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是指意识所涌现出来的句子表达式的基本框架.为了说明这个过程的意识涌现,需要提到四对相关的概念:感知-感受;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原初意识-反思意识;事件-用例事件.从意识视角来审视,语言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来自原初意识涌现为反思意识,即将感知事件的原初意识在个人记忆和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和想象,对原初意识实施格式塔转换,扩展为反思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要用上什么原初意识的材料、如何通过格式塔效应实施联想和想象,都是在环境和意向性的统制下进行的;这个反思过程,就是要把原初意识所映现的事件“裁剪”为用例事件,使这用例事件能在该特定情景下恰当地对该事件作出切合语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俗语是中国人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俗语长久并广泛流传,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形成作用甚大。很多俗语一方面折射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又对中国人的心理和价值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客观而正确认识俗语的对错、作用和价值,对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辩清是非对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认知语法中,语境概念主要存在于侧面/基体、射体/陆标、背景和认知域等概念之中。认知语法的观点是,任何通常意义上的语境因素都必须通过人的心智、作为说话人的体验才能参与到概念形成过程中,才能对语言意义产生作用。上述这些概念就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Langacker所说的情景语境、系统语境和组合语境都体现在这些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4.
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心智哲学是研究身心关系的哲学,从身心关系来看,其基于心智是语言的基本性质.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可以运用于语言研究,在"从语言研究出发,通过心智哲学理论的分析,最后回到语言中去"的方法论的指导下,展开以语言的三项假设为中心内容的研究.这一研究涉及心智哲学的热门理论:意向性、属性二元论、心物随附性和心理涌现属性等.  相似文献   

5.
清代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具有辞书性质的俗语专书,在俗语的收集、考释以及辞书编纂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局面。与中国传统工具书编纂的字本位观念相对比,清代俗语辞书是以词和语为训释对象的,特别是双字词语和各类熟语成为收录的重点,说明在清代学者心目中它们已经是语言运用中一种现成的单位了。俗语辞书收录单字数量非常少,而且绝大部分是作为词汇性单位而非纯粹的文字性单位收录。辞书的编纂和收目反映了清代学者词语意识的发展,清代十二部主要俗语辞书所收双字组合的性质以及产生时代表明清人已经具有了朦胧的词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心智哲学中的现象概念和心理概念是截然不同的两类概念,这两类概念的相互混淆是造成心智哲学研究混乱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分析了这两类概念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特别是通过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的分析,说明了意识研究的复杂性和真正困难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俗语的临时变异,通过大量例证,对人们在文学作品或日常语言运用中的临时俗语变异现象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并联系语境阐释出了俗语变异产生的原因。还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对滥用、生造俗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心智哲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如意向性、属性二元论、心物随附性以及涌现等在新词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新词生成机制的异同。在整体用心智表征客观世界以及用语言表征心智活动的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在意向性的调节和作用下有共通之处。但不同的文化、语言背景知识又使英汉新词的生成过程存在差异。英汉新词的心智哲学对比分析能够使人们对心智活动在新词生成中的作用有所了解,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翻译以及外语学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俗语中的佛教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瓶梅》中的俗语体现了很多佛教意识,如因果报应、积德行善、因缘等,另外还有负面的表现,以及二者当时对社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形成这个现象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等,以对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金瓶梅》这部旷世奇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心理表征是语言前思维阶段大脑中所呈现的一种意象,是主体心智对客观现实加工和抽象化的结果。移就修辞可视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心智活动。客观外物的心理属性具备表达主体心理状态的条件和可能,有较强的依赖性和主体性。从主体有意识地借物传情到最终语言表达式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心理表征的过程。通过感知和感知模拟,客观外物的心理属性被主体心智选择和调用,成为移就生成的前提及其意义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复兴初期,拉丁语作为欧洲通用语的地位在意大利受到动摇,拉丁语和意大利俗语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但丁积极捍卫意大利俗语,并试图建立标准意大利语.但丁捍卫俗语的过程表明,标准意大利语的确立不仅是意大利俗语取代拉丁语的过程,也是意大利俗语内部贵族语言凌驾于大众语言之上的过程.因此,但丁捍卫的俗语并不俗.但丁的语言思想和辩护策略与皮埃尔,布迪厄的一些思想契合,颇具现代性;但丁对俗语的辩护也成为西欧各国拉丁语和俗语之争的模板.  相似文献   

12.
土家语俗语是在土家族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并经过锤炼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由于土家语没有文字,今天已经很难就每一个俗语的来源以及特征进行考证,但从类型学角度看,土家语俗语的形成与土家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生计方式、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同时土家语俗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具有跨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民族性、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语义语法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提出三项假设:句法表征语义、语义体现为意象、句法结构就是事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的语法语义接口的基本操作:以事件为基础、以意象作驱动。语言运用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心智过程。语言运用是从表达主体的心智对内外世界事件的感觉开始,形成最初意识,经过心物随附性的作用,并充分发挥主体的意向性的主导影响,形成反思意识,作为感受;感受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在大脑里,这就是前语言的用例事件。意象形式的前语言用例事件被固化为概念形式的语言用例事件就是句法的发生。研究意象建构与句法的发生的关系就是研究语法语义是如何接口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音象征角度对现代日语俗语词汇的语音特点进行分类分析,揭示词头浊音、特殊音节(拨音、促音、长音)、拗音和元音融合等语音因素在构词过程中给原词添加了明显的俗语性,成为日语俗语语音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俗语的形成一般比较固定,而且形象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有些俗语历史悠久,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保留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俗语中反映的妇女观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婚姻观、美丑观、贞洁观、依附观等方面,从中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试论赵树理小说俗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赵树理的26篇小说中所用俗语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鲜明的通俗性和口语性,独特的地方风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赵树理小说运用俗语的主要特色;刻画人物,开展情节,激发感情是赵树理小说运用俗语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有关学者对认知语言学论述的基础上 ,讨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语境概念。按照认知语言学 ,人的心智是体验的 ,是在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而这种相互作用又依赖于理解并参与这种相互作用的人的心智。在此基础上 ,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语境观、“激活”语境观和典型语境观  相似文献   

18.
一、根本困境与突破口 在心理学史上,格式塔学派的观点与行为主义看法是相对立的。前者坚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人的心理虽然是客体与大脑或者S—R这个系统的涌现属性,但这种从神经细胞的电——生化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属性——思维的自我意识只能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后者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无外乎S——R的联结,所谓心理或意识的特性都是从我们对S——R之间联结关系的不知中涌现出来的。如果我们对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联系网络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或意识的特性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语言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这是构成民族文化的要素之一。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常隐含着比字面意思更为深刻的涵义,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因而往往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通过对英汉俗语文化的分析比较,可以掌握两种语言中俗语的来源,以及俗语的民族性和比喻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俗语"二字连用,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古时人们对俗语的认识和界定不太严格,泛指那些风格俚俗的词和语,外延比较宽泛。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熟语概念的引入,汉语中的固定语句趋向于有了一个总的名称,但内部分类还很不一致,特别是对于俗语,人们依然习惯从语体色彩出发给它定位,这样的俗语概念仍是广义的,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甚至一些成语等。至今俗语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