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不是指一般的因果关系,而是特指犯罪现象中的危害行为和具体的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对于犯罪现象,在危害结果已经发生的情况下,研究它是否由某个危害行为所引起或造成的,这便是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是哲学中因果关系理论在刑法学犯罪论中的具体运用。哲学中的因  相似文献   

2.
按照我国刑法个人责任原则,一个人只能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责任。当某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已经发生,要使行为人对这一结果负担刑事责任,必须查明这一结果是由该行为人的行为直接造成的,也就是要查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可见,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是犯罪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正确认识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对正确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法因果关系是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刑法学界长期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探索的精神,在论证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内在的、必然性联系的同时,对“偶然因果关系说”进行了质疑,指出了该说的不科学性,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刑法因果关系应分为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两个层次。事实因果关系是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客观联系的归因性确认,法律因果关系是就行为人对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归责性判断。事实因果关系是法律因果关系的基础,归因性确认是归责性判断的前提。司法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是从事实因果关系逐渐向法律因果关系过渡、在归因性确认的基础上逐渐增强归责性判断的过程。法院对因果关系的归责性判断应综合考虑多种价值元素,包括刑事政策、刑法精神、刑罚根据、行为的危害性及其规范违反程度、行为对结果的作用力和一般的公众观念等。  相似文献   

5.
因果关系是哲学中重要的范畴,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因果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各门学科解决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而刑法没有自己特殊的因果关系理论,它只是运用了马列主义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原理来解释自己的研究对象,即犯罪问题。所以,因果关系问题是研究犯罪构成客观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危害社会的结果已经发生,为了使行为人对这样一个结果负责,就必须查明危害结果是否由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必须是行为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缺乏这  相似文献   

6.
论刑法因果关系的介入和中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因与结果的联系之间介入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刑法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这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根据因果关系的客观联系的有无,判断的依据应首先确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两种判断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对不同情况下的介入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衡量。  相似文献   

7.
犯罪构成中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客观方面的要件是指什么?我同刑法学界对此的主张不一,有的认为指行为、行为的结果、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等。有的认为只是指危害行为。笔者认为,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是指犯罪行为。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从“犯罪结果”谈起。  相似文献   

8.
“毒品犯罪”不应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滥用的危害与毒品犯罪的危害应当严格区分。毒品最终危害结果发生需经过毒品制造、流通直至消费才得以实现。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属于行为犯,仅发生于毒品生产、流通环节;在因果关系方面,该行为与毒品最终危害结果之间属于间接因果关系。另外,毒品最终危害结果的发生须依赖毒品的吸食,吸食者作为意志自由的人,应当对其行为承担一定责任。这些特点决定了毒品犯罪不应再评价为刑法中最严重罪行。而且,将毒品犯罪理解为最严重罪行,也难以符合罪刑均衡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明确上述观点,有助于从根本上进一步推动我国死刑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因果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法学上,因果关系指的是加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理论指的是确认是否存在这种联系的方法。近年来,在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推动下,因果关系理论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学说。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并未有任何一种学说得到广泛的承认,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不同部门的著名学者支持不同的因果关系理论的现象。①这种现状是否反映了我国法学界对因果关系理论的认识还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阶段?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现状必将造成因果关系理论得不到应有的应用,同时,将导致立法者和法官们在立法与司法实践活动中,自觉或…  相似文献   

10.
渎职侵权职务犯罪中的因果关系属于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也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重要课题之一。司法实践中,如果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就不能令行为人对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证券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是指证券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其具有形式的复杂性、取证困难、社会性明显的特点。美国证券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理论建立在普通法的因果关系理论上,是由判例积累中逐步归纳出来的,具有类型化、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果关系的证明比较灵活,不同的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证明要求不同。而我国的证券侵权因果关系理论受传统的大陆法系和前苏联因果关系理论的影响,高度抽象,不易操作,举证非常困难,成为保护投资者的一道障碍。我们应借鉴美国相关理论的优点来完善我国证券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刑法因果关系主观论是指一种承认主观性在刑法因果判断的作用,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在认定刑法因果关系时应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态度的观点。该观点的出现使刑法因果关系客观性原理受到较大冲击,引起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混乱,导致司法实务出现相互矛盾的判决。坚持刑法因果关系客观论,必须正确认识引起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危害结果概念探析张翔飞【内容提要】'em在刑法理论上,通行的危害结果概念混淆了危害结果与犯罪结果、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之间的界限,因此,未能真正揭示出刑法中危害结果概念的本质。刑法中的危害结果应该是指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所要求的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  相似文献   

14.
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是刑事检察工作和刑事审判工作中确定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则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是历来刑法学家认为较难正确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这个问题不论在我国或者在国外,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受到司法实践部门和刑法学界的重视。现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几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罪质为危害公共安全,不报、谎报行为与贻误事故抢救之间须具有刑法意义的因果关系,且危害公共安全,不能仅以不报、谎报行为而认定成立本罪.确定本罪的主体应当结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本罪罪过形式为过失,如果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希望或放任的主观心态,对行为人应以相应的故意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16.
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行为是指主观上无意思联络的数个环境侵害行为造成了一个同一、不可分割损害后果的环境侵权行为。以因果关系为分类标准可以将无意思联络数人环境侵权行为分为环境择一危害行为、环境聚合危害行为与环境加算危害行为三种类型,根据风险责任与最终责任区别理论,分别对三种侵害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具体分析。环境择一危害行为与环境聚合危害行为的风险责任为连带责任,最终责任为平均分担,而环境加算危害行为的风险责任为按份责任,最终责任则以比例分担为原则,平均分担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案件中非法行医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借鉴大陆法系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并运用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对非法行医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因果关系加以分析,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因果关系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朱如钢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即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侵权行为成立的重要要件。尽管许多学者认为因果关系仅指过错与损害之间或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过错是一种主观状态,从一种心理状态与损害结果之间寻找内在联系,违背...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由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疗机构应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分析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指出我国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由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疗机构应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分析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指出我国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