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资源型县域经济面临着结构单一、资源日益枯竭、布局不合理、产业效率低下、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要加速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快速转型,应该以产业转型为动力,由单一资源型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优势延伸模式、优势组合模式、优势互补模式、优势再造模式;坚持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并举,力促社会和谐转,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转型的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经济对资源丰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特别在发展国家情况尤甚."资源诅咒"的问题也日渐成为困扰资源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实际上,资源型经济所带来的问题不是每一个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都要必需遭受的.通过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当的资源财富管理措施,资源型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可以规避的,也可以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在于与资源开发、管理等相关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的不合理。资源型地区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必要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投资等政策手段和措施,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除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解决了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改善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两淮矿区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1)煤炭深加工不够,产业链短;(2)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严重破坏;(3)煤炭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破解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技术、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会促使这种资源的价格上涨,并可能减少产出以及降低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可以克服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当不可再生资源变得稀缺时,可以通过减少自然资源投入或使用新技术来发展新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为了促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探讨了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局,阐释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路向以及政策实施重点。研究认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防范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较于以往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还认为,以抓好顶层设计、多层级政府间协调、培育转型主体以及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作为政策实施重点,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发展中结构效应具有决定作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如果是比较完整、比较协调,它就会在高增长周期中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否则,就会错过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的西部地区,这一特征表现得尤其突出。对此,本文以甘肃工业增长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并提出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县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长期以来,资源型县域经济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县域经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资源型县域经济的缺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使资源型县域经济能够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主产煤区属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其显著特点是产业结构单一。因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资源市场状况而定,故给经济和税收造成的风险较为集中。黄陵县在产煤区资源型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变动会增加经济、税收的波动风险。为降低风险,必须扶持传统煤炭产业改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同时要加强税源监控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TOPSIS方法,对45个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能源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能源技术创新视角,运用演化经济学的“选择—竞争—适应”机制对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的演化是实现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最后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其能源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与我国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区域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的逐渐衰退,会出现包括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下岗失业人员多、经济全面萎缩、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江苏省1990—2008年的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专业市场与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专业市场发展与经济体制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长期稳定和短期波动的特性;专业市场发展与经济体制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存在单向的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专业市场发展是它们的因;专业市场发展给经济转型带来正面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5.
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在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下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据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内涵,并从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3个方面重构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1—2011年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历史演变以及2011年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 (1)“十一五”前期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优于“十五”期间,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下滑,但下滑速度趋缓;(2)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地域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整体特征;(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山西、四川等部分省份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匹配;(4)各省域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三个方面呈现显著的差异,各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据此,各级政府需要有效协调产业结构生态化、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目标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山西矿产资源分布、农业在矿产资源型地区的地位、矿产资源型地区农产品供需状况等三方面着手分析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给农业带来的影响,以期发现影响山西矿产资源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寻找对策与建议,使山西矿产资源地区的农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视角,探讨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消耗的关系。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自治区生态足迹上升趋势比较明显,生态赤字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说明经济社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源型区域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走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从而提升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资源诅咒破解理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核心依据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并通过构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三个典型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得出这些省区是否陷入资源诅咒的判断。认为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0.5以上即可被认为实现了资源诅咒破解,内蒙古在2005年成功破解资源诅咒,探索成功破解资源诅咒的内蒙古模式,对其他资源丰裕省区和资源型城市破解或规避资源诅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源开发对资源型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良好的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研究资源型区域的污染强度和减排潜力,对于推动资源型区域转型期的环保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均方差赋权法,以河南、宁夏、吉林、陕西、山东、安徽、江西7省、自治区内的41个资源型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测算各区域在2006年和2015年不同发展阶段的污染强度和减排潜力。结果显示:2015年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呈迅猛之势增加,其中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分别增长了9 467. 2万吨和580万吨;研究期间整体平均减排潜力增大了9. 1%,其中马鞍山市的综合减排潜力增大了61. 9%,环境污染状况加剧,而延安市减排潜力排名提高了15位,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2006年各资源型区域的最大和最小减排潜力之差达到了0. 949,2015年更是达到了0. 975。各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和治污水平参差不齐,对环保政策进行差别化调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经20余年努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跨入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实证分析显示:计划经济时期属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进入要素-技术驱动并向技术驱动持续转变,"十一五"时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其动力机制分解说明,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但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应采取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的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