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希信  张兆利 《社区》2009,(6):30-32
近年来,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公民之间的借贷往来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当事人书写的借条是最直接、最关键的证据。现实中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制,借条背后所隐藏的诸多玄机,往往令借贷当事人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公民之间的借贷往来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当事人书写的借条是最  相似文献   

3.
借条是出借人与借款人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凭证。根据司法实践,出具借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双方应遵循平等互利、自愿协商、尊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采取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手段以及借贷内容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借据,都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二是注意借条的外在质量。一些人在出具借据用纸时五花八门,有草纸、香烟纸,有的用铅笔等易褪色笔书写,时间一长,许多字看不清,解决纠纷时会带来不少麻烦。三是注意借款数额。涉及到借贷金额的一定要用大写,或者先用大写,再用小写数字进一步明确,小写数字前面最好加上货币符号如“$”等…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力地弥补了我国银行信贷的不足,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人而言,是一种及时有效获得资金来源的渠道;但另一方面,民间借贷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极易产生借贷纠纷,不但会造成当事人的损失,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造成社会动荡。随着民间借贷案件的不断出现,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充分发挥法院审判职能,践行司法理念,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朋友、亲戚之间的借贷,往往基于信任或碍于情面不会出具借条,但从法院裁判的角度出发,事实必须有证据证明。如果双方发生矛盾,在借款人否认借款的情况下,出借人往往会因为证据不足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生活中常常有口头协议的事情发生,但很多时候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反悔。就此相关法律专家表示:口头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双方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合同就成立。但由于是口头的约定,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贷是民间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却往往因为诉讼时效的原因,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从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比较法角度考察,适当延长我国法律中关于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期间,在法律中允许当事人在借贷合同中约定诉讼时效的有关事项,体现当事人在私法领域的意思自治,不失为一种可取之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募捐活动引发的纠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定募捐的法律性质,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解决此类纠纷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和解是指在诉讼程序外,当事人双方通过相互协商或妥协,达成有关权利义务变更或消灭的合意,从而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法律行为。当事人和解是诉讼程序外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这种方式对当事人、政府与社会而言都节约了解决纠纷的成本,它符合当事人自治原则,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处分权,但因为脱离了法律的框架也限制了正义的完整实现,也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9.
投资经营、帮穷帮困、借钱还钱,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碰得着。由借钱引起的官司在法律上属借贷纠纷,也是法院审理案件中最为常见的。对于借贷纠纷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那么,打这种官司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书面借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宋代借贷关系的日益普遍,宋朝官府加大了对借贷契约关系的管理力度,宋代在借贷的利率、担保、履行方面都制定了严格、完备的法律,国家对借贷契约关系的法律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借贷关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维护了借贷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诚信原则作为法律化的道德准则 ,从更深层次上把握了公平的要义 ,在审判实践中有着重要运用。首先是调整当事人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 ,恢复、重建利益平衡 ;其次是解释、评价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防止发生纠纷后当事人趋利避害、进行恶意辩解 ,指引当事人善意、正当行使权力并履行义务 ;再次是补充、解释法律 ,弥补法律条款不能涵盖全部现实生活的不足 ,对法律规范作出符合立法旨意的正确阐释 ,防止从个人目的出发任意曲解法律。适用诚信原则应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准绳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审慎、适度。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的日益增多使得纠纷的解决方式成为研究的重点。这种纠纷有其特殊性,往往涉及当事人的根本利益,而当事人之间又存在相邻关系和共有关系,需要维持和谐的生活秩序。纠纷的解决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应采用诉讼、非诉讼的手段,以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构等作为调解主体。这既是业主解决纠纷的内在需求,又是国家应当大力推动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的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平 《今日南国》2008,(11):65-65
当事人订立合同是一种经过合意的民事行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则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产生约束力.在房地产市场,因合同而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私权自治理论是纠纷和解的理论基础。按照私权自治理论,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意志判断设定自己的权利义务,主体的意志不仅是权利义务的渊源,而且是其发生的根据。纠纷的私权性内在地要求纠纷的解决应建立在私权自治的基础上,通过纠纷当事人的意思互动达成和解协议,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平。纠纷的社会性则外在地要求当事人的和解协议亦应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当事人的利益衡平。纠纷自行和解是以当事人意思为核心的法律行为在私法领域内的平等交涉以及当事人基于对收益、成本、效率、机制等诸多要素比较衡量的理性选择。以私权自治与利益衡平为内容的纠纷和解,彰显了私权自治的私法精神,同时兼顾了社会、纠纷当事人的利益衡平。  相似文献   

15.
募捐纠纷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基于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和道德义务性质的募捐活动被社会广泛接受 ,但由募捐活动引发的法律纠纷 ,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社会募捐法 ,因而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类纠纷往往产生许多误区。如何正确认定募捐的法律性质 ,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是解决此类纠纷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关系.从地方性的一面来看,需要关注的是本土文化如何影响法律的运作.文章通过对江西省一个宗族村落中三个纠纷案例的分析,揭示在民间纠纷调解过程中,存在对法律的差序利用,即随着纠纷当事人血缘关系的疏远,运用法律的强度逐渐增强.这种情形反映了传统在当代中国农村的生命力.因此,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寻求包括传统价值在内的多种价值的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7.
事实认定难是借款合同纠纷特别是民间借贷纠纷中的最大难题。应该对不同类型借款合同纠纷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作具体分析,区分为借据真伪纠纷、只有债权凭证纠纷、只有转账凭证纠纷、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纠纷等不同类型。借款合同纠纷与不当得利、越权担保、夫妻共同债务纠纷也会存在转化或者关联交叉关系,对其举证责任宜作实质解释。  相似文献   

18.
“意思自治”原则已经成为各国涉外合同适用法律的首要原则 ,但各国对合同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规定并不完全一样。我国法律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 ,但法律实践中的作法往往脱离这一限制。应该赋予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自由 ,这既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也更符合“意思自治”原则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二、涉外合同准据法的历史沿革合同必须受一定的法律支配,否则将得不到法律的认可而无效。如果合同的当事人是同一国家的人,该合同在当事人所属国订立并履行,那么,该合同必然受该国法支配。若合同在一国订立而在另一国履行时,该合同就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这时,对当事人来讲,到底适用何国法来赋予合同以拘束力?对法院和仲裁机构来讲,适用何国法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解决纠纷?这就产生了涉外合同的适用法律问题,即涉外合同的准据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民商事仲裁的主要特征是当事人以合意确定适用于他们之间纠纷的程序和实体法律框架。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的情况下,仲裁员可以直接适用适当的法律。由此可见,当事人选择和仲裁员的直接适用是民间法进入仲裁的途径。但是民间法在国际民商事仲裁中的适用不能违背所在国的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规避所在国的强制性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