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行政法上强制性行为的统称,行政强制可以根据基础决定与强制执行是否合一为标准被划分为两类独立的行为,即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即时强制。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属于行政强制行为内在的构成要素之一。只有当某种静态的手段被特定的行政主体所采用时,才会连同其他要素一起转化为一类正式的行政强制行为。  相似文献   

2.
莫于川 《南都学坛》2012,32(1):90-96
行政强制权力的行使具有特殊性和现实性,《行政强制法》制定工程具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品格,在深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颁行《行政强制法》具有法治发展意义;制约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是行政法治的永恒话题,《行政强制法》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力图建立起完整的原则体系和规范体系,形成有效约束行政强制权力的制度体系,由此形成了本法的一些创新亮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行政强制法》留下若干立法遗憾,需要通过后续努力来完善。  相似文献   

3.
行政强制是一柄双刃剑。在行政强制立法中,我们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着重要解决当前我国行政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要对行政强制的名称和形式予以统一、对行政强制的设定权予以明确、对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予以完善、对行政强制程序予以细化以及对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行政强制执行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早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刚刚起步时 ,行政强制执行问题就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是 ,对于什么是行政强制执行 ,学术界并无统一的认识 ,其分歧主要集中在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即时强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确立了行政强制执行的三种执行方式,即代履行、执行罚和直接强制。目前,理论界对代履行制度的研究相对比较贫乏,但它却在实践中被广泛地应用着。这里重点对代履行制度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并针对我国代履行制度的不足提出须明确行政机关的职能定位,重视对第三人的选择与监督,建立和完善代履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应急警务中的行政强制与执法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强制作为公安机关应急警务处置的主要手段,能够保证公安机关及时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危机。但是当前应急警务中的行政强制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乱象,容易导致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有必要从实体和程序上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行政强制执行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现代行政法的发展,针对行政任务的多样化,相应地就有必要在传统强制执行手段之外寻求其他有效的强制手段,建立包括具有间接强制机能的行政处罚、违反事实的公布等制度以及包含行政强制执行在内的确保行政法上义务履行的理论结构。另一方面,应在保持原有司法执行模式所具有的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将审查和执行职能在法院和行政机关之间进行分配,以加快司法执行的运行,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8.
历经漫长的立法进程,此次《行政强制法》的出台为我国行政强制的规范行使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很多值得肯定之处。与此同时,在行政强制设定、程序、救济等方面仍然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关照立法完善的同时,行政强制的有效实施仍然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只有在各方面制约因素完善的前提之下,行政强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行政强制法》第44条为违法建筑行政强制拆除设定了特别程序,但其规定存在很大的解释性空间.该法没有为所有涉及违法建筑管理的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给予普遍性授权.对于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筑来说,有关行政机关则不能选择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理论和实践中,公告程序的操作存在多种模式.公告的对象应当是责令限期拆除决定,先公告后催告的程序最具有合理性.“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的排除适用系针对责令限期拆除决定,其目的是防止对当事人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但是它将严重影响违法建筑行政管理的效率,其立法的理论基础值得检讨.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中国《行政诉讼法》确认了行政强制执行双轨制模式,并在2000年的《行政诉讼法解释》、《行政强制法》以及新《行政诉讼法》中得到延续。然而,双轨制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引发了行政与司法的混乱、行政效率降低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在明确行政强制执行的内涵、认清其性质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构建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原则、以申请人民法院为例外的执行模式,同时在行政主体内部设立独立的行政强制执行审查决策机构对行政强制执行权进行规制,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有效且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故人权保障亦因之而成为当今各国法律制度的终极价值。固然行政强制基于维护特定社会秩序需要而具有了追求行政效率的倾向,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行政强制也不得无视人权保障的要求,相反应当积极做出制度性回应。在配置行政强制设定权时,应当原则上将其控制在中央一级且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主;在行政强制实施过程中,行政主体应当在行政强制的启动程序和具体实施手段上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在对行政强制的救济上,应当基于人权保障需要而赋予行政相对人概括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2.
行政人格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人格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准确界定,是行政人格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基础.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依据职业要求和角色规范,通过行政活动展示自身及组织价值尊严的身心结构的总和.在基础层面,行政人格是内生人格与外生人格、静态人格与动态人格、组织人格与个体人格的统一;在价值层面,行政人格是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统一;在发展层面,行政人格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行政垄断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准确地定义了行政垄断 ,才谈得上如何来有效地应对。本文将国内学者对行政垄断概念的描述进行了归纳整理 ,通过比较分析了界定行政垄断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行政垄断的定义。虽然此定义亦存瑕疵 ,但不断寻求精确化的结论和解释是法律发展的目标 ,笔者正是希望能借此文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评估主体是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它的建构不仅关乎到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而且对于完善行政强制立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存在评估实施主体设置不统一、公众参与主体形式化严重、没有区分度等问题,因而,进一步完善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主体的建构,是促进行政强制评估制度发展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行政强制执行案例,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双轨制”,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基于国情分析,在现阶段,我国应该保留人民法院对非诉案件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并且应该充实人民法院的执法力量,这也是《行政强制法》的立法取向。  相似文献   

16.
在德奥模式和英美模式中,行政强制决定或裁定的最终执行主体为行政机关。在台湾地区,1998年的改革也使得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单一化,司法机关不再行使强制执行权。中国内地的行政强制执行依旧是双主体制。司法机关行使执行权不仅不符合司法权的秉性,而且带来司法实践的混乱。行政权的属性决定了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强制执行权具有效益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法律概念是否属于行政裁量,直接影响到作为行政法"重镇"的行政裁量概念的建构与导控.分析显示,不确定法律概念内在的事实张力,否定了不确定法律概念的适用属于纯粹法律问题的设想.而对德国不确定法律概念学说脉络的回顾,更透视出行政任务的变迁对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裁量分分合合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的行政法学应以我国政府当下面临的主要行政任务为切入点,选择包含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统一裁量理论".  相似文献   

18.
行政程序是现代行政法治的基石。文章从现代行政援用程序理念的缘由入手,厘清了行政程序的多种价值,并指出从树立正确的行政程序观念、制定良好开放行政程序法以及完善违反行政程序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重塑行政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