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票与机遇     
我们公司老总喜欢把他看上了的人,放到他身边,给他当几个月的秘书。通过实时、实地、实事的考察后,行的,再通过培训、锻炼后,委以重用;不行的,要么让他走人,要么放到基层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2.
章鱼帝保罗很忙,几百家媒体要采访他,以至于他要专门雇用一家公关公司来应付。可是无论记者问什么,公关公司永远只有两句话,要么“保罗很累了,需要多休息”,要么“无可奉告”。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与管理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并不完全一致。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响力来自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职位权力,正是人们愿意追随他,才使他成为了领导者。有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一项工作,但不能影响他人去工作,他并不是领导者;有的人并没有正式职权,却能以个人的魅力去影响他人,他是一位领导者。虽然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特质不是绝对的,要考虑不同的情境因素,但一般来讲,以下基本特点被视为对于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强调的。·领导愿望。有强…  相似文献   

4.
“她”叫红衣。 “他”叫蓝衣。 那时,“她”与“他”,每天都要演出两三场,在县剧场。木椅子坐上去咯吱吱,头顶上的灯光昏黄而温暖。绛红的幕布徐徐拉开,正宗的金丝绒尼,高贵华丽。戏就要开场了,小小县城,娱乐活动也就这么一点儿,大家都爱看木偶戏。  相似文献   

5.
楼下的大车库住着一位老人,因为平时工作忙,我们很少交流,至多是见面点个头。 每天早上,我在书房工作.就看见他一个人拄着拐杖,弓着身子,以很慢的速度在路上来回走着。即使这样,那速度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运动。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精神“三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提高“两课”教师的理论认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大学生、学员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解决“进学生头脑”这一核心问题,从而整体推进“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选 《人才瞭望》2013,(2):60-60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查识别人才。  相似文献   

8.
心胸     
“海归”董先生去某公司应聘一个部门经理职位,该公司董事长亲自压阵幕后指挥。几天来,董事长面试了不少青年才俊,但是,没有一个能过他的关卡。董先生是留英博士,董事长看了他的书面材料后,面无表情地给他一张名片,通知他凌晨两点直接去自己家考试……  相似文献   

9.
徐慧杰 《人才瞭望》2016,(6):232-233
“三校生”是目前高职学校的主要生源之一,面对“三校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初步探讨出在教学管理、心理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对策,力争高职“三校生”低进高出,提高高职“三校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勇 《人才瞭望》2009,(6):54-54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察识别人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比尔·盖茨一直被冲国人当成是白手起家创业的典范,介绍他奋斗的事迹连篇累牍见诸各类报刊。事实是,比尔·盖茨不仅是典型的“富二代”,而且也是“官二代”,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家族人脉网络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12.
肖学文  刘立红 《人才瞭望》2016,(14):236-237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高职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三进”工作中,“进头脑”是关键,因此,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效是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进头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大一句话     
杨少衡  瑾轩 《人才瞭望》2014,(3):99-102
一 在本县,人们私下把把周达一称为“周大”,因其大名里藏着个“大”,也因为他是县委书记,第一把手,为人强势,说一不二,脾气极大,而且无法捉摸。  相似文献   

14.
凌子越 《人才瞭望》2014,(10):45-45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难怪康熙皇帝听说以后,会钦点其为状元。  相似文献   

15.
这位名叫“认真”的网友可真称得上是个“幸运儿”,骂了政府官员,还得了2000元,这种“美事”,到哪里找去?关键是,他过去耿耿于怀的糟心事,也通过这网上的发帖一骂,很快得到了解决:被污染的河水经过治理,彻底变清了!而此前,他也有过多次反映,怎奈环保局一直都在应付,每次拨打什么“政风热线”,工作人员都拖拖拉拉,半天才能到现场,而那时候,被污染的“黄水”也已变清了。所以,过去几年的问题反映,如果没被当作谎报军情,起码也都成了耳旁风。谁能够想到,他绝望后的痛快一骂,居然产生了奇迹。不仅骂出了效率,而且骂出了效益。可见,这“骂”,有时候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一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便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12个“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乱真保住性命。  相似文献   

17.
新思想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是目前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对云南体职院“三进”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同学们对于“三进”工作的开展效果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扩展教学内容为重点,以优化教学方式为契机,以课堂环境为基础,以信息反馈为动力,推进思政课“三进”工作的开展,从而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沟通”,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总裁余世维用了一个很平常的词语”回报”来表述。余世维所言回报是“回头报告”的意思,具体说就是,甲对乙有要求,乙要对甲有反馈。管理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的。所以,甲对乙一旦有要求,乙对甲要不断地回报。这样可以让上司放心你在做什么,万一有差错,来得及修正。余世维之所以能够成功管理企业,恰恰因为他在20多岁时就养成了回报的习惯。任何人对他有要求,他马上就对人家有回报。如果下属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余世维就一天到晚盯着他,让他养成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沙漠地质一路西进,到地理与海洋科学奏起“东进序曲”,乌尼曼与中方合作20余年来,成功完成了数十个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20.
他红了,他的形象活跃在大荧幕上,很多大导演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一些妒忌他的人刻薄地说:“再红,也是死跑龙套的。”他不以为意,坚定地说:“我活着,甘愿为梦想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