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为有效防御侦查机关的强力 ,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一定的诉讼权利 ,这无疑是国家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体现。然而 ,法律只确立诉讼权利而未确立诉讼权利的告知程序 ,使权利主体对权利内容的认知产生障碍 ,极易使诉讼权利的实现落空 ,不能达到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立法初衷与目的。本文从确立侦查讯问告知程序角度进行探讨 ,以实现真正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平等权是公民发展的墓本权利,其可诉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权利主张的当然要求,是商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发展的普遍期待,也是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中国家人才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其权利形态视域展开可诉性考量可以得出,商等教育平等权在运行截面形态上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意义上的平等权,在结构关系形态上是由自由权、请求权和诉权三者复合组成的平等权,在法律关系形态上可分为民事、行政、刑事和宪法四种法律关系类型中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对行政诉讼目的的定位决定了受案范围的狭隘性,本文认为对行政诉讼目的应定位于“监督说”,并在该目的指引下赋予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法的正当性是法的内在权威的主要源泉,是评价法的外在效力的标准,因此,不正当的抽象行政行为应赋予其可诉性。同时,赋予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是保障司法独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权作为一项新兴的社会权利,是通过救助社会弱者来实现社会正义的.社会救助权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救济机制,特别是以可诉性为基础的司法救济机制的保障.因此,我国应当走出传统社会权不可诉理论之误区,顺应时代潮流,肯认社会救助权可诉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诉讼"的特性.但是我国目前侦查程序的行政化特点明显,弊端众多,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是运用"三方组合"诉讼理论重新构建侦查制度.本文从我国现阶段侦查模式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比较法研究的手段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侦查程序,进而提出我国侦查程序实现诉讼化改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交通事故行政处罚、刑事诉讼以及民事诉讼的重要讧据,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影响巨大。为了提高交通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的公正性,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当被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7.
集体合同纠纷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其中,权利争议具有可诉性,而利益争议不具有可诉性.从司法实践来看,即使具有可诉性的权利争议案件也是极为鲜见的,究其原因,在于工会作为集体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主体时其本身的先天性不足、集体合同签订中的目的偏差、过程的形式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抽象行政行为是当今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手段。面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正是一个国家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因此“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似乎已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立法体例的缺陷也日渐明显: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抽象行政行为的侵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定程序使相对人获得救济。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入手,结合现存的几种监督机制的弊端,论证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之必然性及对其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可诉性的实现面临诸多的障碍,这是发展了的社会经济生活与落后的诉讼理论、司法制度之间矛盾的反映。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法可诉性实现的障碍,必须扩充法院的功能,使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形成,同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使大量涉及公共利益的经济法纠纷能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行为的可诉性在司法实践中颇具争议。鉴于竣工验收备案行为性质尚无定论,司法机关在裁判过程中对其定性亦无从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行为属"形式核对"还是"实质审查",备案结果是否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亦给司法机关的裁判工作带来较大困扰。应从法律文本角度出发,分析国家立法目的与机关职能定位,准确把握备案行为的法律性质,寻求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行为的协调统一,全方位把握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房屋拆迁公告”的合法性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提起行政诉讼是进行自我救济的重要途径。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的不一致,引起学界的一些争议。通过对两则典型案例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房屋拆迁公告”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并且当事人可针对“房屋拆迁公告”单独提起行政诉讼。“房屋拆迁公告”违法体现在发布主体违法、时间或内容同拆迁许可证不一致、违反公序良俗、没告知救济途径、发布形式不符合要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现行法当中,将服刑人员与监狱之间的权利义务争议排除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这一规定并不利于服刑人员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更不符合行政法治原则.通过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为分析的视角,指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不合理之处,并初步探讨对于服刑人员的权利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13.
"房屋拆迁公告"的合法性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提起行政诉讼是进行自我救济的重要途径.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的不一致,引起学界的一些争议.通过对两则典型案例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房屋拆迁公告"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当事人如对"房屋拆迁公告"有异议可单独提起行政诉讼.一些"房屋拆迁公告"的违法性体现在发布主体违法、时间或内容同拆迁许可证不一致、违反公序良俗、未告知救济途径、发布形式不符合要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消费公益诉讼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领域的公共利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误区。在界定消费公益诉讼时,应注意其与私益诉讼的区别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即消费公益诉讼保护对象的公益性、保护不特定利益主体的权益、受益人的非特定性和胜诉结果的不可分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的规定,并不能作为消费者协会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判断依据。在确定消费公益诉讼的可诉范围时,垄断问题、环境问题和公共服务问题不应纳入消费公益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侦查讯问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知情权是实现犯罪嫌疑人基本诉讼权利、维护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重要保证.知情权的实现与权利告知制度密切相关,要完善侦查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知情权,就必须科学构建权利告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合同在我国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行政管理领域已成不争事实,但相关的行政合同制度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以及行政合同的法律救济制度上,特别是行政合同行为的可诉性问题,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拟从对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的行政合同的理论与实践,对行政合同行为的可诉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行政合同救济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既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又是刑事诉讼的启动要素之一。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侦查阶段被害人较多的诉讼权利,但是,由于侦查程序本身的特殊性,法律规定与被害人的现实需要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分析侦查阶段被害人人身安全权、财产权、知情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以体现法律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论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行为应包括宏观调控立法行为、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和宏观调控执行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宏观调控立法和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是国家行为,不能对其提起诉讼.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立法和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也不能对其提起诉讼.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经授权的行业协会、行业团体等第三部门的宏观调控执法行为可能是具体行政行为,也可能是民事行为,可以对其提起行政或民事诉讼.我国应进一步实现宏观调控的法治化,并加强对宏观调控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邓和军 《理论界》2012,(2):45-47
民事诉讼应当重视规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行使的规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防范当事人滥用民事诉讼权利和完善民事诉讼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侦查程序中构建司法审查机制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飞 《北方论丛》2006,(6):150-154
司法审查机制在现代西方法治国家已得到普遍确立。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下,构建针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刑事司法审查制度尚有很多现实的障碍性因素需要克服:法治基础上和谐观念的欠缺、司法中立的不够、检察职能的错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失、侦查程序诉讼化动力的不足等。认识并分析这些主要的相关因素,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克服,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