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将入相的范仲淹张念书范仲淹是北宋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生于公元989年,死于1052年。官至参知政事,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体恤民情,为政清正廉洁。少有志操,为官后政绩卓然天下,成为一代名人。他作为政治家,参与主持了“庆历新政”...  相似文献   

2.
时至公元1043年,也就是北宋仁宗庆历三年,大宋王朝已建立了八十多个春秋。当时的政治形势是“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雍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面对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范仲淹临危受命,出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发动了北宋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运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以《答手诏条陈十事》作为改革纲领,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厚农桑、均公田、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这些切中北宋政治时弊的改革措施,除个别项目外,大多数都在庆历三、四年间颁行实施。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仅进行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与邹平张念书北宋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公元989一1052),一生出将入相,功业文章,彪炳青史;人品道德,壮志情操,传颂千古。作为文学家,干载之下,即便是对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不甚了解的宰宰学子,一提起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公元一○二一——一○八六年),字介甫,江西临州人,是北宋时期一位具有法家思想的进步政治家。北宋仁宗(公元一○二三——一○六三年在位)时,他从地方官被逐步提拔到中央机关,便以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积极宣传改革。宋神宗(公元一○六八——一○八五年在位)上台以后,又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和宰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运动,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展开了尊法反儒的斗爭,把长期进行的儒法论爭推向一个新阶段。王安石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  相似文献   

5.
北宋年间,我国出现了一位政治改革家,他在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官吏无能、朝廷腐败的形势下,挺身而出,力主吏治改革,尽管屡遭贬黜,仍然奋进不息.在改革失败后,他身处逆境,毫不气馁,总结一生,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成为历代志士仁人交口称赞的楷模.这位政治改革家就是范仲淹。范仲淹从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起到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前后近三  相似文献   

6.
试论范仲淹的诗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被朱熹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朱子语类》卷129)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元好问称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见。”(《遗山先生文集》卷38)如范仲淹入相出将的政绩一样,他的才艺也是多方面的。他精通琴律,书法很好,诗词文章也都有脍炙人口之作留传后世。范仲淹的散文和词的成就早有公论,毋庸多说。他的诗名似乎不为后人所重视,在诗歌史上也无有一席之地,但是范仲淹的诗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而且有裨于我们从侧面研究范仲淹的人品思想。笔者不揣浅陋,对范诗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觏,字泰伯,宋建昌郡(即今江西)南昌人。生于公元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死于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佑四年)。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一生好学,考进士未中,以教学为生,被称为盱江先生。晚年(公元1050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为直讲。一生著述不少,由后人编为《盱江文集》(或称为《直讲李先生文集》)。李觏和王安石、张载处于同一时代,是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哲学家。据王安石说,他们之间有过交往,并有许多共同的思想。在李觏的著作中,象《富国策第一》、《富国策第五》、《富国策第六》、《安民策第一》、《平土书序》、《原文》和《礼论第一》等等,许多都涉及到了社会的政冶、经济和伦理道德问题,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哲学史上自管仲以来的唯物主义倾向,提出了不少在欧洲哲学史上直至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才能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如果说,与他同时代的张载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易是忽必烈金莲川幕府中邢州集团的重要成员,也是元初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到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历任元廷参知政事、中书右丞、平章政事、枢密副使等要职,成为有元一代为数不多的政治地位显赫的汉人之一。然而,在复杂的蒙、汉、色目人之间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革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的范仲淹已为人们所熟知,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似尚未为论者所重视.也许是他的政治业绩掩盖了其文学成就。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还是个享有时誉的作家,诗词文赋,诸体皆备,理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抑末扬本,去《郑》复《雅》”的文学理论毫无疑问,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但范仲淹也在新古文运动中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元初赵孟坚说:“庆历以前,六一公欧氏未变体之际,王黄州(禹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能够突破因循保守、提倡革新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宋仁宗时期,主持了改革弊政的“庆历新政”,虽然这次改革历时不久,但他的遗志在十多年后,即在王安石和宋神宗主持的变法中得到实现,他的爱国胸怀、苦学精神、廉洁操守、宏伟抱负,永远值得人们景仰和学习。近年来,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颇受史学界的重视,出现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在庆历新政各项措施的行废问题上,各种著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使读者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对庆历新政各项措施的实行和废罢进行专门的探讨,以期找到比较符合史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究竟到过湖湘没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学家、文学史家的专著、散文选本到大、中学语文教材,在评述或简介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时,对范仲淹是否到过湖湘的问题,都感兴趣,而意见往往各执一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程应一《范仲淹新传入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李涵、刘经华《范仲淹传入即是其例:前者说范仲淹年幼时,随其母亲、后父“经过岳州越洞庭而西”,到过增州安乡县,“岳州给他的印象是极深的”,“除了这一回去过安乡外,此后便没有再到过湖湘”;后者说“范仲俺一生并没有到过洞庭湖”,他能在《岳阳楼记》中把洞庭湖描绘得有声有色、十分逼真,…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范仲淹,已为人们所熟知,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之千古名句,尽人皆知,已成为中华民族士林中一切正直之人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资源。但作为思想家和儒学家的范仲淹,特别是作为理学先驱者的范仲淹,还不被人们所广泛了解。清孙奇逢作《理学宗传》,未曾提及范仲淹,到黄宗羲作《宋元学案》深入探论宋元学术,才追溯到道学产生之前的范仲淹、胡瑗、石介、孙复、李觏、欧阳修等人,并为范仲淹专门立了《高  相似文献   

13.
<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公元八年,他代汉称帝,建立了“新”王朝。此后,他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王莽改制多是全盘否定。十年动乱以前,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曾在《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①一文中,提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张方平 ,宋应天府宋城县人 ,科举出身 ,历事仁、英、神宗三朝 ,先后任御史中丞、三司使、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著有《乐全集》等。在入仕之初 ,他力主改革弊政 ,但到后来他却站在维护旧制的立场上要求停罢新法 ,变成了保守派。在学术思想上 ,他不局限于儒家的传统观念 ,而是兼采众家之长。他的《乐全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1 阿鲁威,字淑重,号东泉或以鲁东泉称之,蒙古人,生座年不详,一说至治、泰定年间曾任南剑太守和经筵官(1321——1327)(《元曲鉴赏词典·阿鲁威传》),一说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官剑南太守,内诏作经筵官参知政事(1925年)(谭正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根据这两种说法,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为:阿鲁威约在1295——1327年之间去世,这样就把他生活的时间扩展为32年.在关于他生平事迹记载的文字中,除此之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尚有他一轶事记载;他尝眷名妓郭氏顺时秀,而郭氏尤重王  相似文献   

16.
张祜是中晚唐之间的一位诗人,两《唐书》皆无传。《新唐书·艺文志四》上仅有“张祜诗一卷,字承吉,为处士,大中中卒”这样一句。我们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摭言》、《桂苑丛谈》等书的片断记载和张祜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大致情况。张祜,字承吉,(《唐诗纪事》为“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是清河(今属河北)人。关于他的生卒,今人有几种说法,我们同意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的提法,即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大中”一共是十四年,“大中中卒”,我们暂定为大中七年(853)左右。这样,可以说张祜生于公元292年,卒于公元853年左右,享年六十一二。  相似文献   

17.
厉原 《快乐青春》2014,(10):35-36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之手,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中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历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8.
王廷相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明成化十年(公元一四七四年),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他是明代中期一位卓越的社会改革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王廷相的主要著作,经编辑为《王氏家藏集》和《王浚川所著书》。他的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要研究王廷相的思想,恢复他的历史地位,必须从整理他的著作入手。因此对王廷相的著作作一考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王瑞明教授写的《〈岳阳楼记〉的历史考察》一文(见《求索》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引用了不少史料,试图证明这样一个新奇的论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与历史有很大的出入,是“粉饰太平”;滕子京是个“贪官”,范仲淹不仅“一再为他开脱罪责”,袒护他“逍遥法外”,还“对犯有贪污之罪的滕子京深表同情”,是有“是非不明”之玷的。我们认为,“王文”的历史考察是片面的,因而其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这里,我们也从“历史考察”提出质疑,以与  相似文献   

20.
<正> 李退溪,名滉,号退溪,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公元1501年),卒于宣祖三年(公元1570年)。他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最著名的朱子学家、主理论哲学家。据其《年谱》记载,他从十七八岁即接触、学习、钻研朱子的性理学,五十岁以后,编成了足以表明他的观点、学术旨趣和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朱子书节要》一书,奠定了他在朝鲜和东方学术史、思想史上的地位。“先生学问,一以程、朱为准。敬义夹持,知行并进,表里如一,本末兼举。洞见大原,植立大本。若论其至,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