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时,党中央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农民收入必须不断增加,要把保证粮食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统一起来。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就成为关键性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当代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农民组织是农村的新社会力量和治理主体。要改变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缺失的普遍现象,必须凸显农民组织化的主体地位和治理功能。为实现农村社区善治,要处理好社区自治与乡镇政权管理、农民组织与村党组织、农民组织与家族宗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民组织是农村的新社会力量和治理主体.要改变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缺失的普遍现象,必须凸显农民组织化的主体地位和治理功能.为实现农村社区善治,要处理好社区自治与乡镇政权管理、农民组织与村党组织、农民组织与家族宗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要做好农村工作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现代农民素质 ,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创新 :1.观念创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们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审时度势 ,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 ,及时地更换脑筋 ,跟上时代 ,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更新观念。要做到观念创新需注意几点 :首先要有针对性。要知道农村的现状如何 ,农民现在在想什么、缺什么 ,想干什么。其次要有主动性。提高农民素质不只是农民自己的事 ,我们各级党委应当积极主动来抓这件事…  相似文献   

5.
农民主体地位缺失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现象,试图在短期内消除这样的现状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缺失不仅与政府的管理方法、政府忽视农民对文化的实际需要、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等有关,更与中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改善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不仅应考虑改变政府的管理方式,而且要切实考虑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农村文化精英的培养。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农村文化精英等多元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策略,值得摸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山东莱芜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他们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做法。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教育的功能,确立科教兴农的指导思想,建立农科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跃迁,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利益诉求视角下新农村社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民利益的时空拓展、维度深化、内容系统和序列优化,必须实现农民利益的多维诉求.基于新农村社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诉求的价值分析,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改革社区管理模式,拓展农民利益诉求的渠道,创新农民利益诉求的方式,培育农村社区文化,提高农民利益诉求的立体化和系统化,实现农村利益诉求主体、利益诉求内容和利益诉求载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民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且农民维权意识淡薄。要保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维护农民权益,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在法律和政策上把实现农民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国民待遇作为突破口,并重点大力全面发展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促使农村食品安全形势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更加复杂,维护农村稳定就显得极为重要。针对农村治安实际情况,提出推进稳定农村社会的九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建设为实现农民增收、怎样实现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增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农民增收是高度统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民规范增收;做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科学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意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三农"问题,把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围绕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解决"新三农"(现代农村、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民)问题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加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深刻的历史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呼唤农村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农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求塑造农民爱国爱乡、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言行文明,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珍惜耕地、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尊老爱幼、和睦互助的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奠定道德素质提升的坚实物质基础,督促农村党员干部和乡村教师率先垂苑成为道德示范样板,创新道德教育形式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健全完善约束机制规范塑造农民道德素质,应当成为实现农民道德素质从传统到现代提升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悦 《社会科学论坛》2012,(12):195-202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邻居效应"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生活性消费的"跟风"、生产性消费的"趋同"、特殊性消费的"从众"。农民消费观念的保守性、农民消费心理的独特性、农民"感性消费"的倾向性、农村消费市场的局限性、农村消费环境的落后性是形成农村消费"邻居效应"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应该从"邻居效应"的角度出发,健全农村销售体系,科学引领农民的消费理念;企业应增加对农村市场的关注,运用"关系营销学"理念营销;农民要转变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的档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关键主体,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中,社会关系网可以使农民快速建立连接,并通过在地化“中介”、乡村文化精英以及本土文化仪式等,提升农民参与意愿,实现农民从无参与走向旁观式参与;乡村资源禀赋影响着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本以及象征性资源,整合与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农民从旁观式参与走向实质性参与;空间重构关系着农民参与的整体生态,通过物理文化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和虚拟文化空间,打造统一的乡村文化空间,实现农民主动持续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此,要唤醒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提升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修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生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离不开壮大的农业、离不开广袤的农村、离不开广大的农民。因此,创新我国农民生态价值观教育机制,加强对农民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引导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沼气工程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沼气的应用能有效缓解农村生活用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致富的目标。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庆市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可行性,指出要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动农村富民工程,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减少污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气、积肥同步,养殖、种植并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城镇化的目标。本文建议在大庆市农村实施“一建三改”(建一座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沼气工程,推进大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民生活相对贫困和收入较差的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必须加强保护农民权利的法律制度建设。纠正歧视性制度,在公共服务、政治权利等方面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实现程序正义;建立弱者保护制度,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给农民制度倾斜,实现农民与非农民间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8.
李秀忠 《东岳论丛》2013,(1):150-154
山东省诸城市、胶州市农村社区建设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有效探索,其公共服务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主要为农民提供三大类服务: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等;二是生产性服务,建立健全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市场营销服务体系;三是市场化的便民服务,包括便民超市、农资超市等便民服务项目。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少:农村社区建设科学规划不足,社区范围设置缺乏科学论证,模式创新不足,存在行政化倾向等。为此,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有序推进;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社区建设与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把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9.
农民要致富,农村要振兴,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三要靠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从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的单一经济转向开放式经济,走以工取胜、靠工致富、农林牧副渔五业齐发展的道路。本文就农村乡镇企业的形势,特点和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问题并结合兰州的实际,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桂红 《学术论坛》2012,35(3):208-211,215
大学生科技素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广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基本前提,是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必须在科学知识、科技技能、科学精神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科技素养培养的力度,为农村建设输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