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总体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湖北在中部崛起、振兴崛起、走在中西部前列等发展战略。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是湖北第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宏观发展战略,也是全国较早提出的地方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对各地乃至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振兴崛起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湖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持续下滑、又面临西部地区追赶压力的情况下提出的,既收到明显成效,也存在不足之处;2002年提出"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实施使湖北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特色旅游:湖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是世界的新兴产业,也是湖北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怎样保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是旅游业能否成为全省重大支柱产业的关键。本文在对湖北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特色深入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制约湖北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湖北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陈诚曾先后两次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前后主鄂共五年多。陈诚主政湖北期间,除坚持对日抗战外,他甚为关注湖北教育的发展,创办联中,实行计划教育,促进了抗战时期湖北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注重发展战时湖北的经济,发展农业,实行二五减租,兴办工厂,发展交通,促进了湖北经济的发展。整顿吏治方面,严惩贪官污吏,严禁烟毒,为建设抗战时期新的湖北,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色文化的内容涵盖从孙中山先生开创革命事业以来,到他的真正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完成和发展这个事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形态.湖北红色文化具有革命首创地位、战略支点作用和中流砥柱力量等鲜明特色.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在服务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建设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开发湖北红色文化资源要以广阔的国际视野,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提升湖北的国际影响力和营造推动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气场上.  相似文献   

5.
江满情 《江汉论坛》2003,53(4):87-90
清末,张之洞督鄂新政与湖北的财政状况密切相关。张之洞督鄂时,湖北已经初步形成了“地方财办地方事”的地方财政,这是湖北新政的财政前提。新政期间,湖北近代商业的发展和张之洞的重税政策,使湖北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不断为新政提供财源。但由于张之洞始终未建立起近代财政制度,尤其是预算制度,湖北财政的收支缺乏统筹规划,这对湖北新政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分区与湖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作为一个机能文化区的区域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湖北”之得名,源起宋代。但直到清康熙六年(1667年)湖广分省,湖北成为独立的高层政区,方有真正意义上的“湖北文化”。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湖北文化,具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湖北文化,是对今湖北境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湖北文化,文化交融性更为鲜明突出;第三,宋以来的湖北文化,有一个起伏跌宕并长期处于中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湖北特色文化是在湖北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湖北特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品种多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湖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创新形式,是当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框架下整合金融资源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是解决湖北地区金融发展需求与监管能力之间矛盾的过渡性经营模式,是做大做强湖北地方金融、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分析了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结合湖北产业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提出了整合金融资源、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湖北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科 《江汉论坛》2006,3(6):30-35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是工农业大省,也是人口、资源大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湖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前提,它将加快21世纪战略机遇期内湖北的新一轮发展进程,以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黄家顺 《江汉论坛》2005,3(12):61-63
构建和谐湖北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湖北的实际,构建和谐湖北的路径选择,一是要夯实和谐湖北的物质基础,二是要创新和谐湖北的制度体系,三是要营造和谐湖北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湖北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镇反肃特、清匪反霸、生产自救、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平抑物价和统一财政收支等举措,迅速稳定了全省社会秩序和市场金融物价,安定了人民生活,统一了财政经济,巩固了各级人民政权,奠定了湖北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坚实政治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创新形式,是当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框架下整合金融资源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是解决湖北地区金融发展需求与监管能力之间矛盾的过渡性经营模式,是做大做强湖北地方金融、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分析了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结合湖北产业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提出了整合金融资源、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国民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事实证明,我们10多年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成功的发展道路。经过10多年的成功发展,湖北经济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 1996~2010年,湖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基本任务是:在提前实现国民主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实现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伦  李刚 《江汉论坛》2004,(10):88-90
本文分析了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商贸活动及其会馆建设概况,论证了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活动,对于推动明清以来湖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增长,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北,古为“蛮服”之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它地处长江中游,面积17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腹地水陆交通中心。古代“三苗”,“濮”,“巴”,“蛮”,“楚”,“越”等部族曾繁衍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回族自元代进入湖北后,几百年来,和各兄弟民族交错杂居,友好相处,为共同开发湖北,推动湖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湖北回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石方杰 《江汉论坛》2004,(12):130-133
湖北教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与宋、鲁并列为全国三大文化教育中心。此后直至鸦片战争前夕,湖北教育再也没有达到那样显赫的位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北不仅是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重点,而且也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中心。晚清湖北教育事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巨变,经历了重大变革和发展,许多方面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在促成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新式教育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湖北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回顾湖北哲学社会科学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对激励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奋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张之洞办企业的活动对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引进先进机器设备——武汉地区工业生产力的一次飞跃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武昌和汉阳筹办了十一个近代企业:汉阳铁政局(1890)、湖北枪炮厂(1890)、湖北织布官局(1891)、湖北缫丝局(1894)、湖北制麻局(1898)、湖北纺纱官局(1898)、武昌制革厂(1903)、白沙洲造纸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随着大批内地人口涌入广东沿海,以前相对落后的广东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一现象再次证明,某一地区经济的超常发展一般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明清湖北便处在人口急剧变动时期,从而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建民教授的《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便向我们展示了明清时期湖北历史以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为主线的壮丽画卷。 一口气读完《湖北通史·明清卷》(从朱元璋开国迄于鸦片战争),觉得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湖北地方史研究专著。 首先,作者紧扣明清湖北历史的发展主脉进行叙…  相似文献   

20.
湖北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因此,燃料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湖北的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解放以来,湖北煤炭工业发展很快,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年产23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643万吨,国营矿生产能力达115对——570.7万吨。据统计,目前地县以下的地方工业,煤炭自给率达80%,目前湖北已有47个县办了煤矿,这些矿大多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通过建设煤矿,一矿带多厂,对山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