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工会作为体制内最大的社会组织,其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决定了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然性。中国社会治理的任务目标与工会的社会职能相契合,使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具有了可行性。中国工会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四个角色: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党和国家政策的坚定维护者和推动者、社会组织的枢纽运行者和劳动关系的协调者。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组织,还是重要的政治组织,首先担负着对职工和关联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新时代维护职工权益仍然是工会组织的首要任务。社会管理是一个社会协调、多元参与的过程,统筹、协调、联系、引导是工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四大基础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推进,越来越多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需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组织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着布局领域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明确、缺乏专业人才、筹资能力不足的困境.运用治理理论,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之间的合作,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以破解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矛盾定位为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形成了既兴市场化之利又除市场化之弊,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体系。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是:以市场化为基,释放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以法治化为本,平衡劳动关系灵活性与安全公平性;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优化行政治理,督查激励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推进劳动关系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治理。其中,政府发挥了"劳动关系的改革者""劳动契约的规范者""劳资集体自治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方协调机制对于强化劳方的地位有着较好的保障作用,但由于我国政府和工会在此机制中存在缺位和错位,因此,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实现新的制衡机制,如培育一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社会"第四方",参与到劳动关系的治理中。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坪山新区成立了深圳市首家专业劳动保障领域的区级社会组织——坪山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并与政府之间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坪山新区调解仲裁工作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在抓好抓实调解仲裁基础工作的同时,新区主动创新求变,致力于探索社会组织参与新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发挥社会组织在调解劳动纠纷与提供企业及员工"柔性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新区劳动关系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同时,在社会领域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我国政府推进管理转型的形势之下,能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衡量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社会组织在价值理念、目标宗旨等方面与社会保障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理应在社会保障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旨在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在强化社会公共服务、缓和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用,需要提高对社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8.
程哲 《劳动世界》2017,(12):40-41
新常态下,随着政府简政放权和购买公共服务的推进,草根社会组织发展迎来重要机遇.在承担政府转移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草根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筹资、专业服务、治理等方面能力不足的惰况.对这些惰况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草根社会组织自身筹资、专业服务、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受国际经济波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省劳动关系呈现多变趋势:劳资矛盾数量明显上升;诉求方式由松散型向有组织转化;劳资矛盾的主体、类型和爆发领域集中趋势明显;劳动者法律维权意识增强;对劳动关系调解组织提出更高的期望等。能否有效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关系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应予以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功能;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优势;善于运用大数据对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做出预测研判;明确企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职责;激发劳动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主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企业调解是中国特色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效运行企业冲突管理系统以及促进企业劳动关系氛围的需要。合理发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需要运用全面发展观理解企业调解组织的存在意义,延伸企业调解组织工作职能链,提高其认知度和公信力,建立企业调解经费制度及购买公共服务,增强企业调解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制定企业、仲裁和法院三方定期沟通制度,节约社会调解资源,提升企业调解效力,真正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源头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城乡就业再就业、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劳动关系、切实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协调劳动关系及其矛盾,实现劳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也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关系矛盾日渐增多,这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既关系到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的立法背景下,用人单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成都市人社局围绕加强和创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多措并举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推进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推进源头管理,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发展基础从贯彻法律法规、完善协调机制、执行基本制度、实施各项标准、增进人文关怀等方面着手,强化源头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关系问题产生于劳动者分布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和其他组织中,由此产生的具体利益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当通过协商、协调、参与、合作等非对抗方式达到共建共享、合作双赢。劳动关系问题治理之道的中国特色在战略定位、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原则和调整模式等方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草根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承担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草根社会组织发展规模的壮大、数量的增多,面临着外部环境制约和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新经济社会学核心理论"嵌入性"理论作为分析草根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的工具,为解决草根组织的发展问题提供较理论基础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工商联作为以非公企业、中小微型企业为成员的人民团体与商会组织,应在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在近年来各地的实践中,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仍存在若干的制度障碍。今后,工商联应当借助自身影响力,积极参与立法程序,推动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制度化、法律化;完善工商联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协调处理的三方机制;从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对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和仲裁的参与,以及对企业劳动争议预防和内部调解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协调劳动关系及其矛盾,实现劳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也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关系矛盾日渐增多,这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既关系到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的立法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一、新都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现状 (一)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 2002年,新都区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2008年,新都区在全国率先增加工商联为三方成员单位,形成了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经验得到推广;2013年,成立了由区长任主任的新都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委员会;2016年,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机构进行了更名,正式成立了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同年设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挂劳动关系科牌子),明确了三方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实现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运行实体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最后一道防线”,政府作为社会救助的第一主体,承担着主要责任,然而在不断复杂的救助环境下,蓬勃发展兴起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已成为一种趋势。社会组织能够克服政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政府难以接触的社会救助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社会救助注入一股新的力量。然而,现有社会组织是否可以胜任这一“政府分担者”的角色,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救助功能,承担应有的公共责任都需要能力为基础。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基础能力,指出当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为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救助提供相关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于2006年7月联合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