独立地做出反应,因而无法形成心理现象,这样也就谈不上心理的发展了。  相似文献   

7.
<正> 在计划生育宣传中,宣传者掌握一些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在认真研究宣传对象的心理活动基础上,按心理活动规律办事,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本文就计划生育宣传巾经常运用的一些心理学知识作一简析。一、情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0月 2 9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云致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由原社会学系、人口学系合并而成 ,旨在整合资源 ,共谋学科发展。学院现设两系 (社会学系、人口学系 )和两所 (人类学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 ) ,即将成立社会工作系、心理学研究所。学院覆盖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等专业 ,拥…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探讨生育动机的发生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探讨生育动机的发生及其控制张义泉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目的性和起因性是人类行为的主要特征,即人的行为都是动机性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为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人类的生育行为也是如此。运用动机理论去探究人类的生育行为,客观分析生育动机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与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成就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弥散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延缓型和排他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二者之间;(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应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由“囚徒困境”引入“非典”危机,在概括“非典”引起的理性危机的各种表现后,结合展望理论、ABC理论和流言心理学理论重点探讨了“非典”期间个体非理性和集体非理性产生的原因及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对突发社会危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专家学者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离婚率上升及其诸多社会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当代中国离婚问题的伦理道德根源并提出应对离婚问题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泛持久地向人民群众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中国式计划生育道路的特色之一。计划生育宣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家庭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率问题,是人口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就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家庭心理学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一、研究生育率变动为什么要加强家庭心理学的研究 (一)家庭是生育率变动的具体实现单位。生育率作为反映育龄妇女生育强度的相对指标,尽管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归根结底是由个人的生育行为所决定的。而生育行为只能在家庭中而不能在家庭以外的其它社会组织中进行,这是因为,首先,就生殖而言,人的生育行为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生殖机能的男女性的结合,而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是受法律规范指导和控制的。一般地说,男女  相似文献   

15.
夫妇双方生育心理状态,是影响生育行为的关键之一,对新婚夫妇生育心理进行调查,不仅能够了解近年来育龄妇女及其配偶的生育心理现状,而且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较大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于1990年底对367对尚未生育的新婚夫妇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从心理学角度,为计划生育工作找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计划生育咨询服务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本文就运用心理学做好计划生育咨询服务做一些浅探,以飨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诸位同仁: 1、尊重实用心理,增强咨询服务的吸引力。 在计划生育工作对象这一庞大群体中,每个人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活中,有的家长只重视为孩子提供优质营养食物.往往忽视了与孩子情感交流,不愿陪孩子游戏玩耍,这也是儿童焦虑,忧郁的一个原因,儿童的成长发育最重要的是爱心和关心,家庭和睦,幸福是儿童最有效的精神补品。儿童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是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18.
浅析计划生育手术工作中的心理问题杨树君多年来,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后绝大部分手术效果理想、康复快,达到了育龄妇女及其家属都满意的要求。但也有些人术后效果欠佳,有手术后遗症,分析原因、除医疗技术水平和设施等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9.
我叫李田,家住福州馆社区。在我8个月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终身残疾。1986年我的女儿出生了,当时我的父母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体弱多病需要我照顾,生活十分艰辛,但健康活泼的女儿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希望。1996年意想不到的灾难把我推向痛苦的人生之旅。先是老父亲查出肺癌做了切除手术,更不幸的是我的女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了,在大夫全力抢救下,女儿的生命保住了,却永远失去了左小腿,  相似文献   

20.
高龄老人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利用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1998年全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对痴呆有较好预测作用的神经心理学量表(痴呆简易量表,BSSD),对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进行简单筛查评分,并对筛查出来的痴呆疑似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高龄老人中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