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疯女的厄运 村里来了一个疯女,十八九岁。乌黑的长发杂乱地披散肩头,发丝上沾满草叶。衣着破烂不堪。手脚红肿。通身仍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秀气。  相似文献   

2.
《知识人》一书较为集中地向我们展示了台湾十六位文化名家的精彩人生以及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求索和思考。全书以访谈的形式来行文,每一位文化名人单独成篇。作为文化名人,他们对文化有着强大的责任感。为了推动昆曲发展,白先勇先生甘当"昆曲义工",对于文化传统式微的现状,他不无焦虑地说:我们要抢救历史文化!从他急切的呼唤声中,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希望。说到我们中国文化,白先勇坚定地说:我们有了不得的  相似文献   

3.
江南读书台     
马杰 《社区》2008,(20):9-11
当我们流连于江南的山山水水之间时,常常会同历代文化名人的渎书台胜迹不期而遇。千百年以来,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往往也是历代文人学士吟诗赋词、命笔泼墨的雅集之地。纸香墨润,常常荟萃一代人文;诗兴文采,往往流芳九州河山。应该说,这就是读书台胜迹的人文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4.
<正>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  相似文献   

5.
邓晓白 《社区》2009,(5):12-12
看到赵凯的稿子,是因为出版社的一个公益活动,为农民作者出书。我看到的稿子不能构成一本较满意的书,于是按书稿上留下的电话打过去,辗转听到了作者的声音,我顺便请他寄来简历和照片。  相似文献   

6.
凌慧 《社区》2011,(20):55-55
近日,在上下班的路上.来回各一个小时的车厢里。比较集中地读了叶兆言的几本书,有《陈旧人物》《群莺乱飞》,还有一本谈话体自传性的书。在他似乎散淡的笔触下,章太炎、吴宓、陈寅恪、汪曾祺、林斤澜、高晓声、陆文夫等一个个现当代的文化人在眼前浮现,就像寥寥几笔但颇为传神的速写。在文学世家眼里。那些与祖父、父亲交往的文化名人少了些名人的光环。  相似文献   

7.
汉斯·迈耶与他的《重见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斯·迈耶是德国声望极高的社科学者和文化名人.他于1994年应中国教育部之邀访问中国并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本文着重介绍笔者眼里的汉斯·迈耶其人、他的写作特点以及他根据1994中国之行撰写的《重见中国》一书.  相似文献   

8.
张栋 《社区》2012,(2):4-4
司马光珍惜书籍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藏书甚丰,据说,各种书籍总数在万卷以上。他读书甚勤,但这些书仍簇新如故。原来,司马光对书非常爱惜,他每次看书之前,一定要把几案擦拭干净,把书放得端端正正的,然后坐下看书。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木制方板,每当他要一边踱步一边看书时,  相似文献   

9.
苗振亚 《社区》2011,(14):7-7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相似文献   

10.
罗振玉访求佚书重视古钞本,对其文献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对于其他版本佚书访求所获亦甚大,特别是从日本和刻本中发现许多中国佚书和善本,并为使这些佚书重新流布作出了贡献。同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所得一些佚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极大地弥补了中国文化的损失。他又开访求中国亡佚古本通俗小说之先河,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临川文化名人著述是;临川地域祖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璀灿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显示了临川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在我国整个历史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是我们研究临川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充分检索、利用与深入研究临川文化名人著述,对业已拉开帷幕的临川文化研究,最大限度地开发临川文化资源,深刻领悟乡贤先哲遗产,弘扬临川文化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思想,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临川文化名人著述象我国其它古籍一样,散失、亡佚现象十分严重,但由于丛书的汇集收录,使大量古籍得以保存和流传…  相似文献   

12.
疏影 《社区》2012,(3):62-62
某天临近中午,我提着大包小包从超市出来,看到一辆空出租车驶过来,我赶紧招手,司机犹犹豫豫地停下,却并不让我上车,而是反复问我去哪个小区,问清后他如释重负地笑笑说:“还好,顺路的,上来吧!”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出租车司机,有点莫名其妙,于是路上我问他,如果不是顺路的话,是不是不打算挣我这份钱了?他厚道地笑一下说,是啊,因为他要急着赶回家做饭,这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细问才知道,原来他妻子打工的公司附近有些小吃摊,她以前常在那儿解决午餐,看多了地沟油新闻后,  相似文献   

13.
文化名人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文化名人在澳门的活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化名人与文化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文化名人的活动对于本民族价值观念影响深远,对于统治者的思想影响深刻,对于文化价值系统的更新,和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的进程,具有无与伦比的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生虽没有专门的书论著作,但是在他诸多的题跋、札记、随笔等文字材料中却零零散散地体现着他独树一帜的学书心得,这些论述都是他书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在他流传至今的墨迹中也可以明显地找到与其书论相辅相成的影子。本文在他零散的书论语句中提炼出尚意思想、尊古思想、中庸思想、生命思想四个方面,并相应地举出苏轼流传于世的字帖为例证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董欣宾先生现在是江苏省国画院的一级画师,作画喜署名张泾人董欣宾。他1940年出生在无锡张泾一个农民家庭,自小热爱自然,上树捉鸟,下水摸鱼,不亦乐乎。他说他喜欢绘画,是因为家乡的美境使他非常想在画中寄托自己的眷恋,表达自己的想象。他热爱故乡,不仅是故乡优美秀丽,还因为这里出过许多优秀的文化名人,诸如宋李纲、元倪云林及顾宪成兄弟等等,给他以极深的文化感染。他八岁拜张云耘学习书法,十五岁拜秦古柳学山水,十九岁进南京艺术学院中专部求学。他教过书,当过兵,行过医,为解决夫妻分居在连云港呆了九年。这九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他在不被  相似文献   

16.
马欢随郑和三下西洋,担任阿拉伯语翻译,为下西洋的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马欢信仰伊斯兰教,是穆斯林。根据他会说阿拉伯语、信伊斯兰教、姓马,又主要说汉语用汉文写作,我们把他的族属识别为回族。他是回族历史文化名人。马欢写的《瀛涯胜览》记录了下西洋者的见闻和所到地区的概况。在“西洋”史地学三书中,《瀛涯胜览》对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载最详,因而最为重要珍贵,并且对后来的“西洋”史地学书和中西交通史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盛成和台湾     
盛成先生是著名文化名人 ,在台湾居留 18年 ,写了很多有关台湾的论文。他在《旧世新书———盛成回忆录》中论及了台湾问题 ,形成了他一套颇成系统的台湾观。  相似文献   

18.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一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全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在徐州生活了一年零十一个月。此间,他十分重视利国监,为其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是北宋的大诗人。他被誉为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者。历史上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把他与大诗人苏轼齐名,并称“苏黄”或“苏门学士”.他还以善画、擅书而闻名。与他的文学观、书法观相比,他的政治观、社会观,在当时并不显赫出众,故历来不被黄山谷研究者所重视。今天,为了深入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本文对黄庭坚的社会政治观试作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20.
徐敏 《东方论坛》2011,(6):65-70
黄裳是当代书话创作大家。在他的书话作品中,或用现代随笔式的写法,或用承接传统流绪的题跋之法,为读者讲述了他和书、书友之间的情谊,展示了他所寓目的书籍的风采。在这些文字中,不仅体现出他强烈的书话文体意识和创作理路,即话古籍谈往事不离现实;而且彰显出鲜明的创作特色,即通达之中满蕴凌厉之锋,书卷气中传达隽永温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