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部门农业结构和立体农业结构两方面对土家族地区历史时期农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部门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渔猎和采集并存,农耕生产逐渐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随之演变的历程;立体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生产由河谷地带逐渐向山坡推进,其它生产部门随之演变的过程;历史时期农业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在开发较早的地区农耕生产占据主导,而在僻远地区处于传统的农耕、渔猎和采集并重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14,(15):16-17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农具日渐被现代化的大型农业机械所取代,这些器具已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伴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农耕器具已湮没于历史长流之中。然而,这些农耕器具在制造与使用过程中,曾创造出灿烂农耕文化。以“农”为本,把“耕”留住。让老年人看到曾经一辈子勤劳耕作的场景而感慨不已:中青年们在对比中,发现如今富裕小康的生活来之不易:让广大中小学生穿越时空,感知大自然的恩赐、感恩先辈们的勤劳智慧、珍惜粮食和劳动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地区农耕文明以农为本、以土为本 ,是整个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缩影 ;在其发展中形成了阴阳相宜和天时、地利、人和的生产理念与生活理念 ,其生产主体基本上以家族、宗族、家庭为单位。这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4.
石刻文献是我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地方历史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桂林有关生态环境的石刻文献表明,桂林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制包含了村社农耕环境“议禁”、风景林“禁约”、官山“防护”、公山“禁伐”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等内容;而基于其上内容在石刻文献中呈现出了石刻教育传导、官府制度及其调处压力、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村民自治、纠纷预防与协商解决机制以及官民互济的联动治理等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这些保护规制及机制在桂林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不仅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形成了持续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文化传统,在其长期保持“山水甲天下”的殊荣中作用突出,也于当今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日本农耕民俗文化的互相影响源远流长。考察历史源流的演变,无疑是农耕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的比较民俗学研究,又是探讨两国农耕民俗文化联系与差异的一把钥匙。在对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考察中,我有意选择了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课题,这种选择出于两方面的考察。一方面,我认为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在农耕民俗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农业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规范,几乎是一种“习惯法”,对生产、生活具有约束作用。其次,年中行事,即中国所谓的“岁时节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着生产、生活中的多种文化因素,民间的信仰系统纳入其中,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想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排比,对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追究造成这种差异的种种原因。由于考察时间的仓促和访问对象的局限(如大多数访问对象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许会有一段差距,这只好等到将来有机会再行补救。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任务,明确了战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方针。对此方针,周恩来在1946年12月18日的一次报告中作了明确的肯定,他说:“所以这三种要求——和平、民主、独立成为中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根据此愿望,在去年8月25日发表了宣言,以适应这种要求,这是完全正确的。”历史也以铁的事实佐证了这一结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左”的影响和人们对方针的依据以及历史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因而,对此方针至今仍有所谓结果难于充分肯定,和平幻想等种种模糊认识。为着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今天着重分析一下方针制定的依据及其历史作用,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 ,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典型的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文艺精品生产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着眼服务全市“两个率先”的丰富实践,着眼挖掘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作为文艺精品生产龙头项目的“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多党合作制度的创新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即 :在合作性质和对象上 ,由“阶级联盟”发展到“劳动者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在合作体制上 ,由一般的“方针政策”发展到“基本的政治制度” ;在合作方针上 ,由“八字方针”发展到“十六字方针”。邓小平对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建国后,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建立和发展军事工业材料方面的科研基地、生产基地和教育基地。根据冶金部的指示,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前身)成为进行军工材料建设的教育基地之一,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行政组织——“特种冶金系”。这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反映出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下,政治对教育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特种冶金系早期创建人之一——王润教授的访谈,回溯了该系的创建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战国晚期秦国初步完善了以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为中心的农业技术.但出土秦简与相关资料反映当时泰国农业的发展仍主要通过农田面积的扩展来实现,秦政府着力推广的主要是铁农具、牛耕等能够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并不能认为这一期间集约化技术的采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在宁南旱作农区进行谷子微集水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垄沟带型对土壤有效蓄水量、不同生育阶段生长量积累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微集水种植蓄水作用效果明显,以垄沟比60∶60带型效果最好。7—9月份雨季蓄墒期不同微集水带型的土壤蓄墒效率为40.4—62.9%,蓄墒效率较露地平播(CK)提高51%以上。谷子垄沟集水种植主要经济指标均较露地平播(CK)高,平均穗长、小穗数和穗粒重分别比露地种植(CK)区增加了3.94—5.42cm、9.8—16.8个和5.2g—5.25g。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化社会两大历史性转变。农村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其推进速度和效果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已经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支持。微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 ,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陇东时令节气农谚与农耕生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令节气农谚,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时指针,在农耕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将耕作经验以农谚的形式进行传播,并在演变中不断得以完善。按照固定的节气进行一定的农事耕作活动,既反映了人们的耕作习惯,也反映着一定的农耕文化。加之陇东地处周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更使得时令农谚有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虽然建国后通过合作化道路,个体农民经济被改造成集体经济,然而这种集体经济的生产方式仍然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集合,并未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把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置于新条件背景之下,同时也使我国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而使我国特色的小农生产方式改造道路理论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针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注意五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造条件,加强培养;营造氛围,正确领导;完善机制,健全机制;严格监督,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7.
纵观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亲与文化交流在汉匈关系史上有着突出地位。近年来,随着匈奴考古学的深入展开,在匈奴人活动的中心地域(即今蒙古国),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城址、聚落遗址等文化遗存。这些发现使我们对汉匈和亲政策及诸多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蒙古国匈奴贵族墓葬出土的汉代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遗存为主要考察对象,并结合文献史料,将汉匈和亲关系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互鉴与融合等方面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农耕文化,优劣并存,地处黄河流域的西部山区,尤其是陇东的静宁县更为典型。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突破束缚,实现创新,解决包括土地政策、农耕工具、农耕技术、农耕文化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不仅表达着人类对自然的所有认知,而且还作为一种稳定性的认知框架,规制着人类的行为,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结构和关系。传统岁时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不仅反映了人类建构对自然的认知框架的过程,而且还反映了古时特定的社会框架和经济结构。本文在广泛收集贵州世居民族传统岁时节日的基础上,从岁时节日反映古时自然节气和时间记忆方式、原始崇拜和宗教禁忌观念、农耕经济形态、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等四个方面对其多重文化意义进行了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货紧缩是我国近年来遇到的一个新的经济问题 ,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但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在于这些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 ,阻碍了传导媒介———货币的流通 ,从而影响了政策意旨的有效贯彻。只有疏通货币流通渠道 ,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才能有效地治理通货紧缩 ,启动新一轮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