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整课程结构的教改总体思路,在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从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进行整体教改实验,有利于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能适应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新型城乡中学音乐教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台湾“教育改革”(简称“教改”)自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但在近几年,普通民众对“教改”的反感却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今年暑期以来,台湾的“教改”成为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7月20日,由100多名台湾各大学教授组成的“重建教育联机”联名发表了“教改万言书”,  相似文献   

3.
工科院校的法律类课程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院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就业去向、社会和工作实践的实际需要对法律类课程进行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是其课程体系设计的前提。《电力法》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专业法律课程,课程设计应体现工科专业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有关的法律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中围绕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现实践性的特征是一个重要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高师教材教法课必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示范作用,加强实践训练,改革考试方法等教改环节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全面优化高师生从教素质的教改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面临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是一场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与时代相适应的改革。本文在这种情况下,以历届毕业生情况所得的建议及优良经验收集,作为一种参考,希望教改能得到社会支持,也希望教育工作者在教改道路上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区际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城乡区际传递是城乡区际联系的基本形式。城乡持续发展的区际联系把城乡系统作为一个联系的整体,把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强调城乡发展中系统的有效传递协调。而可持续发展城乡联系建立的关键是要有效的通过各种措施,合理地调整城乡间的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 ,语文教改实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理论指导 ,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作出深入的思考 :一、任何一项语文教改实验的开展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二、要正确处理语文教改实验中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关系 ;三、要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改实验成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乡融合发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与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包括产业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务融合与空间融合,共同富裕目标对“五大融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征程上,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城乡要素双向流通不畅的产业融合困境、城乡二元体制迟滞性强的制度融合困境、乡村文明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优势未被充分挖掘的文化融合困境、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公共服务融合困境以及城乡空间规划整体性不足的空间融合困境。破解逻辑进路为,加速城乡要素流通以推进城乡物质共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推进城乡多元共治;推动城乡文化互促以推进城乡文明共生;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以推进城乡社会共建;加强城乡整体规划以推进城乡生态共享。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次教改实践以OBE(成果导向教育)教育理念为教改指导思想,以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为教改对象,设计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在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教改实践。教改实践结果表明,基于OBE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在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次教改实践的成果值得本校其他工科专业和其他兄弟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是指国家对城市和农村人口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激发潜能、激励保障、合理配置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行为活动过程,使农民顺利转化为城市居民,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在教育、培训、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阻碍了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的步伐,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对此,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培训、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推进教育城乡统筹是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推进重庆教育城乡统筹,必须从关注城乡教育的实际差距、关注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建设着手,只有找准城乡教育统筹的关注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下称“教改”)已经成了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并且直接影响着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党员教育工作如果不与教改结合,就不会出现新的飞跃。我们认为,学校党员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教改观念,调动党员投身教改的积极性,增强党员从事教改实践的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一套与教改的特点相适应.按照符合教改发展的逻辑和党员思想变化的规律,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党员思想问题的自主运行系统,这个大系统应包括超前教育(防范教育)、过程教育(矫正教育)和反思教育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协调运转,整个党员思想教育就会出现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加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和深化教改。一、适应教改超前性的特点,注意抓好超前教育. 打好思想基础,增强党员参与教改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原隶属国家广电总局,是全国较早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高校,2000年9月,划转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学生4000人,开设有电视摄像、影视动画、主持与播音、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等25个专业。其中影视动画专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和产学合作项目,影视动画、电视摄像专业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主持与播音、影视广告专业为省教改试点专业。学院现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功能齐全的教学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6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王越 《河北学刊》2023,(2):80-86
自宗法血缘体系瓦解后,汉代城乡之间产生了频繁的双向人口流动。国家政策的号召、居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和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诱发了人口的城乡流动,其整体趋势呈现出从流入城市到流入乡村的变化。汉代人口的城乡流动增强了城乡交流,密切了城乡关系,推动了汉代城市繁荣,促进了乡村兴起,反映了汉代城乡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理论上通过要素配置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社会成本效应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和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城乡投资竞争、实际需求错配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制约因素,阻碍新基建对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效果。应通过以下路径,强化新基建对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效果:一是科学谋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立融合发展机制;二是完善过程监管制度,强化顶层设计防控风险;三是重视城乡居民现实需求,以新基建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生态融合发展,既关系人民福祉,也关乎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察,城乡生态融合发展遵循自然生态本质与社会经济本质的辩证统一、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的辩证统一、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辩证统一、自然生态生产与社会经济生产的辩证统一。从中国发展实际考量,城乡生态融合发展蕴含城乡生态共富的价值追求、城乡环境正义的价值诉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价值担当。因此,需要在城乡“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融合发展的绿色框架之下研究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的实践向度,以“生态”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促进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领域的绿色化转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障碍。教改以阅读理论与调查问卷结果为指导,从阅读课堂和课外两个层次处理阅读中的词汇障碍。教改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教改对大多数学生有效用。  相似文献   

18.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功能定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由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调整的过程,实现了由“农村服务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的转变。强化扩散效应,对于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阐析城乡共同富裕理论意蕴的基础上,梳理了城市对农村扩散效应的微观要素、中观产业、宏观发展三重路径,要素扩散与产业扩散是发展扩散的基础,城乡发展扩散表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城乡扩散效应的驱动体现在要素价格机制、产业链条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及政府调节机制等方面,且受到主体因素、客体因素、渠道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影响。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需要强化城市扩散强度,提升农村承接能力,促进产业链条衔接与城乡融合,优化城乡制度安排协同供给。  相似文献   

19.
吴春宝 《南方论刊》2010,(11):42-43,38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国家在浙江、成都等地方进行了改革试验。这些试点依据不同地区特点,结合实际,进行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实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模式,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历史社会学是当前中国社会学的热点领域,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也为历史社会学的主题拓展提供了新方案。作为历史社会学的内嵌议题,现代化在当下阶段的思考需要落脚于对城乡中国的理解与诠释上。这一方面需要看到人的现代化和城市等级秩序下未来城乡的融合发展态势,另一方面需要从构建城乡叙事和城乡记忆的角度为现代化速度过快而引发的心灵危机提供解决方案。将以城乡中国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议题纳入历史社会学视域,有助于进一步打破城乡区隔,更快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