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岩 《社科纵横》2006,21(8):122-123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学理论家,有《诗式》、《诗评》等多部诗歌理论著作。其论诗崇尚自然,倡导高古,开以禅论诗之先声。他的代表作《诗式》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上涉及诗歌创作、诗歌欣赏和批评诸多方面。本文力图深入分析皎然在诗歌艺术风格、意境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挖掘皎然诗学理论的独特建树。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11):93-96
盛唐诗学高峰之后,皎然的《诗式》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对唐诗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总结了诗歌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新的诗学观点。皎然《诗式》提倡"中道",主张文质自然统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文质思想。皎然的文质思想对近体诗学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开启了中唐晚唐诗学,对宋代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校录平议徐俊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收诗之多,仅次于伯2555唐人诗文选集残卷和伯2567.2552唐入选唐诗拼合卷,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从本卷中辑录佚诗一首 ̄①,黄永武先生《敦煌伯...  相似文献   

4.
项斯籍贯考     
晚唐时“声价藉甚”的诗人项斯,其所作诗歌“清妙奇绝”,当时人非常喜爱,故有“到处逢人说项斯”的美谈(《唐才子传》卷七)。张为作《诗人主客图》,把项斯列为清奇雅正主李益派的升堂诗人(《唐诗纪事》卷六十五)。至于项斯的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边塞诗则是唐代诗苑中秀色独具的苑囿。最近,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唐代边塞诗选注》(胡大浚主编)。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题性的唐代边塞诗集,在唐诗的选集方面,做了一项填补空白的工作。而其放眼有唐一代边塞诗的整体,反映边塞诗的发展流变,分析边塞诗产生的原因及总括解放以来边塞诗研究的成果等方面,则代表着唐代边塞诗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所反映的唐代妇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况空前,后难为继,仅《全唐诗》就收诗48900余首,共900卷。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妇女生活的,包括宫廷妇女、商人妇、征人妻、劳动妇女、女道士和妓女等,为我们展示了唐代妇女的群像,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唐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7.
权德舆在中唐诗坛上的地位——兼评《权德舆诗集》●郝润华中唐是唐代诗歌异常活跃的一个时代,诗人层出不穷,诗风各异其趣,最值得后人研究。论中唐诗歌成就,一般认为只有两个时期可称誉,第一个时期大历诗人独统诗坛,诗称“大历体”,其诗风清新闲雅,代表了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九首,置于卷下第四位,诗人名下有品评;其品评内容包括总论孟浩然生平与诗风、摘句论析并征引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其选孟浩然诗,题旨包括赠答诗、登临咏怀诗与羁旅见闻诗、慨叹身世诗;其体裁,总计五律六首,七绝二首,七古一首。殷璠选评孟浩然诗,从诗歌总集编撰史、诗歌批评史以及诗歌接受史等角度分析,均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广义科举范围内,唐代以诗取士的产生早于唐诗繁盛期的到来。通过考察唐代文德政治背景下的试诗现象以及试律诗的命题用意、创作倾向、评判标准等内容,可以发现以诗取士有利于唐诗儒性内质的形成,有利于唐诗审美特质的确立。"诗"、"儒"结合,是唐代以诗取士对诗人与诗歌产生的最根本影响,也是唐音自立"文质斌斌"面貌的一大成因。  相似文献   

10.
唐代小说创作有明显的诗歌意识,这与唐代的诗歌观念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唐诗歌的俗艳观念下歌传相偶,小说创作取材于诗歌,并运用诗歌作为小说表现的重要手段;唐代诗歌兴象、意境、韵味等审美观念影响着小说创作的诗化,使唐代小说印上诗歌鼎盛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敬夫考辨     
汪日桢《南浔镇志》有一处保存了《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的三首诗,前书“明陈忱敬夫”。顾颉刚先生遂据此下按语道:“据此,可知其字为敬夫。”(见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水浒续集两种序》)迄今学术界多种著作采用了这一看法。如近年来再版的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八一年版《水浒后传》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二九八三年出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提示》,都写作: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其实,这是不可靠的。首先,汪《志》本身,涉及陈忱的即有数处。如卷十二陈忱小传引范颖通《研志居琐录》谓:“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卷三十五“著述”中有:“陈忱《雁宕杂著》,《雁宕诗集》二卷。”而写作“陈忱敬夫”的只有一处。  相似文献   

12.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树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唐代诗人韩的《寒食》七绝一首。诗中所谓的"寒食",即为从东汉时期始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故名思义,就是戒生火熟食,仅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4.
梁瑜霞  邹媛 《唐都学刊》2006,22(1):27-29
韩国学者成润淑在《从〈李娃传〉看唐传奇的典雅性与通俗性》中谈到唐传奇中“反转”情节的运用。雷紫瀚在《〈柳毅传〉的思想观念及其史证价值》一文中,对《柳毅传》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所具有的史证价值作了探讨。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含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日本学者冈本不二明的《唐代传奇和树木崇拜——槐树的文化史》一文关注了唐传奇中与槐树有关的充满幻想的故事。另外,李剑国和美籍学者韩瑞亚合作的《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一文主要就唐传奇的一些作品中以亡灵这一独特主体来追忆往事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甘生统 《求是学刊》2016,(3):123-130
皎然和陈子昂的诗学分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所面临的时代任务不同。陈子昂处在高宗、武后时期,此期文坛的主要使命是批评齐梁文风,倡导汉魏传统;皎然活跃于大历时期,此期作家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多种途径的创新来实现对盛唐的超越。二是诗歌理想不同。陈子昂所重的是慷慨悲壮、雄浑激昂的阳刚之美,皎然则恰好相反。三是诗道观不同。皎然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陈子昂则更注重对诗歌内容的关切。四是两人的文学史观及研究文学史的方法不同。皎然的文学史观继承了刘勰等人的辩证思想而又做了进一步发展,主张变中有复,方法上主张论代和论人的统一;陈子昂则主张复多变少,方法上更着眼于整体,对个体的多样性顾及较少。这些分歧是皎然批评陈子昂的主要原因,也是皎然建立其诗学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人诗作,浩如烟海,而王翰的作品只存十三首,在《全唐诗》编为一卷。历代注家评者都不会放过这首《凉州词》,足以显示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以及作者非凡的才华。最流行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选了这首...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诗体的文化透析──《泳史》组诗与类书编纂及蒙学的关系张晨本文为历来罕有论述的唐代《泳史》大型组诗溯源,揭示了这一诗体与蒙训教育的关系,从一个方面考察了诗体形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文中又提出敦煌本《编年诗》是起嘏所作,为唐诗辑佚提供了新见。作者张晨,...  相似文献   

18.
鲁、齐、韩三家《诗》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三家《诗》式微,或亡佚,或不传.至唐代,《毛诗》定于一尊.宋代以后,伴随着《诗经》学和辑佚学的发展,三家《诗》学也成为《诗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对三家《诗》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增化的过程,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唐以来《诗经》学界的革新要求.到宋代,随着废序弃毛疑经思辨学风的发展,有的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关注到三家《诗》,并运用三家《诗》说:或以三家之序非毛序,或以三家之说补毛义,或以三家之说驳毛说,或以三家之说解《诗》,形成了宋代《诗经》学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禅与唐诗的合流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现象。禅与诗人、与诗的创作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禅与诗的融汇、渗透拓展了唐诗的审美内容,完善了唐诗的艺术形式,它所展现和表达的艺术精神代表着唐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调,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两宋是继唐之后又一个对外交往异常活跃的时期,无论是交往的范围还是内容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唐代相比,宋代对外关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海上往来的空前兴盛。这当中,交往最为密切的首推地处朝鲜半岛的高丽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宋与高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