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竹坡小说美学思想之我见陈金泉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空前繁荣时期,也是小说美学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不仅出现了李蛰、金圣叹这样一些我国小说美学史上的先驱者,而且出现了张竹坡这样一位在我国小说美学史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小说评点家。然而,人们对李贽,特别是金圣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文言小说《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文言小说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也应运而生。在《聊斋志异》诸家评点中,理论贡献最大的当推冯镇峦。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和“作品一历史”的宏观视角,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梅 《东岳论丛》2004,25(3):114-11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完善了小说、戏剧评点的内容和形式 ,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文学评点还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 ,文章介绍了金圣叹文学评点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阐明了中韩两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中国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是明代末年出现于中国文坛的著名文艺评论家,对于文学艺术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的许多富于美学价值的评点文字,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由于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精辟超卓,更使其声震遐迩,名噪当时与后世。金圣叹评点小说和戏曲等方面的理论成就,学界多有论述。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6.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大家,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鉴赏强调“理会文字”,主张读者和作品之间情感上的交融和渗透,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保持良好的审美心境。金圣叹的小说鉴赏论具有现代性理论探讨风格,对后世的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维娜 《理论界》2004,(2):128-129
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评点的《水浒传》,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有许多真知灼见。在人物性格评点中,金圣叹自觉地将人物性格加以对照,把他们鲜明地区别开来,而他的许多艺术见解也渗透在对照之中,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金圣叹十分推崇《水浒传》中人物的塑造,他赞叹道:“《水浒》所叙,叙一百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水浒传序三》)因此,在《水浒传》评点中,他自觉地把人物性格分析作为重点。他采用对照法来分析人物性格,或是将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加以…  相似文献   

9.
张竹坡继承并发展了金圣叹、毛宗岗等小说评点家的叙事理论 ,对《金瓶梅》叙事逻辑、角色功能及叙事修辞等三个方面的特征作了深刻全面的评点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论形态。这是张竹坡对古代小说理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在进行小说评点时使用了许多实践性较强的阅读方法,如细读法、整体法、出入法等。这些方法不但在当时对读者领悟作者创作本意、欣赏文本佳境有导读之功,而且在现今也可对读者阅读与经典文本影视剧的改编起到启示作用。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一剧改编中存在的不妥之处为例,说明金圣叹小说评点所使用的阅读方法——细读法、整体法、出入法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评点文学,即是在文学作品以外,同时又与文学作品并存的一种文学批评现象或文学现象。如李贺之批《世说新语》、金圣叹之批《水讲传》、毛宗岗父子之批《三国演义》、脂砚斋之批《红楼梦》等,都属此类。评点形式也是多种多种,有旁批、眉批、尾批、题下批、双行夹批等,有的还加有圈或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评点的发展,评点文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无疑已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的小说批评理论,实胚胎和来源于中国的小说评点。不过,如认真追溯起来,中国的评点文学实际上以诗歌评点为最早,散文评点次之,…  相似文献   

12.
试论李卓吾对《水浒传》的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自问世后,就被封建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看作是“诲盗逆书”,受到各种歪曲、毁谤和摧残。长久以来,从事《水浒传》研究的,往往言必称金圣叹,甚至于对金圣叹挖空心思诬蔑歪曲《水浒传》的评点文字也加以美化,硬把金圣叹看作是“同情农民起义”的文学评论家,称他作“封建文化的贰臣”、“封建政权的叛逆”,等等,而对于在士大夫文人中间第一个大胆肯定这部小说的明代的杰出思想家、通俗小说评点家李卓吾(公元1527—1602年)和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则几乎被湮没,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和重视。关于李卓吾是否评点过《水浒传》,他评点的是哪一部《水浒传》,他是如何评点这部小说的,以及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什么地位等,这在我国学术界是有过不同的意见的。这篇文章想就李卓吾对《水浒传》评点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多维联系中去考察斑斓多彩的性格系统,金圣叹在《水浒》评点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金圣叹不仅探究出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还看到在众多同类人物之间的微妙差异,以见人物性格的丰富和复杂。金圣叹这一卓识,与《水浒传》本身的丰富多彩相关,也与金圣叹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朴素的艺术辩证法密切相关。尤其他评点的贴近作品、直透内里的研究方式,堪为后世楷模.  相似文献   

14.
毛宗岗是小说评点派的佼佼者。他和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但明伦并称为清代小说评点派的五大领袖。他修改、评点的《三国演义》,自十七世纪四十年代问世以来,迄今已逾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对他评点的《三国》,尽管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既点头又摇头,但都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毛评本”一出,使所有版本的《三国》无不相形见绌,并一直为有关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毛宗岗评点《三国》的理论和实践,何以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腰斩评点《水浒传》的释义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评点并腰斩《水浒传》的释义本质,标志着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批评理论开创了系统化的审美范本,标志着小说审美文本与批评释义文本的本体差异,标志着“语言暴力”的道德与审美诉求,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文化习惯。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评点并腰斩<水浒传>的释义本质,标志着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批评理论开创了系统化的审美范本,标志着小说审美文本与批评释义文本的本体差异,标志着"语言暴力"的道德与审美诉求,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文化习惯.  相似文献   

17.
冯仲平 《学术论坛》2006,(9):138-141
文章抓住《水浒传》评点所使用的基本概念,以宏观视角梳理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从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基、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理论的深入聚焦三个方面探讨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小花 《南方论刊》2011,(3):92-93,91
《水浒传》是非常经典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最大的艺术魅力是刻画出了几十位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小说评点家,他把水浒人物划分为上中下四个等级,本文从他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点入手,总结出他划分人物等级的依据和标准,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自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历宋、元以迄明初,数百年间小说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意为小说理论的人却未曾出现。诗文评是古代文论的正宗和主体,学者们的兴趣在那里,不屑在被视为“小道”的小说的研究上下功夫。直到明中叶,李贽作为程朱理学的异端,离经叛道,倡导思想解放,在文学方面,把小说肯定到与经史同等的地位,并把评点诗文的方法应用于小说,开创了小说评点一派,小说理论的发展,才到了比较自觉的时代。但是,李贽和他同时以及稍后的评点家们都未能把小说理论推到成熟的阶段。按照时贤的一般看法,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到金圣叹评点《水浒》才算真正形成。这个论断大致是正确的,但亦不无可议之处。  相似文献   

20.
尹缉熙 《云梦学刊》2001,22(6):68-70
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时,提出了次要人物的概念,及与主要人物的关系,论述了人物艺术作用,探讨了塑造次要人物的基本方法等,这对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小说美学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