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采写中准确运用动态思维 ,是记者新闻敏感的一个重要体现。动态思维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具体的思维表现形式 :比较思维、同步思维、超前思维。要想自如、得当地运用动态思维 ,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敏锐的“社会的眼睛”,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以及过人的胆识。此外 ,还要正确地处理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关系 ,通过事物“动”与“静”的敏锐比较 ,体现思维“静”中之“动”,显示新闻巨大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邵飘萍是中国新闻事业在民初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第一个集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于一身的“新闻全才”。他的新闻思想主要内容有:在新闻职能方面,认为报纸的首要任务是传播消息;在记者的任职资格方面,最早提出记者要以“品性为第一要素”;在新闻业务上,认为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在记者责任上,特别强调记者要有“铁肩辣手”的斗争精神;在处理传者与受众的关系上,主张对待读者可以迎合但不能盲从,讲究高雅而不能低俗;在媒介经营管理方面,主张新闻机构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说新闻”是三大播音方式之一,但要突破新闻播音的旧有模式却很困难。本文试图从“谈话式”播音的必然性,播音员的主体地位,播音方式的改变,以及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突破,来为“说新闻”指出一条道路,以改善新闻节目的处境。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一、新闻的立意角度在新闻报道活动中,主题被视为报道的灵魂,因此,报道确定什么样的立意角度,即选择什么主题,是关系到给报道铸造什么灵魂的大事,是确定什么导向的重大问题。1.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便正确导向,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对人民群众有引导作用。只有这样的新闻,才会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权威的指导性。2.新闻应该面向大众,读者和听众有什么认识需要澄清,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报道的立意角度就…  相似文献   

6.
从新闻漫画的由来入手,分析了我国新闻漫画在电脑、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日益更新、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生存危机与发展优势;总结了网络时代新闻漫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笔者分别从版面优势、技术优势、视觉效果和新媒体带来的优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漫画的发展优势,并大胆预测了网络时代新闻漫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复合型人才需求特征促使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以“新闻采写”课程 为例,探讨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课程模块化改革的理念契合、教学转变与专业基础,并深入分析了基于“能力输出”导向 课程模块化能力模块确立路径和面向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与一个个意义显明的概念相对应的关系中,逐层揭示出“新闻”概念及其在中文语境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将中文“新闻”概念置于与五个概念(习见,旧见,意见,异见,所见)的对比关系中,辨析随着历史的延革而逐渐建构而成的“新闻”概念的五个内涵,新闻概念的五个内涵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得到了考证。它们如何随着历史之轴逐渐呈现,逐层叠加在第一次出现的“新闻”二字之上,时隐时现,或弱或强,直至形成了现当代中文语境中的“新闻”概念。而不同内涵与时而成的显隐强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迁易。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高校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院校客观存在着一种新闻现象 ,“高校新闻”就是在这种客观现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视并研究这种新闻现象 ,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高校新闻”同“社会性新闻”经过比较 ,明显体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2016年有了新的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将2016年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归纳为9个方面。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系列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和定位,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是指导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重塑和改变着中国新闻业,“媒体+直播”的模式成为众多媒体突出新闻现场感的报道模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始变革新闻生产方式,VR技术进入媒体领域并不断深入,社交化媒体成为重要的舆情场域,在社交化和数字化变革发展中的新闻业呈现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媒体融合从业界的媒体创新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媒体融合成为传媒集团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学界也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解析,反思了目前媒介融合的难点和发展瓶颈,认为亟需从业态的媒介融合转向社会形态的媒介融合;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通过媒体平台间优势资源的互补、重组与整合,通过组织融合和机构创新实现战略化转型;数据新闻成为新闻业重要的创新实践,在改变新闻生产方式的同时衍生了出其他社会现象,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同质化阅读普遍,数据新闻缺乏深度和人文思考的问题突出,应以政府为核心实施“大数据战略”,增加数据新闻的新闻温度;新媒体产品创新的理念和产品重构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发展进入了社交基因全面渗透时期,新媒体从业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片面追求市场效应和商业利益,应促进社会化媒体的舆论健康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多种意见的集散地和多元价值观的呈现场所,应从政策法规方面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明确各行为主体要担负的互联网治理责任,优化互联网治理模式,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让网络生态逐渐好转;在“互联网+”环境下,当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做的却是“+互联网”,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应在对西方理论的过度倚重中反思新的理论面向和学科范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入认知传播视角思考传播学研究的本土转换,反思新闻学的规范性研究;新闻传播院校应推行适应新闻业变化的新闻传播教育,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闻领域对于新闻姓新还是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还是“传播”.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问题,通过对新闻本体的思辨.得出新闻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的结论.提出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实践中都应特别重视新闻受众的需要性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任务.重视“软新闸”对新闻价值的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文学具有近缘性,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二者的发展是遵循"一体-分离-融合"这样一种走向。处于口传时代以及文字时代的早期新闻,新闻与文学是融为一体的,这时的新闻文学化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大众化报刊出现后,新闻从文学家园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但却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时新闻也具有文学因子;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态势下新闻又开始回归文学这个"娘家"获取竞争优势,新闻与文学重新走向融合,其文学化表征更为突出。在与文学分离和融合过程中,新闻自身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的出现引发媒介环境的改变,而媒介的变迁又将引起社会的变革。本文采用新闻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媒体的变迁,探讨"大规模定制"、"众筹新闻"、"社交化新闻"、"视频新闻"这一类新兴的新闻生产模式与媒体变迁的关系。并试图通过新闻生产方式的变化来解读媒介是如何影响社会的,浅析其相关成因。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中的某个情节或某个片断,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以活的画面再现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短小精炼、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新闻报道。首先,采写现场短新闻,短是首位的,但短的要厚实,要有内容,有可读性。1.选择一个具有新意又有典型意义的点,由点到面,深刻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2.打破一般新闻采写程序的束缚,避免新闻内容的重复及写法上的教条,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主体上。3.叙述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避免因堆砌材料导致的重心失衡。4.把冗长的叙…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很大一部分会议新闻的报道就象是沉闷呆板的“套中人”一样 ,难得会看见鲜活的东西。会议新闻之所以令人生厌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闻工作者自身存在着许多观念上和认识上的误区。而究其根本原因 ,就是没有真正意识到会议新闻也是新闻 ,也必须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彰显和实现新闻中最大的新闻价值。其次 ,不能立足实际 ,解放思想 ,打破长久以来会议新闻报道的陈规旧律。这些观念上的误区 ,主要是没有认清以下几个不等式 :(一 )会议气氛庄重严肃≠会议新闻文风呆板僵化。我们知道 ,通常总是为了解决问题 ,部署任务或作出决策 ,…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竞争加剧,给新闻写作课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怎样教"和"教什么",新闻写作课在教学思想上,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新鲜要素;同时,改革考试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旨在使该专业学生能够把握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自觉进行新闻报道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炒作现象逐渐渗入新闻图片摄影中,一些新闻图片摄影工作者为眼前利益而放弃起码的社会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导致诸多虚假图片的出现,成为新闻炒作的“形象化”帮凶。分析了新闻摄影中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提出了解决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缺失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策划”之我见董天策关键词:新闻策划报道策划事件策划公关新闻“新闻策划”是近年来令人注目而又引起争议的现象与问题。新闻界和学术界已就此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围绕着新闻能不能策划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但是,由于论者往往根据各自的理解来使用“新闻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电信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出现了网络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兴传媒载体,使新闻传播的过程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及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期待意识逐渐消解中的受众已被新闻的碎片化传播所包围。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新闻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名噪一时又迅速衰退的新闻学流派当数新新闻主义。“新新闻主义”的汉译有多种译法:“新新闻”、“新新闻学”、“新新闻主义”等。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便基本上悄然隐退。新新闻主义,在美国新闻史上被称为“新式非虚构报告文学”或“文学新闻”,它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