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科学认识既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又是主体对世界图景的建构.以往认识论的研究往往强调了前者,忽视了后者.本文试图在反映论的基础上,对科学认识的建构性给以说明.一、反映和建构列宁指出:"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就是说,只看到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看不到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是片面的;主体的能动性恰恰表现在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是思维的创造.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是按两  相似文献   

2.
一文艺创造意识是人类思想意识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等创造性劳动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作为人脑的机能、属性的意识,是一种结构特殊、精密度、灵敏度极高的“物质”因子,是人的主体世界所特有的对客体世界的不同形态的映象。但是,各种类型的意识形态对其相应的多种物质形态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创造物质世界。所以,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客观世界,在于人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意识指导着自己的各种言行,有意图、有方向和有预见地力求实现始初所设计的创造目的。人的创造意识就是人在客体物质及社会活动的激活以后,在处理相应事件的对策时,无论采取直接反应的步骤,或是选择符号表述的步骤,都是以由不同个体的文化素质(广义的)所形成的不同思维、心态与言行等  相似文献   

3.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列宁的哲学思想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不一致的,反对把列宁看作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所谓的不一致,主要有四点: 一、列宁把物质或物质世界看做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它就是认识的对象,而马克思则把认识对象看做是依存于人的意识的人化自然。二、列宁把辩证法首先看成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创造主观辩证法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4.
社会预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认识,它是认识主体对社会客体的一种创造性反映。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提到,“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①认识能力首先是一种反映能力,但它更深层次的机制是创造。认识的创造本质是人的意识根据主体的需求,综合来自客观现实的内容,描述人的实践活动的可能结果和前景的能力。社会预见突出地表现出认识的创造本质,它研究社会客体的现在状态,充分发挥思维超越事物进程的能力和预示未来的能力,获取对社会客体未来状态的认识。创造力的本质是基于客体属性的揭示和主体需要的满足两者的交互作用。这就为我们从事实确认和价值评价角度探讨社会预见及其认识论意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意见。我也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在哲学认识论中,认识源泉所要说明和揭示的是人们反映什么、认识什么,亦即人们认识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的内容只能来源于、始发于认识对象、认识客体。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认识、思维是从外部世界中得来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4页)。列宁说:“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而“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泉源。”(《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4页)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5页)。由此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什么意思呢?实践究竟是怎样来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呢?原来,人们在某种认识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予客观对象,从而改变客观对象,使本来作为观念形态存在于头脑中的目的、意图客观化,表现为一定的实践结果(效果),人们就是用实践活动所达到的结果(效果),来使自己的认识受到检验的。列宁说:“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列宁全  相似文献   

7.
妙语与精神     
《大庆社会科学》2010,(6):58-58
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中,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已成为现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科学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大,因而,探讨知识的辩证运动、研究知识内容、结构及体系,揭示科学知识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成为现代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一、知识应是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什么是知识?《辞海》解释:“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体系.科学知识的本质是揭示客观世界及主观思维发展的规律性,其作用能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知识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认识成果的结晶,它属于不属于认识论研究的范畴呢?列宁指出:“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它一切领城中  相似文献   

9.
世界观析义     
世界观析义张光成一、世界观的客观与主观世界观显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世界”,其二是“观”。作为前者,它是反映在意识中的客观的世界景像;作为后者,它则是人把握世界的主观观念。世界观的“世界”方面,表现着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所达到的对世界的认知。从这...  相似文献   

10.
列宁用唯物辩证法对人类意识的功能及其观念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观念是[人的]认识和意图”。认识性观念是对象性的观念。意图性观念是主体性的观念,是指示和规定未来实践的观念,亦即行动目标及其方案。一因为方案总是实现一定目标的方案,方案就内在地包含着目标,所以我们可以用“方案”来概括那种指示和规定未来实践的观念,以与“知识”相区别、相对应。知识是对既存的或必然的东西的揭示,方案则是按照人的需要和目的安排客观世界的观念,是对未来实践如何进行的指示和规定。方案对未来实践的指示和规定如果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且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就是优的,反之就是劣的。方案是指示和规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7,(2)
萨特既将情绪的本质视作一种意向性意识,又把它当作人理解自身在世存在的一种方式。"意识"与"存在"构成了贯穿萨特情绪理论的双重径路,且前者更为根本。意识的意向性根源于意识结构中自为对自在的趋向与虚无化,也正是情绪意识的意向性决定了情绪对存在世界的认识、否定与超越功能。萨特的情绪理论既指明了"意识"与"存在"维度一体两面的关系,同时也是对现象学心理学与经验世界的贯通与综合。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艺创作直接对象,创作主体的心造世界是创作主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与文艺创作客体交互作用,双向建构的主观世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渗透有主体因素的客观世界,其客观实在性实质上是经过主体意识过滤和改造,再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符号体系显示出来的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说文艺创作直接对象是创作主体的心造世界,并不等于说文艺创作家可以凭空臆造,而是说他以自己的心造世界为中介,间接地反映作为文艺创作客体(或间接对象)的客观世界,其中主要是人及其社会生活。在这个审美反映和艺术(语言符号性)创造过程中,文艺创作直接对象具有表象性和想象性。它以三种表象为感性存在形式,想象是它的本质,并且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  相似文献   

13.
<正> 列宁给我们留下的《哲学笔记》,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哲学遗产。这里,我们仅就列宁在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所作的一个批注加以探讨。这个批注是:“……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第228页)。关于这个命题究竟是列宁的,还是列宁转述黑格尔的,以及这个命题的科学含意是什么,至今国内外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这个命题的探讨,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和继承列宁哲学遗产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关于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等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问题,同时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认识与实践已经分化为相对独立的阶段。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以求真为目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活动。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从属于认识,是认识世界的环节,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从属于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环节。认识阶段与实践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认识的成果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实践活动的成果是认识活动的条件。作为认识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反映,是客观世界定向主观世界,作为实践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创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是  相似文献   

15.
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哲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仅就其中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的关系问题,略陈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大方. 唯心主义认识论片面夸大认识的创造性,认为认识不仅可以创造观念,而且可以创造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此相反,他们否认认识的创造性,把认识说成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或照镜子式的映象.  相似文献   

16.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理论、思想就具有真理性。真理是客观的,它“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3页)。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的真理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唯心主义把客观物质世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标准。客观唯心主义把“万能”的上帝、“绝对观念”视为真理与谬误的最高审判者;主观唯心主义则  相似文献   

17.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流行看法认为,这是列宁的命题,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这是列宁就黑格尔原著的摘录写的提要,是用黑格尔的语言提示黑格尔的一个基本观点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一段文字:“这种观念(指实践的观念——笔者)比上述认识的观念更高级,因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遍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然后,列宁就此写下了上述提要,两者内容是相同的。至于提要改变的文字,在黑格尔《逻辑学》的其它有关文字中均有出处,保持着黑格尔的哲学用语。从这句话所在的整组笔记的逻辑结构来看《哲学笔记》(第228—230页)每页文字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列宁摘录的黑格尔关于善的论述,右边是列宁对这些论述所作的提要。这组笔记包括四则摘录和七则提要。列宁在四则摘录的前面冠上一个总标题,即《认识论中的实践》,提示该组笔记的中心内容和实质。摘录分为两段:第一则独立成段,二、三、四则构成第二段;与此相对应,提要也分为两段:一至四则第一段,五至七则第二段。第一段提要列宁概括为:“换句话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写在封闭的方框内。第二段提要的概括写在不封闭的方框  相似文献   

18.
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理论为解决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 ,本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英伽登、萨特、梅洛·庞蒂、杜夫海纳等现象学哲学和美学诸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作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本文认为 ,在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视野中 ,审美对象不再是一种物质的或精神的 ,主观的或客观的实体性存在 ,而是一种超越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的、非实体性的、意向性的存在 ,这种意向性存在是一种蕴涵着意义与价值的关系性存在 ;此种理论阐释对中国当代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决策,简单地说,就是作出正确的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决策,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一种决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在于它是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在于它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还是一种歪曲的反映。科学的决策,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性。本文结合我市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岗位职务培训的决策,谈谈这个问题。一、决策目标来源于对客观世界实事求是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逻辑思维方法是来自客观世界的思维抽象,它和所有的理论知识一样,根源于现实世界之中。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这些概念(及其关系、转化、矛盾)是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而被表现出来的。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问题是,当它成为一种思维规律固定下来以后,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而且完全能够重新作用于认识过程之中,起到检验新的认识的作用。例如:我们说出“铁当然可以熔解”这句话时,不一定是要将铁放入熔炉中等待有了结果后才说它是真理。我们可以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在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