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几天前,我干了一件蠢事,至少,在同行看来这是一件缺少智商的事。我花了三天时间,分别陪三个乞丐去乞讨,全程记录了他们得来的每一分钱。同时时常看到媒体报道的“乞丐年薪十万”之类的标题。他们伸伸手就能比我累死累活勤扒苦挣一年的收入还高,我有些不服气。我选择的乞丐,都是本市知名乞丐,新闻媒体报道三次以下的基本不考虑。我想,这几个人也该算是业界巅峰人士了,考察他们的状况,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我选的第一个乞丐,是陆大椿,这位前收荒匠,因为多年前在  相似文献   

2.
近日,上海媒体相续播报了玉佛寺门前乞丐贴身紧逼、横行霸道的"恶形恶状"。昔日佛门静地在乞丐的骚扰下,不时会出现一幕幕不雅的闹剧。连一向慈悲为怀的出家人也不得不微博求助整治乞讨现象。而承担专业救助任务的救助、城管队员,却因为没有强制驱离执法权,而陷入了尴尬无助的境地。而今,救助站就像一座"围城",一些被救助的乞丐急着要求出站乞钱,一些不该救助的职业骗助者、  相似文献   

3.
他把所有的卑微都藏在心里,然后以一座大山的形象挺立在我们面前。墨西哥城郊外,一场罕见的大地震袭击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劫后余生,许多人被安置在附近的学校里、敬老院里。一个乞丐模样的孩子,飞奔着拐进一家敬老院的门口,他挤过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声叫着"爸爸",这样的场景在这样的世界里是常见  相似文献   

4.
古时乞丐是否排在七十二行之列,我尚未考证。但不管其是否属正当职业,乞丐总是和贫穷潦倒、没落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越穷越革命”的年代,也没有人心甘情愿沦落为丐。然而,曾几何时,做乞丐不仅堂而皇之成了一种正当职业,而且有时还是一种“能力”的象征。甚至,乞丐还并非人人可为,个中还大有一番“学问”呢!做乞丐的“学问”,一点也不比社会学肤浅。首先,做乞丐需要精通“厚黑学”。大凡乞丐,若不是迫于生计无奈为之的,多是把它当成致富的职业。既成职业,自然得具备一些上岗素质,锻炼出一种职业习惯,而“脸厚心黑”就是做乞丐的基本职业要求。当“脸厚”不管用的时候,“心黑”就成了最后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5.
锐词     
《东西南北》2012,(1):6-6
坏天气朋友 就是只在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想起你的那种朋友,他们遇到麻烦、需要找个肩膀流泪、搭车进城或找人帮着照看他家宠物狗的时候才会想起你,等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告诫你,不要把他们拉下水。只寻求别人帮助而从来不懂得付出。  相似文献   

6.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后进生就成了教育界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小学尤为普遍。教师通常把他们称为“学困生、双差生、问题生”等。他们通常表现出自觉性差、自控力差、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相对于优秀的学生资源而言,他们就像是一片贫瘠的山。所有这些非常令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异常头疼。作为班主任的我也辛勤地在这片贫瘠的山上耕耘着,一路摸索、一路反思、一路呕心,有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7.
你可曾想过,如果你的语言不存在了,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可曾想过,等你去世以后,你的孩子可能不会讲你的语言?有人说:“丢失一种语言就是丢失了一种文化,而丢失一种文化就是丢失了无价的知识。”如今在肯尼亚,多数出生于精英家庭的肯尼亚儿童都不讲(因为他们不会讲)他们的母语。即使在家里,具有某种语言背景的家长也不认为应该与子女用母语交流,而母语本应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这些孩子最初是从他们的父母和同伴那里学习英语的。即使他们学了母语,在时间上也要晚得多。在他们看来,英语不仅很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只有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  相似文献   

8.
血腥手机     
赵涵漠 《东西南北》2012,(19):47-49
刚果盛产的矿石正是制造手机电容器的必需品。声称自己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手机生产商多年来一直向民主刚果的商人购买原料,他们丝毫不在乎这些原料来自混乱的武装力量,来自被奴役着的劳工或童工,来自灭绝人性的抢劫和屠杀。他们也同样不在乎,购买矿石的资金最终变成了枪支弹药,而自己正在赞助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9.
《半岛新生活》2004,(6):30-31
你的身边难免总有些个“攀枝花”,他们不介意涎着脸或冷着心“借助外力”往上爬,如果本身也还有才,就算是“升官有道”,但如果只是靠伎俩而没什么真本事,就让人恨切切了,下面给出了几种“攀枝花”的类型,以娱乐界的例子加以说明,你就能在同事群中很快地发现他们——也许,你自己就是呢。至于要不要做“攀枝花”,这里不费口舌辩论,每人有选择的权利,但这选择可能明智,也可能蠢笨,或许,你在读三个真实的故事时,会打个激灵,冒出些个感情。  相似文献   

10.
徐树建 《东西南北》2010,(11):46-46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正在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享受着,脑后忽然被项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你被俘了,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相似文献   

11.
正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他们是一颗颗名副其实的新星,创造着一个个全新的科学奇迹。平均29岁,被全球瞩目的 5位中国年轻人,正用高科技改变世界!你29岁的时候,正在忙什么?在中国,有这样5位年轻人,他们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他们正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影响和改变世界!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而这5位智商高、有颜值、走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中国年轻人,他们的天才之路或许不可复制,但绝对让人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12.
有人也许觉得奇怪,这是一个什么命题?也许对那些根本就不了解国企实际运行的人来说,他们或许会振振有词,国企改革当然要有人,没人怎么能改革?也正是这些高高在上抓着一些资料就胡乱发一通言论的人,做起文章来最轻松,他们可以不负责任地东摘一些西抄一点,硬凑起一篇文章,这也算是研究成栗?或许只是冲着关系或稿酬而已吧!但是,在国企改革中,确实存在着只见“物”不见“人”的研究倾向:一段时期以来,强调产权的多,在权责上做文章的多,化精力研究政企分开的多,而在“管理科学”方面动脑筋的少。这其实是只强调“硬”件,而忽…  相似文献   

13.
男人娶妻多是看重容貌,恋爱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选美,或明或暗的,以爱情的名义到处猎艳。不娶美人的情况只有两种:一是他修炼成了圣贤,情操高尚,不以俗欲为欧,象诸葛孔明那样,娶了丑女还沾沾自喜;二是家贫,贫不择妻,他们没有能力挑来拣去,便草草娶妻接续家族的香火。这正应了苏格拉底那道著名的哲学命题:一垄麦子,从此端到被瑞,要你摘取其中最大的一稳,你该怎么办呢?你摘了一德大的,也许前面还有更大的,那就只有遗憾;老是不摘,也许那正是这垄麦子里最大的一穗,你错过了机缘,仍是要遗憾。在这样的命题面前,或许我们只能…  相似文献   

14.
李莎  刘潇  崔燕 《青岛画报》2011,(1):14-24
2010年,依旧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我们国家,上海世博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喜悦,西南五省市的大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牵动着每个国民的心,同时,诸多的社会热点事件一直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我们关注,我们议论,这就是我们对社会的参与。社会的进步关乎每一个人,相信你做到了你应该做的。2010年已经过去了,但是它仍然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当我们回首这一年,这些人、这些事就鲜活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回顾一下,刚刚过去这一年来的这些人和这些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的加快,社会上的乞丐应该日趋减少,可近年来城市乞丐数量不降反升,并有向职业化、组织化、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对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社会治安管理和城市形象等都构成了严重冲击。这一社会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现代化城市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如果你没有到现场听民谣,你就不能体会青岛正被一种怎样感人的音乐所亲近。张俭、李志、左小祖咒、周云蓬、小河、刘2、赵牧阳……国内最出名的民谣歌手陆续前来,他们的歌和青岛啤酒的泡沫一起,浸入人们心里。2009年,如果你被生活赶得累了,或者想要一个美好松弛的夜晚,请你听他们的歌,这是城市最朴素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变强制性收容遣送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社会进步和法制的完善,也体现了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格尊重。收容遣送制度废止后,流浪乞讨人员生存空间比过去宽松了不少。而职业乞丐利用救助站骗助及他们成群成批涌上街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关注职业乞丐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乞丐,现今已不是让国人感到新鲜和陌生的名词了。2003年,救助管理制度正式确立,收容遣送站被代之以更富人性化的救助管理站,但街头的乞丐却日益增多了起来。由此,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禁乞"、"限乞"的法条,结果激起了不同声音的激烈碰撞。某些人乞讨致富的消息经由媒体曝光后,更是强烈地冲击着公众的视听。职业乞丐问题,逐渐聚焦为媒体的热点,引发着公众深层次的思考,自然也成为了本文所要言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王烨 《东西南北》2013,(4):78-79
1 你要证明你一定会回来 在所有的签证官眼里,当你递交一份申请希望前往他的国家时,他的职责要求他首先默认你可能企图滞留不归。“区别在于,如果是美、日或者欧洲发达国家,确实是人们理想的移民目的地,他们要更加防范。而柬埔寨、越南等不发达国家,他们并不真的相信你会留在那里。”一位大型旅行社的资深导游说。  相似文献   

20.
在离婚的夫妻当中,有很多是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草率决定的。等他们真正走出了婚姻的“围城”,才惊觉自己的心居然还牢牢地被对方占据着,再想回去找寻,那个他(她)或许早已错过。为了不至于酿成这千古遗恨,就有人尝试一种新的相处方式:试离婚。就是双方不急于马上履行离婚手续,只是在生活上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给彼此充足的冷静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经过这样一个缓冲阶段,也许你会发现,虽然你们在一起有各种摩擦冲突,但他或她仍然是你今生今世最难舍弃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