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民歌浩如烟海,绚丽多彩,是陕北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但由于历代文坛的文人学士看不上民歌,不屑于为之作文字记录,加之民歌都是用当地方言传唱的,也确实难以笔录,故此,陕北民歌历来未有记录;只是到“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活》的精神鼓午下,延安的部分文艺工作者才第一次有组织地对陕  相似文献   

2.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作家,路遥长久以来都亲身感受着陕北民歌深厚的艺术魅力。陕北民歌历练了路遥的心志、陶冶了他的性灵,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路遥小说人物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写照人物生存境遇、映显人物内心世界、品评人物是非曲直。由于陕北民歌的运用,路遥的小说具有了鲜明的地域印记。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陕北民歌译介工程"启动,同年10月首届陕北民歌译介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南京大学教授王宏印的《西北回响》一书出版了,该书首次对105首陕北民歌进行了英译。在翻译这些陕北民歌的过程中,在处理方言土语、保留特殊句式以及对民歌歌词的"译释并举"中,王宏印先生既大胆又灵活地运用了劳伦...  相似文献   

4.
《榆林日报》是榆林市委机关报,它作为陕西北部的地方性的报纸,在其创建多年历史中,对陕北民歌及陕北音乐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对榆林民间音乐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榆林地区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对榆林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更在对陕北民歌等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它也在榆林地区特有的文化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性特色。本文通过对《榆林日报》进行简单介绍,对其陕北民歌及陕北音乐文化宣传和报道版块的现状、特点、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特色形成原因进行初步探索,又与其同级别报纸《延安日报》的类似版块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今存最接近罗贯中原著面貌的一个刻本(说见拙作《<三国演义>成书年代考》)。这个本子所塑造的曹操,同毛宗岗的修改本是不尽一样的。由于毛本对明代《三国演义》的传本有很多的改进,成为清代以来最通行的本子(解放后刊印的《三国演义》也是这个本子),所以学者们研究《三国演义》,大多根据这个本子。但我认为,许多研究者根据这个本子的描写,再加上受到活在戏台上的形象的影响(戏台上的曹操是个白脸奸臣,比起毛本中的曹操,又简单化了),把曹操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物,以为在他身上集中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恶德,是有点偏颇的。事实上,在嘉靖本中,作者对曹操并没有全盘否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汉语大词典》镇江编写组工作,我任业务组长,鲍智荪先生为资料员。鲍家住镇江城内第一楼街,是著名的书香门第。承他盛情借给我一部线装的诗集阅读,是他的先祖鲍皋(步江)的《海门初集》定本。所谓“定本”,就是由鲍皋本人在他的初刻本《海门集》上重加修订,勾勾划划有所增测的本子,这自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原著者家藏本。说老实话,我当时虽然也爱好古典文学,而对于本地诸大诗家的原著,限于条件,没有多大的研究。当时词典工作异常忙碌,也没有时间仔细研读,只是在我的笔记本上简单地记下了几笔本书题刻情…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时期”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陕北民歌的搜集工作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陕北民间艺人的地位提高,对于推广陕北民歌起到了重要作用;文艺工作者利用“陕北民歌”的传统文艺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文艺创作活动;《讲话》发表以后,陕北民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工作得到加强。文艺工作者对于陕北民歌的采集、整理、乃至改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优美的民间文艺形式,使之成为革命的鼓动者与宣传者。  相似文献   

8.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王建中老师创作的五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的一首,也是尤为出色的一首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优秀钢琴作品,有着十分鲜明的主题,不但在节奏上、速度上有明显的对比和变化,而且在调式调性上也有着同一性;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意境的把握,使钢琴演奏技法的表现力更贴近"中国味"的表达方式,才能使中国钢琴改编曲更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的美学元素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包含独特的中国地域文化元素,抒情豪放,风格独树一帜,还充满少有的文学审美特质。《西北回响》的译者王宏印舍去了陕北民歌的演唱功能,着重保留和突出陕北民歌歌词的文学色彩,语言采用质朴的白描的笔法,韵律模仿原词的格律,构建出新的寓意关联,其翻译策略凸显和再现了陕北民歌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陕北民歌,作为全国民歌海洋中不可或缺的一隅,一种偏僻的地域文化,它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是从1938年以后开始的。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以及陕北民歌在文本搜集与理论研究上出现的不同成果,陕北民歌可划分为延安启动期、建国推动期、文革停滞期和改革开放腾飞期四个不同研究时期。对陕北民歌的文本搜集及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归纳总结,可以得出其研究逐渐走向科学化、学术化。  相似文献   

11.
《赶牲灵》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文学作品,它对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恰到好处地运用、陕北方言巧妙地改造与运用、陕北地理状况和风俗人情地描述以及对众多陕北民间人物人生历程地描写,彰显出了地域性与文化性、悲剧性、民间性与真实性,三个显著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其对政治、武打和战争的淡化既避免了落入俗套,也表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这也正是《赶牲灵》最独特的地方。《赶牲灵》独特的艺术特色让人感受到了小说别样的艺术特色与韵味,也读出了生命的痕迹,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这个题目,人们还没有专门研究过,多少年来,人们注重研究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和诗歌创作,这当然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朱自清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同散文和诗歌相较,他的小说创作,不仅篇幅少,甚至其中两篇,可以当作散文来读;而且,朱自清本人对此也多所不满意,他说:“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当然不完全是自谦之词。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特长,对各种体裁都能技巧娴熟并且成就卓著的作家毕竟是少数。虽然如此,朱自清的小说却别具风采。研究他的《别》、《笑的历史》、《飘零》和《阿河》等小说,对于研究朱自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俗活动和陕北民俗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勤劳朴实的陕北人民生活真实写照。陕北曾以丰富的陕北民歌闻名全国,以激昂的陕北民歌为新中国的诞生谱写新篇章。如今时代在发展,陕北民歌却一直在传统边缘停滞不前,并逐步丧失其功能性。所以要弘扬陕北民俗文化,发展陕北地方特色就必须重振陕北民歌。  相似文献   

14.
《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对后世的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民歌也同样受到了《诗 经》的影响。对于《诗经》与南朝民歌的研究,主要从诗歌产生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论述二者存在的本质上的不同;从诗歌内容选 材上的相似之处,在范围、语言特色、主题的不同之处,以及表现形式所呈现的明显不同、艺术手法上存在着共有的修辞手法和 人物刻画及表现手法上的差异,通过对比二者间的同与异,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哲学有很浓厚的兴趣,在哲学上用功甚深,他深知分析和解决革命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到达陕北后,更加努力阅读他所能收集到的各种哲学书籍。关于毛泽东在陕北发愤读书的情况,有一些生动感人的记载。例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就有这样的叙述:“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西…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和一切民歌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但传统的基本手法是赋、比、兴。这是古人对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并且成为历代诗人、民间歌手进行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大凡流传久远的优秀民歌,除了在思想内容上都具有着普遍性以外,在表达方法上还具有显著的独持性。这种独特性就是诗人、歌手通过赋、比、兴进行形象思维来实现的。象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两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民歌继初步繁荣发展的明代民歌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时期。然而,这一客观事实却至今尚未得到公认。之所以如此,除了研究得不够深入、对清代民歌没有引起重视之外,也与明人卓人月的影响有关。卓人月在《古今词统序》中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这一论述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但也给后来的民歌研究提供了褒明抑清的根据。如有的论者就以此肯定:“文学史上之绝则可排列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歌了”(张紫晨《歌谣小史》);并进而提出了清代民歌“它在思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叙事民歌记录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族口头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英译科尔沁叙事民歌有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尔沁叙事民歌的英译现状梳理,以《陕北民歌》《阿诗玛》与《玛纳斯》等民族典籍译介成功案例为参照,紧密结合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特点,探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翻译策略,提出了从“底本选择”“团队翻译”和“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旨在助推更多的蒙古族文学典籍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功用性差异直接影响着陕北民歌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陕北民歌可分为传统民歌、革命民歌、新时期民歌三个发展时期。陕北传统民歌的传唱使人们对陕北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1949年陕北民歌得到发展,革命民歌改造与融洽了传统民歌,新民歌运动拓展与发扬了陕北民歌。新中国成立后,陕北民歌得到了空前传播。  相似文献   

20.
同事赫治清兄新作《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携稿命读,并征小序.我与治清同事30多年,知道他已研究天地会十七八年.平日在办公室相聚,我常常洗耳恭听他讲研究心得,介绍新史料、新动态.治清谈论这类学术问题,历历落落,如数家珍,汩汩滔滔,若泻长河,说到动情处,眉飞色舞,不能自己.可以说,我和他共享过不少这种收获的欢乐,对他的研究成果差不多耳熟能详,我的一部分天地会知识也是从他那里获得的.因此,我承命作序,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