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尊重人;二是为了人;三是依靠人;四是塑造人. 相似文献
4.
5.
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尊重人;二是为了人;三是依靠人;四是塑造人。 相似文献
6.
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实践党的宗旨所需要,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此不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
和归宿,更要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着力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抓准、
抓实在和切实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民是本位,人民是主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可以认为,邓小平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运转起点. 相似文献
8.
价值关系是人与世界、真理与实在之间的基本关系.价值现的改变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前提.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反映在他的价值哲学之中并具有独到的特点.本文拟从价值本质、价值主客体、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目标等几个角度加以探析.价值关系是人与世界、真理与实在之间的基本关系.价值现的改变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前提.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反映在他的价值哲学之中并具有独到的特点.本文拟从价值本质、价值主客体、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目标等几个角度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中,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居于首位,不仅因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且更因其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证明。迄今为止,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大河中唯一赓续绵延、源远流长的文明形态,其能够数千载一脉相承,必有一以贯之的核心内涵传承延续,也有与时俱进、不断鼎新的新要素持续融进。考察中华文明连续性有各种不同角度或视域,本文重点梳理分析流传千载、跨越时代的“以民为本”理念,并对其发展演进轨迹与治理绩效进行历史考察。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历代政治治理和经济政策之中,成为创造出灿烂的经济文化并很早发达于世界的重要思想源流,也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民为本”向“一切为了人民”超越升华,“人民至上”成为“以民为本”理念的新境界,这赋予优秀传统理念鲜活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批判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部分 ,形成了既带有传统特色 ,又更具当代特色的人民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思想方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它的理论魅力和勃勃生机最根本的源泉在于其科学的思想方法,其中"求实"思维十分引人注目。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邓小平思想方法的精髓。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思想方法的巨大理论勇气、政治勇气和实践勇气。 相似文献
12.
13.
14.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人民至上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其总的原则和最基本的内容。他所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的。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 ,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利益观的又一重要内容 ,他十分重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强调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群众的智慧 ,把符合群众利益的思想上升为党的方针政策 ,来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邓小平认为我们重视人民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不错的 ,但决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他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人人都有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权利 ,强调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坚决反对“平均主义” ,鼓励先富帮后富 ,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发展观,它充分体现了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相结合;经济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相结合;国内与国外发展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与“物”的发展相结合;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相结合等内涵。 相似文献
16.
17.
在毛泽东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中,指出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价值的取向内涵,人民利益是价值的评价标准。坚持毛泽东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江琼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33-35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表现出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强烈忧患意识。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他有“三起三落”的经历,特别是他第三次复出之后,面对中国的落后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先进发达,其忧患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他的忧患意识是对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切忧虑的理性认识。继承和发扬他的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茵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始终强调要以人民群众为本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尊重群众的创造 ,虚心向群众学习 ,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的群众观 ,对于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尤其是加强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特征,基于其主要创立者邓小平的强烈的时代意识.这种时代意识,既表现在他对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的科学把握,更表现在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战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