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其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31-34
唐朝既是我国道教兴盛发展的时期,也是茅山道最辉煌的阶段。此间茅山道宗师名徒辈出,誉满朝野。他们不仅遍迹全国各大名山,潜心修炼,而且著书立说,传道布教,从而使茅山道的修炼理论和斋醮仪规更加完善,传至南北各地。 相似文献
2.
粟特人与青海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98
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以善于经商著称、并主要活跃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商业民族之一。近年来 ,随着安伽墓、虞弘墓、史君墓等一批粟特人墓葬在中原一带的考古发现 ,引起学术界对粟特人来华活动路线、居住范围、文化传播及影响等若干问题的热烈讨论。然而 ,粟特人的足迹是否踏上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是否到达过中国的西南边疆 ?这些问题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文献与新出考古材料的分析 ,认为汉唐时代粟特人不仅已经活动在青藏高原 ,而且通过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青海道” ,与中国西南地区很早便有可能产生了商贸交往 ,拓展了对粟特人活动范围及路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陈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43-344,347
唐代淮南道的茶叶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寿州、扬州和舒州三大中心产区。另一方面茶叶还成为全民食用的大众消费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双重刺激,进一步促进了淮南道茶叶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論唐代河北道的經濟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冕堂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1)
一、概論唐帝國不僅是中國封建社會內經濟繁榮和政治鼎盛的統一王朝之一,而且是在當日亞洲的諸部族和國家中處於領導地位的重要國家?彩分畞y以後,關東半個中國陷於藩镇割據的混亂局面,帝國的生產和經濟遭受了巨大的破壞,政治統治尤其是對外的世界統治發生了嚴重的動搖,因此藩鎮割據是唐代歷史和當日亞洲歷史中的重大问題。 相似文献
5.
6.
耿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州县析置是政区变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唐代河北道政区的州县析置不仅十分常见,而且涉及数量颇大,这其中既包括入唐后权置的州县,也包括唐复置的前代省废的州县以及入唐后新置的州县.影响河北道州的析置因素主要有:安置初附“群盗”、领县领户过多、境界阔远交通不便、防范少数民族侵扰、特殊政治变局等.影响河北道县的析置因素主要有:随州而设、人口等基本经济条件具备、交通需要、地区管理需要等. 相似文献
7.
河南道是唐中央政府管辖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该区域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们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地域不平衡,关联性和群发性强,对河南道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等都带了深重灾难。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唐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仓储备荒、兴修水利、派遣使节、赈济灾民、调粟救民、减免赋税徭役、赈贷民众以及养恤安抚等。 相似文献
8.
李钟霖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法名巴丹益喜,于藏历第十二绕迥之土马年十一月十一日(公元1738年,乾隆三年)出生在后藏香地(今日喀则专区南木林县境)的扎西泽地方。父名唐拉,母名尼达旺毛。巴丹益喜生性聪慧,几经寻访,方被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认定为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益喜的转世灵童。他七岁时,拜罗桑索巴大师为师,受沙弥戒。不久,由后藏前往拉萨,复从七世达赖喇嘛受沙弥戒。二十岁时从罗桑群培大师受比丘戒。藏历第十三绕迥火狗年(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一 相似文献
9.
唐代中原与西域间的商业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学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代中原与西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本文仅从唐代中原与西域间商业贸易关系的阶段、特点和社会作用三个方面试作探述。一唐代中原与西域间的商业贸易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六一八年唐朝建立到六四○年唐灭高昌,此为渐兴期。此间,由于隋末的社会动乱、战争不息、经济萧条、交通 相似文献
10.
谢海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9-82
"在家道"是流传在河湟地区的一种民间宗教,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传承和一定的社会影响。本文拟从民俗学的的角度对"在家道"的概况、宗教渊源、基本思想、主要仪式和民间影响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耿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72-79
唐代河北道共曾置州 6 8个 ,置县 2 4 8个 ,州可以分为权置之州和常设之州两类 ,县可以分为相沿入唐的隋旧县、唐复置之县和唐新置之县三类。不同类别的州县存在情况不尽相同。唐代河北道州县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变动调整、相对稳定、重新组合等三个各具特点的阶段 ;而山川形便、历史传统、特殊时局以及地区经济等 ,则对政区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林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梁武帝舍道事佛是中古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大疑案,但此一说法真正被关注是在唐代。与其斤斤计较此说的真伪,不如从唐代宗教文化环境中考察其发生与功能。从现存文献来看,唐代帝王史臣在反思南北朝政教关系的潮流中,将梁武帝崇奉佛教与萧梁亡国联系起来,道教徒也乘势将此提升为佛教亡国论,但梁武帝舍道事佛并未被儒、道二教关注。唐初佛徒对儒家、道教的批判采取了不同的回应方式,梁武帝舍道事佛主要承担起了抨击道教的使命,但受儒、道联合批评佛教惯例的影响,此事同时具有了扬佛、抑儒、贬道的宗教功能。唐代佛徒对梁武帝舍道事佛的叙事突出了宗教对抗关系,这是对傅奕等道教信徒攻击佛教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张泽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 ,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 ;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 ,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张泽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5)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佛教、道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佛教、道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官观大量设置,各名山的高僧、高道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在唐代三教鼎立的社会氛围下,长安僧人、道士皆注重传法弘道,努力扩大佛道二教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从唐代长安僧人、道士的三教论衡,僧人道士为弘道宣教的俗讲,唐诗中所见名僧高道的酬答唱和等活动,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佛教、道教和谐相处的历史实况. 相似文献
15.
朱丽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9-25
唐朝重视经营西域,在一统西域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屯垦开发活动,尤以开元年间最为典型。在对西域的屯田规模、产量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开元年间的西域屯田绩效显著,但在粮食供给上尚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和籴以补军用。 相似文献
16.
徐洪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唐宋间屋兴的排佛道思潮,是围绕当时重振儒学和更新儒学的主题而展开的。排佛道思潮三阶段在理论上各有得失,“肯定世界”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理学家确立起儒家的宇宙本体论是其战胜佛道学说的理论标志。理学家“出入佛老”不能视为其丧失儒学基本精神方向的根据。佛老思想对理学家的影响仅限于境界和表述方式层面,并不影响其“入世”的价值取向。宇宙本体论虽不是理学的核心内容,但却是其理论赖以出发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电视台揭秘性的讲述栏目《档案》讲述人在大量解密档案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种旧媒介身上的优秀“基因”,交互运用文稿、图片、电影和三维地图等媒介。栏目创新的编排形式是对新旧媒介交互吸收形成的,充分体现了编辑学中的“媒介间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宋文翠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54-58
儒释道美学思想在唐代彼此融合且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唐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文章就儒家、释家、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唐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审美文化的视野解读唐代诗人的心态和唐诗辉煌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王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49-53
边塞戍所不仅是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间开展互市贸易的重要场地和往来活动的交通要道,而且还兼备边防的功能,这些亦商亦军的要塞在民族交流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关于隋唐时期今青海省境内的承风戍的地望,学术界考证不一。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承风戍进行考辨,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时西入青海的南北两道做一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