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民工荒现象持续和蔓延,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以期就地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降低用工成本,但这一判断仅是在封闭条件下考虑人口问题,常常导致对劳动力供给预测过于乐观。本文以西部省份贵州省为例,从开放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预测由于劳动力外流和劳动参与率降低所导致的地区劳动力实际供给量大幅减少,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结果显示,封闭人口状态下贵州省劳动力供给充足,但开放人口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可能在2016年左右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现象,西部地区不能继续延续东部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道路,并对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年龄、文化、性别、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从需求方面看具有职业、企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主要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农民工居民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源流动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建议实施人口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控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快速人口转型已给我国带来了人口增长率下降、抚养比结构变化和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等一系列人口问题。作为人口大国,人口与劳动力年龄结构在转型过程中的显著变化,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美国哈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引入人口和劳动力年龄结构收敛增长模型,对我国人口转型期人口因素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尤其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对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提出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未雨绸缪的看待人口问题,通过扩大青年就业,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创新人口与就业政策等方式挖掘人力资源优势,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南通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度了南通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三大系统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目前,南通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状态,三者协调发展效果并不显著,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化解南通市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是突破自身主导限制性因素,实现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同步、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如何解决农转非劳动人口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中国劳动》2003,(9):14-15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农转非劳动人口就业问题已引起各级领导和业内专业人士的关注.它既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出路和流向的未来趋势,又具备城镇登记失业劳动力的特征和困难,认真分析研究这个问题,对缓解和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厦门市农转非劳动人口具体情况为例,从有效利用农转非劳动力资源出发,对农转非劳动人口就业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老龄化具有形成时间短、发展速度快、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城乡与区域不均衡,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偏低等基本特点。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挑战,要加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供给的良性互动,既要有利于促进充分就业,也要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好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各类人力资源;要立足区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就近利用大龄劳动力和适度引导部分劳动力回流;要把握老龄人口增长机遇,推动"银发"产业发展;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既帮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稳定就业,又促进更多大龄和老龄劳动力在农村就业创业,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就业需求和可持续生计;要加快制定促大龄和老年劳动力就业的制度供给和能力建设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成都市近年从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就业率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效应,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在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劳动力需求的发展趋势,探索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提高城乡就业率的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人口负担减轻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进行扩展,从人口的生产性提高的角度将人口红利分解为人口负担减轻所追加的额外生产性所带来的数量型红利,人口质量结构优化所带来的质量型人口红利和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配置优化形成的结构型人口红利,利用中国1952年-2009年的长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力供给充沛使得人口负担减轻,高学历劳动力相对增加引起人口质量结构的优化,以及劳动力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引起人口的产业结构配置优化。上述结果提升了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的优化对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度达到40%。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其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15年江苏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2016-208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多方案预测,又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需两方面的影响入手,预测得到2016-2040年江苏省劳动力供需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56年达到峰值25.73%后开始下降,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老化、劳动力供给下降、供需结构失衡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威 《劳动世界》2016,(13):44-45
根据近十五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统计,辽宁省城镇人口结构主要特征是: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低位、劳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但城镇劳动力流失情况并不严重.这些特征为未来辽宁省城镇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为此,既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改变未来人口结构的自然发展趋势,也需要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人力资源红利,改善就业结构等方式应对人口结构对养老金体系在财政与制度上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历史演变及当前呈现的格局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形成该格局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格局的形成是包括市场、政府以及城市本身的人口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表征市场"无形之手"的产业空间集聚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行政手段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控,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相对均衡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周青 《中国劳动》2006,(11):15-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个客观过程,这一过程不能脱离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而存在,政府是社会主体的代表,在农村人口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20多年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发挥既具有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着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动劳动力的重点流出与流入中心,运用差序格局理论,从地缘角度考察流动劳动力就业地选择,并通过Mlogit回归方法,对影响流动劳动力就业地选择因素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劳动力依然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收入对于就业地选择仍具显著影响。同时,就近迁移比重变大,说明经济发展在收敛,地区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4.
田宗博  承前 《劳动世界》2017,(27):61-63
本文从索罗模型出发,通过引入劳动力结构变量,定性分析了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接着利用198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协整模型动态分析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率与人口抚养比的增长速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降低人口抚养比的增长速率会提高人均gdp的增长率,基于此提出了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产业结构,发展"银发产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到底有多少失业人口呢?根据人口预测模型和劳动力需求经济增长弹性法测算,1995年中国劳动力供需差额为1.45亿人,而2005年将达到最高值为1.64亿人,只有到2030年后劳动力需求才有可能逐渐超过劳动力供给。从目前看在今后15年以内,中国劳动力过剩率都将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上。中国劳动力除了数量庞大、供过于求状况持续时间长以外,其另一个  相似文献   

16.
平昌县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9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劳动力4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2%;富余劳动力达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17.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中依旧可以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脚步匆匆跨进1995年,人口警钟再次回荡在神州大地,截止2月15日,我国人口已达到12亿。中国,人口和劳动力均居世界之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文化、技术、道德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四川,作为中国人口和劳动力的第一大省,抓好此项工作显得更为迫切。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必须更好地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这是劳动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职业技能开发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劳动力社会化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评价,包括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分析和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指导与咨询等内容。在国外,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一般是将职业技能开发纳入人力资源开发的大范畴。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相应地也很发达。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统计.青神县现有11.9万劳动力人口中.有5.2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44%.尽管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农民工已外出打工.留在本地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较大.导致县内企业竞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民工荒”局面。为有效解决县内企业的“民工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2013年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自2015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将快速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减少有效劳动供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限、加大工资上涨压力等影响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