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探索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主要是: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不具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属性;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区分计划体制和计划本身的区别,同时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防止陷入对市场的迷信;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有效干预社会发展的机制,构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根据作者于1992年6月1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次学术报告而整理的.文章认为,商品经济是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讲的是等价交换,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则没有等价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二者都是讲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不是讲交换行为的.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和多种分配机制并存;在运行机制上,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同时要强化国家宏观管理.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关于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国家的计划调控,政府的宏观管理,但不要迷信计划;二是要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但不要迷信市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客观上要求必须做到计划和市场相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只能是层次性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板块式的结合、也不是平列式的有机结合.现在的问题是,要使计划和市场做到层次性的有机结合,关键是寻求结合的有效形式.我认为,计划和市场的层次性有机结合,唯有指导性计划是最有效形式.因此,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关键是有效实施指导性计划.作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最有效形式,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第一,这种形式,能够体现计划和市场结结合的目的;第二,能够反映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实质;第三,能够说明计划和市场是一种层次性有机相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改革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正在酝酿,势在必行。如何改革,目前正在着手改成: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谈几点看法。市埸调节对社会主义经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解放以后,为适应生产社会化而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就产生并且起作用,它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这是毫无疑义的。可是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存在着一种从本本出发的“流行观点”;计划必须限制市场,市场必然冲击计划。一讲计划,不管计划的内容、方式如何,那就是社会主义;一提市场,不管市场的性质、作用如何,那总是要挂上资本主义倾向。这种把计划和市场完全对立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力量,决定着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必然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组织形态——计划性市场机制。在实践中,不仅计划不能代替市场,而且肯定地说市场也不能代替计划。尽管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模式可以存在差别,但是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规律的只能是计划性市场机制。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改革实践中,探索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我国价格改革的总体目标应是:理顺价格体系;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明确计划价格范围,完善计划价格调控机制。深化价格改革的对策是要处理好价格改革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要处理好价格改革与其它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事业改革进程中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是三个常被提及和混用的概念,但其表述是否科学值得探讨.社会事业具有一定产业性,但不能称要将其产业化.市场化也有范围和程度限制,在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中,市场并不是唯一的运营方式,还应包括计划方式以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方式.所以,社会事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表述是不科学的.社会事业发展主体可以多元化,即使是纯公益性社会事业也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所以"社会化"的表述是科学的.在社会事业改革进程中,发挥社会事业的产业性、引入市场法则和利用多元化力量发展社会事业三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事业具有产业性、引入市场法则是实现社会化的基础;引入市场机制是发挥社会事业产业性的条件;发挥社会事业的产业性有利于推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在制订事业改革发展的具体政策时,必须将三者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务市场开放后,出现供求总量矛盾、结构矛盾和板块矛盾。完善劳务市场的目标是建立在宏观计划指导和政策管理下的,有限度开放竞争的市场,以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为此,必须强化计划调控与管理;完善市场机制;健全企业机制;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待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现行研究生招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着计划管理方式滞后、招生周期过长、考试科目设置不合理、复试环节不够重视、第二志愿劳而无功、网上调剂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短期的改革办法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简化考试程序且缩短招生周期、调整考试科目设置、强化复试环节的作用、取消第二志愿、完善网上调剂系统等;长远的改革办法是实行招考分离的国家主导型模式,完全尊重导师和招生单位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文章运用逻辑学的观点界定市场是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指出搞好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前提:科学地划分投资指令性计划、市场调节的范围;关键:健全和完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的利益诱导机制;哲学方法:正确处理其结合中的特殊性和矛盾性;核心:建立以提高投资效益与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制.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先导性地指出了计划与市场都是中性的论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由此可见,计划与市场中性论的观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也必须搞市场经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②要面向世界市场,与国际经济接轨,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建立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四个层次上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计划与市场是一对矛盾,近几年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只重视其统一的方面,而把其对立性大大忽视了,导致改革屡屡受挫。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关系,提出了将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分开的政策主张,从而勾画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妥善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必须从制度层次、运行机制层次和管理方法层次三个方面来把握。目前我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主要障碍并非三种调节形式本身不科学,而是三种调节形式在实际运用中变形。寻找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途径,归根结底要从改革体制入手。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可以说,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理论是贯穿于一般理论研究并对一般理论研究具有制约作用的主线,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涉及到的关键性理论问题。考察我国计划与市场理论产生、发展与丰富的历史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深化计划与市场理论,对于坚持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七五”计划指出:“要增强企业的活力,必须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封锁,在各省、自治区和大中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都要开放。进一步发展计划指导下的商品市场不仅要继续扩大消费品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同时,“为了适应商品市场的发展要求,还要逐步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横向经济联系的发展,有管理地逐步地建立和开放社会主义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金融改革不适应经济改革的被动局面,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准备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商品生产日益发展和商品市场日益扩大的趋势;再一方面,建立金融市场也是我国金融体制上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它将在稳定物价,繁荣经济,扩大就业,理顺经济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发的市场经济大国,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作为区域经济大国,国内区域间市场整合相对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种市场分割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解决上述问题,应该深化政府职能改革;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善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和严明的市场竞争规则;建立为国内统一市场服务的一体化的经济要素流通载体.  相似文献   

17.
<正> 经过前一阶段的价格改革实践,我们开始了理顺价格的工作,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诸如通货膨涨、物价轮番上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改革的进程。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矛盾现象,如何寻找出路摆脱困境?本文试谈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一、经济成长与价格波动的矛盾及对价格改革方案的选择市场物价现存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焦点,要想使经济稳定成长,首先就要避免价格剧烈波动,在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理顺价格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种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既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实际问题。作为我国改革了开放的倡导者和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凭着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才识,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指明了方向。回顾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一、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建国以后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的研究近乎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  相似文献   

19.
一些人把中国的改革定义为“市场化改革”,不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要尊重市场,但却不可迷信市场。我们也不要迷信计划,但也不能把计划这个同样是人类发明的调节手段,弃而不用。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本体论     
本文论述了市场本体论的具体内容,认为市场和计划是社会化商品生产的产物。市场的本原是商品生产,计划是社会化生产按比例发展的经济规律的反映在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计划的本原是市场。本文提出的“市场——计划——市场”的公式,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公式,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公式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公式,反映了在计划和市场相互关系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