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工会转向:建国初期的工会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前后 ,党的工会工作一度出现波动。邓子恢向中央汇报了中南区的情况 ,引起刘少奇和高岗的关注。刘少奇与高岗等针锋相对 ,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工会理论。李立三在邓子恢报告的基础上 ,对新时期工会的立场问题作了更加详细的阐述 ,并上书毛泽东谈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为了确保人事稳定 ,以牺牲李立三消弭了高岗、刘少奇之间的分歧。李立三的跌落虽然暂时缓和了中央高层之间的分歧与争论 ,却强行阻止了邓子恢、刘少奇等人对工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使得新中国的工会长期萎缩 ,失去了自己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与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极为丰富,这些思想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然而刘少奇与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既有根本内容的一致性又有具体内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新闻思想对当前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刘少奇同志高度重视和评价新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做新闻工作。刘少奇同志用喉舌和桥梁来比喻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在新闻领域贯彻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刘少奇同志从政治、思想、专业技术等多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他提出的在报纸之间搞自由竞争,搞社会主义竞赛的观点为现在的新闻事业发展创造开辟了正确的理论方向。刘少奇新闻思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对今天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和创造性的建议对今天和将来的新闻事业,仍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在传播媒介研究史上引起很大争论。本文对其观点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重要性做了初步论述,认为其观点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传播媒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如何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一命题 ,已经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需要对之作出明确的回答。为此 ,刘少奇曾经作了有益的探索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看法 ,对于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此问题上 ,刘少奇与毛泽东的主张不尽相同 ,刘少奇最终也就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统一到毛泽东的认识上来。这一作法 ,对中国后来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如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同时并举;建设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地方、企业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等,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我国今天的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术界对工业化的定义历来争议颇多,这些争议的存在无疑表明各种观点具有合理性的一面,然而又有着对工业化本质都未能全面理解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旨在对工业化的本质规定提出一个科学而全面的理解,并就工业化本质所体现的产业主体要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毛泽东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观作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观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过渡学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实践目标相同,精神实质相通,都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两者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过渡"的理解不同;两者体现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即稳定与活跃.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在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中的积极作用张世贵一、刘少奇率先提出王明在政治路线上犯左倾错误据与刘少奇一起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张琼的回忆,早在1932年刘少奇与毛泽东之间就达成了对王明路线的一致看法,认为以王明为首的中央有左倾错误。由于自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从近代以来探索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性变化。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科学认识了工业化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间的辩证关系,预设了未来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提出通过革命完成工业化政治前提的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推进,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实现了由理论设想向大规模现实实践的转变,并对苏联工业化经验进行了全方位学习,这标志着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全面推进。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问题的暴露,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实现了由“全盘学苏”转向“以苏为鉴”,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塑造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历史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滥觞,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和碰撞之时,正是青年毛泽东文化观逐步形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与许多仁人志士一样,从对西方文化的热情拥抱到理性审视再到融合中西,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后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这也成为后来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冯契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性解读主要体现在 :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历史总结 ,扬弃了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 ,基本上肯定了毛泽东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坚持了毛泽东的义利观、完善了毛泽东的群己观  相似文献   

13.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茅盾从政治激流中悄然隐退,然而他并未放弃对大革命失败的反思。在其后创作的小说及论文中,小资产阶级问题成为茅盾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在茅盾看来,小资产阶级对于革命实践及革命文学的创作都是不得不依恃的重要力量,他们并非如革命文学家所认为的纯然为寄生阶级,而具有自身的主体性。茅盾的上述认识导致他与革命文学派作家产生了激烈论争。在论争中,茅盾开始调整自己的立场,其对小资产阶级主体意识的强调逐渐被有意识地遮掩和修正,并接受了革命文学派作家对其提出的在作品中表现历史必然性的要求。茅盾的转变为其日后加入“左联”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毛与刘、邓矛盾源于八大"之说是不准确的。中共八大时毛泽东与刘少奇、邓小平并没有明显的分歧。用毛泽东不满意八大政治报告决议和八大党章未提毛泽东思想这两个事例来证明毛泽东与刘、邓的矛盾是缺乏说服力的。虽然当时毛泽东与刘少奇确有一些潜在的分歧,但中共八大并非毛与刘、邓矛盾的历史源头。毛与刘的矛盾应当追溯到建国初期,毛与邓的矛盾是在1960年代调整时期才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农民观对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又是反映毛泽东农民观的重要文献,毛泽东对此文作过多次文字和内容上的修改,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而不同版本之同的差异必定会提炼出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该文的几个重要修改版进行逐字逐句地对比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发展变化,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少奇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剖析'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丰富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他坚持矛盾辩证法,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思考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对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含义、哲学基础、实行方法,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刘少奇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完全一致,许多方面又有自己的理论建树。在当前全党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努力学习刘少奇的哲学思想,承继这一份宝贵的理论财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实践的回顾 ,提出了增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的教法改革建议 ,即 :坚持以论为主线 ,以史为支撑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 ,突出毛泽东思想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专题教学 ,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安源工人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发动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工人革命。与同时期其他地方的中共革命实践不同,它持续的时间长、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它完整地见证了中共早期革命从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到以工农武装割据为中心的革命范式的转移,是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宝贵的"活化石"。安源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重要,它的历史证明了中共早期对革命实现方式的探索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逐渐结合,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柳亚子的牢骚所指,历来众说纷纭。基于柳亚子的士大夫立场,笔者以为,柳的牢骚意在抱怨中共缺乏养士之道,即夺席辱士、轻贤慢士、举措失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