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继志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当前,我国正在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子。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社会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制定严密的总体规划。为了少走弯路,我们不仅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我国过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也应吸取。南斯拉夫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起步最早的一个,几十年来,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认真研究这些经验从中借鉴,这对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2.
张德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南斯拉夫于1950年开始实行自治制度。自1963年起 自治制度扩大到全社会,工人自治随即发展为社会自治。可以说,自治制度的实行是南斯拉夫对传统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结果。总的看来,改革是符合南斯拉夫的国情的,但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简要地考察南斯拉夫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梁严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5):48-51
政治体制改革是世界各个国家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考察近代中国(1840—1919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改革的领导人物、领导集团的主导意识、能力、素质及在改革中的具体措施、方法、手段、策略等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民族的涉外文化心理,直接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和面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改革中尤为重要;政府的信誉度、号召力和统治权威既是改革的前提又关系着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和执行。 相似文献
4.
<正> 南斯拉夫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行自治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南的体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一切对各社会主义国家无疑都是宝贵的财富。笔者撰此劣文,意在使读者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有些了解。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宇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86-88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意识,加强对新加坡的认同和归属;坚持倡导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实施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战略。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有如下几点: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实效性和实践性,避免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美国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其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政治社会化等名义下进行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批判地吸收、借鉴其有益经验,增强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林琳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2):19-21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入驻,如何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系金融业正常发展的迫切要求。英国金融监管由混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改革经验,对我国监管体系改革有很大的启示。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已势不可挡,所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完善金融立法,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督协调体制并且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职责,提高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和协调性,从而最终实现统一的综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初步改革思路,这对于我们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红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法治经济需要相应的法治政治。法治政治由其精神要件、实体要件、实践主体要件构成 ;而法治政治的模式应该充分体现权力制约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和党的领导原则 ,有利于依法治国、克服权力腐败 ,有利于党政分开、改善党的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优选之路应从简政放权着手 ,有领导有步骤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法国政府体制改革历史的回顾以及改革的目标、内容、措施和成就的分析 ,指出法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以期能对我国政府在权责划分、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等体制改革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宝怀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即将被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列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在此之际,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此作了初步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的理论依据。《决议》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冶体制改革属于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就其性质而言,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决议》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2.
张湘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5-20
针对美国能源领域存在的能源浪费严重、原油剩余可采储量下降、各州各自为政等问题,阐述了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包括施行新的政策与法令,力求通过立法建立能源法律体系的美国能源新政,组成了美国在新世纪综合的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认为:当前还处于迈向新能源时代的一个过渡时期,油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美国大石油公司为了直面“世界最严峻的能源挑战”,一方面在大力开拓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业务,加速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加强研发新能源;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份额。美国的大石油公司正在转变成为超大型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尽管美国已经开始实行能源新政,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国际社会与日俱增的环保压力,美国能源新政任重道远。美国政府建立新的能源政策管理体系,许多地方政府、私营企业和社区积极推行能源新政以及大石油公司正在成为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方向等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蔡联群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6):829-830
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处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此必须认清这一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增强改革的紧迫性。要理清改革思路,做到既坚决果敢又不失灵活;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又兼收并蓄世界文明成果。要保证中央权威,在发展和稳定中“渐进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市场机制与相应社会秩序良性互动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14.
韩福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2):29-31
瑞典的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开放的大学师资队伍,完善的高校经费筹措与拨付制度,对我们有如下启示优化配量、调整结构,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继续扩大对外交流;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把握改革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 ,坚持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路子 ;必须选准改革的方式 ,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的方针 ;必须树立改革的绩效观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就必然提到日程上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並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只有科学地认识这一问题,才能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民主和公开性不断加强的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不可逆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新的因素引进这个体制,并根本改变它的结构。换句话说,政治体制的改革应当确保社会主义社会更新的思想具体化。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与人们活动的特殊环境即政治环境相联系着的。列宁认为,政治是阶级之间由于国家权力而具有的相互关系。根据列宁的观点,在政治中最为根本的是国家权力的体制。在对政治体制的分析中,马克思主义根据科学的方法论提出它是一个特殊的整体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辩证唯物主义地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段实行的政治体制,勾划了它在 相似文献
18.
安树芬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89,(1)
4月中旬至6月上旬发生在北京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现在虽已平息,但血的教训和代价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这对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中,我们学院经受住了考验,交了一份比较合格的 相似文献
19.
张志湘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通过回顾中华大地改革开放16年的历史,对邓小平同志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理论界存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有农场对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雪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7
国有农场的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公有制形式,都是完全不同于土地私有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极大地释放出了农业生产力,国有农场普遍学习农村分田到户的经验。进入21世纪后,国有农场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重要分化,其中农村经营体制越来越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而国有农场坚持农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在21世纪快速城市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国有农场通过调整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变化的需要。相对来讲,农村经营体制因为过于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导致农业生产力严重受制于现行农村土地关系的束缚。国有农场的经营体制和土地制度安排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