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犯罪分子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变得尤为常见,这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刑事侦查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物证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取证工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也促进了我国刑侦司法体制的完善,但当前的刑侦技术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犯罪活动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文章认为,将区块链技术、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侦查取证工作中,能够突破传统刑侦物证技术的局限,有助于提升取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高刑侦工作的效能,最终有效地维护司法权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物证技术的迭代更新,智慧物证将对刑事侦查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智能物证技术同智能化分析系统的融合,能够在视频侦查、生物特征识别侦查及情报数据智能研判中,为打击犯罪行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催眠术作为流行于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技术流派,一直在争论中前行。文章旨在梳理历史变革背景下,催眠术从实践到实证再到指导实践的发展历程。催眠术伴随时代变迁拥有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立场:蒙昧的巫术时代,催眠是神秘的;传统认知科学时期,催眠在大脑解离性和社会认知性的争论中发展;而刚刚掀起浪潮的具身认知时期,催眠会有怎样的发展和未来呢?催眠理论正在朝着具身方向推进和整合,未来是实证研究跟进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陈玉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刑事侦查关系系指在对特定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侦查主体、侦查对象以及侦查手段之间所形成的特定联系。本文对刑事侦查关系的特点、侦查关系三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指出,对于刑事侦查关系的研究实际上也就是对刑事侦查内在规律的研究,研究刑事侦查关系不论在刑事侦查的理论上还是侦查实践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63-67
假说 ,又称假设 ,就是根据已观察到的事实和已有的科学原理 ,对尚未认识到的现象的性质或发生原因做出的推测性解释。在司法实践中 ,假设是侦查人员破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智力手段和逻辑方法 ,侦查破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侦查人员是否善于提出假设 ,所提出的假设的科学性如何 ,都直接关系到侦破工作的成败、效率。因此 ,假设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3-69
作为程序法治的一项国际准则,对刑事侦查程序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其目的是规范侦查权在有序的法治轨道上运行,达到制约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平衡。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所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对侦查程序的司法审查功能,但仅凭这种结果上的后置制裁性审查难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控权作用。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破解问题的出路在于以现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切入点进行延展,形成与之相衔接的侦查程序司法审查制度合力。应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权力分工负责的分权制衡理论为指导,从司法审查的对象、司法审查的方式以及司法审查的主体三个方面建构我国刑事侦查程序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8.
黎亚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66-69
刑事侦查的基本原则并没有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所确认,学术届对此亦缺乏统一的观点和认识.而这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在刑事侦查措施的具体运用上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与我国刑事侦查程序立法的改革与完善相适应.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立法中明确规定刑事侦查的比例原则、保守秘密与适度公开相结合的原则、任意侦查原则为主强制侦查为例外的原则和侦查独立原则. 相似文献
9.
沈寒冰 《今日湖北(理论)》2007,(5)
本文从法理学的法律关系理论出发,对刑事侦查法律关系进行探讨,明确了刑事侦查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以及内容。明确刑事侦查法律关系有助于完善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构建科学的侦查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523-528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证据以完全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独特表现方式,成为了一种新型证据。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电子证据的规定尚不完善,导致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收集原则、可采性和证明力等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1.
聂铄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23-528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证据以完全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独特表现方式,成为了一种新型证据.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电子证据的规定尚不完善,导致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收集原则、可采性和证明力等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 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作为语境标记在阅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先鉴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6):81-84
语境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上下文只是其完整概念中的一部分。语言标记中的标点符号逗号、分号、破折号、括弧,甚至还包括句号对语境线索的提示作用和句子问的关联作用,对于阅读培养语感帮助甚大。如果将语境和笔者提出的“语境标记”用于英语阅读,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侦查启动模式决定了侦查权的运作方式,科学设计侦查启动模式对于实现侦查阶段犯罪打击和人权保障的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行侦查启动模式是典型的对事程序型启动。这种启动模式造成了实践中的诸多弊端,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种侦查启动模式进行反思,明确随机型启动模式的改革方向,并逐步完善相关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4.
15.
姚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46-48
侦查讯问是指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它是一项法定的侦查行为,是刑事诉讼中一项由公权力主导的侦查措施,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查手段。对其制度的构建,对完善司法制度、规范侦查行为、刑事案件侦破、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侦查模式的缺陷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德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4):111-114
刑事侦查不应当仅仅是侦查机关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单方追诉活动,而应当具有一定的诉讼性质.我国的刑事侦查结构不具备控、辩、裁三方主体参与的诉讼构造,侦查权的运作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超职权主义特征.应当从侦查手段的保障、侦查行为的严格条件、对侦查权的司法控制、拘捕与羁押的分离、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及司法救济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与建构. 相似文献
17.
18.
王东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1):50-5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体现了司法文明的进步和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其进步意义不容置疑。但是,将其运用于侦查阶段存在着三方面困境:一是"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重国家、轻个人"的传统文化观念;二是社会转型期犯罪高发,而维稳又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三是法律规定的排除主体、具体程序不明确,侦查机关自我排除不可能,而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监督乏力等。面对诸如此类的困境,应当从理念、制度、运作三个层面来着手,给该制度在实践中适用寻求解围之路。 相似文献
19.
对催眠感受性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开催眠现象的神秘面纱,同时,有助于某些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帮助临床心理学家为咨客选择更个体化的心理治疗方式.本文回顾近年来有关催眠感受性与神经认知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文献,介绍了催眠感受性的心理学特征与神经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解读西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理论 ,在此基础上 ,主张把刑事侦查放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框架的语境中去考察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侦查权力的产生逻辑及配置问题 ,并指出在侦查实践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