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资源开发利用连接起了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资源开发方式的选择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平衡。对于欠发达地区开发来说,资源利用是必行且几乎唯一可行的发展路径。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应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实现途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质上是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十二五规划中的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西部地区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必须实施综合化开发、产业化开发、有偿化开发,实现在认识上从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向资源财富观转变,指导理论上从输出基础理论向资源基础理论转变,产业导向上从资源开发向“资源有偿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进行战略资源储备已越来越重要。但是民族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中战略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重要的部分,出现了国家经济安全与民族地区经济利益的矛盾、民族地区经济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争取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增加战略资源储备、发展循环经济、补偿民族地区经济损失、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产品。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的自然环境与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构成西南地区最沉重的论题。在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两难选择中,西南地区既肩负着实现经济腾飞,脱贫致富的地区重任,又肩负着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全国重任,可持续发展在西南地区显得尤为现实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理论高度重视各种资源等劳动对象的开发利用。西方经济学的信仰者由于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难以科学认识劳动对象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而也难以科学论述资源在发展理论及其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以此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能源支撑体系,调整、优化资源及能源的供给与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5.
资源诅咒影响个人财富与经济增长,带来普遍贫困。四川藏区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经济制约了技术、人才、产业发展,导致制度弱化,环境破坏,阻碍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诅咒,引发了地区普遍的贫困。为此,应根据地区功能定位,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教育培训,推进制度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破解资源诅咒,摆脱资源型贫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源丰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受到发展经济学界的持续关注,其负向效应仍存在争议,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来分析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资源诅咒”的理论假说,从传统视角对新疆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初步统计观察,与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横向比较。通过2000—2019年新疆部分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对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性和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对经济发展质量带来挑战,资源开发强度或丰裕度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下降0.007 824%。该效应主要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挤出以及市场环境、经济开放度的负向效应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阻滞。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状况,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增长质量与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西部资源富集区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均增长很快,但是由于资源工业的产业链条短、就业弹性低,形成了"国富"与"民穷"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新农村建设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向质量型的经济增长;同时要以富民为目标,提高西部资源富集区农业和农民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文化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如何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西藏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其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热点议题,文章基于我国1997—2016年数据从财政分权、经济集聚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其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经济集聚对环境污染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作用,经济集聚可以促进财政分权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针对地区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差异会导致财政分权、经济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财政分权导致东北和东部地区污染加剧、中部和西部地区污染减轻,经济集聚明显有利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利于东北和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减少环境污染。应因地制宜推动财政分权改革和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创新,以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欠发达地区尤为严峻。要缓解这一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及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整合可约束恶性竞争、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形象逐渐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业开发的条件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的途径和对策,即加快省际毗邻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实现跨省区优势互补、互动;优化旅游线路,合理组织旅游网络;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携手开拓客源市场;加强区域联合,打造中部无障碍旅游圈。  相似文献   

12.
资源环境审计是中国审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理论上,资源环境审计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采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11省市2011—2017年省域地区经济和财政等相关数据,研究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地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在短期内会抑制长江经济带内相关省市的经济增长,长期则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内相关省市的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审计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因此,长期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应注意资源环境审计对于不同省市经济增长影响可能存在的强弱差异。在深化中国审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制度与多项政策的指向性引导,特别是要提高西部和东部地区资源环境的审计效果,以促进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3.
资源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资源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湖南省作为参照区,计算2000~2008年环洞庭湖地区的岳阳、常德和益阳三市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对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相对耕地和经济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环洞庭湖地区相比湖南省的相对耕地和经济资源综合承载力都处于可承载状态,保护耕地、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环洞庭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将文化产业迭代和经济语境融合发展是国家经济领域的战略议题。推进文化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促进文化产业的独立发展,积极展现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融合性,亦是规划改革的新课题。在研究和编制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方向时,应基于文化资源的特殊属性并分析其所限制的发展方式,尤其应结合经济环境的需求,考量游客的消费需要,对省内文化资源的风格界定、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目前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论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同时,围绕文化资源的品牌打造,搭建合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完整的、适用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序列,为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角度,运用好的创意和资源整合手段,形成整体的运转体系,从而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人类都在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今天,当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的时候,土家族所在的武陵地区也在寻求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就土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和土家族分布的特点,以及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存量看,开发利用土家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整体规划,分区域实施,构建一个中国武陵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经济走廊将加快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湖北省界定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湖北省的资源环境状况能否成为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需要注重对资源环境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持续开发的潜力巨大。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应采取协调发展、开发稀缺品、节约资源和消费适度、增强联动开发规模等措施来解决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资源的民族性逐渐遗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从而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8.
资源诅咒的警示与西部资源开发难题的破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断出现资源诅咒的噪音,中心———外围论、贸易条件恶化论、荷兰病及资源诅咒等均揭示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能源价格体制、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开发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得不到较大改进的前提下,我国西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能源资源开发走上富裕之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以此现实问题为背景,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山西地区开发经验,讨论了资源诅咒的成因和规避资源劫难的国际经验,并从我国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就调整资源价格体制、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对外开放、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开发管理体制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尽管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依然存在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与投资拉动,能源、资源等主导产业综合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城市化率偏低,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指出,西部地区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源产业的发展,资源产业开发中的制度与结构缺陷决定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高投入、低效率、低共享性的特点,进而提出从根本上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各地区金融资源的分布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各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利用率低、金融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利用率高、金融资源匮乏。因此,合理配置中国各地区金融资源以促进中国各地区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