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评朱熹对史学的基本态度》一文认为朱熹鄙薄读史治史,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此观点不够客观公正,原因有三:一是脱离朱熹理学思想来观其史学,未得其要;二是孤立片面地看待朱熹的史学思想,忽视了其提倡、研究史学的一面;三是没有客观地正视朱熹的史学成就及对后世史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朱熹楚辞学自觉扬弃了《楚辞》研究中的汉代经学标准,实现了楚辞学从汉学到宋学的历史转变,开启了《楚辞》文学研究的新篇章.但是朱熹的楚辞学新成就,却恰恰根源于其经学思想的变革.朱熹经学思想的"文道观""探求本义""沈潜反复"是其楚辞学得以树立新阐释原则和方法的根本原因;其经学"先体而后用"思想的成熟则促成了楚辞文体学的发展,实现了楚辞学从经学研究过渡到文学研究的关键转折.朱熹经学思想与楚辞学的内在联系说明,从朱熹经学诠释的角度研究《楚辞》文学发展,可以从根本上理解朱熹楚辞学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内在原因,并进一步认识朱熹楚辞学在中国楚辞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危机和人的生存困境引起了本体论研究的复兴,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该文对文化危机、本体论复兴以及哲学界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认识逐一进行解读,希望借此能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节约思想是发展循环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利用和减少废物是发展循环经济两种途径的思想。马克思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产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科学技术层次,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劳动大循环。提出与研究马克思生产资料节约与发展循环经济思想的意义在于:第一,人与自然关系日益恶化的现状凸现马克思生产资料节约与发展循环经济思想具有超前意义;第二,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节约与发展循环经济思想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进具有警示意义;第三,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节约与发展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朱熹“义”、“利”思想的现代意义,运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朱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朱熹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义”和“利”进行了阐释,指出“义”是“天理之所宜”,是“心之制”,“利者,人情之所欲”;朱熹不仅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而且进一步把“重义轻利”思想与“理”联系起来,对其作了本体论的论证;其意义就在于告诫人们在现代社会既要重视“利”,也要重视“义”,当“利”和“义”冲突时首先要取“义”。  相似文献   

7.
朱熹在南宋社会内忧外患、佛道盛行的历史环境下又一次回应并发展了孔子的礼学、礼教思想,决心重振社会人伦秩序,其礼学思想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礼学思想建构的特点能给当代儒学复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礼不远人,人能弘礼;礼学思想需要哲学的突破;礼是归宿;礼学的发扬需要经典文本的支撑与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8.
两德统一后,马克思主义在德国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并未沉寂。新世纪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文本、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社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近年来,甚至出现了"马克思思想复兴"、"马克思热"。因而,今天德国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之一。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理解,而且不少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MEGA2的编辑出版研究、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以及重新发现马克思、重新诠释马克思、重新塑造马克思的热情、激情和努力,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基是朱熹的再传弟子,是婺州金华朱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心性论、知行观、文学观等,虽然来源于朱熹,但是,何基的整个思想显得比朱熹简洁纯粹.特别重要的是,何基的重点是在践履上,即他的思想都是与他的实际道德生活实践相通的.何基以践履树立起榜样,这在儒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于书院教育基础之上的朱熹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一教育思想与宋代理学家的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反映在朱熹教育思想实践中,表现为朱熹主张以“形而下”的“格物致知”方法为指导,通过《小学》《大学》的学习,达到“为己成物”目的的初、中等教育;以“形而上”的“大而化之”的理想指向为鹄的,通过《中庸》的学习,达到“明诚两进”为目的的圣学(高等)教育.对朱熹《中庸章句》中呈现的理想色彩浓重的圣学教育思想,无论是文本的解读,还是意义的发掘,似乎长期被人忽视.探讨和研究从而揭示出朱熹的以“达贤成圣”为目的的这一元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理论意义,甚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统中绝望与拯救的观念及其在英美文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和基督教传统中的绝望和拯救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绝望可以摧毁人对自己过分的信心,让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罪,从而在精神上向上帝开启,接受神的拯救。这一观念在中世纪到20世纪英美文学中都有所体现,在近代基督教衰落之后,又经历了种种演变:存在主义作家拒绝接受基督教的拯救观念,但是却继承了基督教传统的绝望意识;另外一些现代作家则从爱或者自我尊严感中寻求拯救或慰籍。尽管基督教传统中的绝望与拯救观念的宗教色彩在现代逐渐淡漠,然而在作家们表现的绝望和痛苦的后面,分明还传来对于超验的拯救的期盼和呼唤。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助网络手段 ,进行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因此 ,首先要正视机遇和挑战 ,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研究特点和规律 ,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转变观念和作风 ,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分析其特点,并从加强调查研究、教育引导、制度预防、监督和奖惩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应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已刻不容缓.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得出微信作为大学生日常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客体、 介体、 环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微信的时代特点及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引入微信模式,势必将提升育人成效.因此,改革创新,转"微"为机已成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解决路桥收费问题的关键是整合路桥收费资源及其由资源组成的价格机制.路桥建设"套牢"的市场结构导致收费价格扭曲,现行监管体制、法规和监管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路桥收费市场需要整合的因素有认识资源整合、收费资源整合、收费条件整合、收费站点整合.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出发 ,认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主张应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加大高校党组织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介绍了我国沙漠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是造成沙漠化的重要原因,认为只要控制人为干扰,并采取防治措施,半干旱地区的沙化土地很快就能自我恢复。同时文章介绍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范围、任务、方式和目标,并指出完全依靠打28-64万眼井,长期超采地下水来维持林草植被生长,一旦引起地面下沉,会永远失去地下水库。该文建议要以水定井,严格控制超采,实施节水林农业,还认为从长远考虑,要尽快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才能彻底改变“三北”地区的干旱荒漠面貌。  相似文献   

20.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