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曙 《职业时空》2009,5(8):20-21
金融危机的“霜打”,使得我国本来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我们应当采取措施破除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拓宽就业渠道。文章从根本之策、长期战略、主力战场、产业办法、短期举措到物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贞 《现代交际》2012,(11):211
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为“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对接好,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晨曦 《职业》2015,(7):160-161
90后中职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参加省文明风采大赛,角色体验,提升技能,学校要开好开好两种讲座,举行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校本研究要达到预期的结果,要树立一个长期的过程意识,要关注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的结合,重视文凭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十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下,自主创业也是另一条出路。无论从营销策划、人力管理、财务分析、风险控制等方面全方面地实践,积累经验,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获得预期的收益和口碑,才是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田明顺 《现代交际》2010,(7):151-151
一节课老师投入越少,学生产出越多;师生投入越少,课堂产出越多;听到老师的声音越精越少,学生运笔声、发言声、讨论声、思考时间越多越长,这节课一定是一节好课。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劳务派遣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2003,(3):33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降低经营成本,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组织生产,增加劳动用工的弹性和灵活性,科学地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此外,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愿终生被固定的工作所束缚,希望间歇性地短期就业,以便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同时,由于失业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较弱的劳动者因较难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做,不得不选择临时或短期就业。在这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就业是大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毕竟苦读四年,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为了毕业后能就业。整个社会的就业不足使昔日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权益受侵害也成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8.
经济和社会发展,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各个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就业率不仅关乎着院校的生存发展,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就业”看“技能”,“技能”看“做人”,做人的成败缘由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也成了政治任务。所以,“思想政治”亦成为校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吉明明 《职业时空》2008,4(1):50-5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日渐重要。本文从分析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着手,探讨新形势下推动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院校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新型农民,在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选派一些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参加短期工作无疑会事半功倍。探究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农村基层工作环境比较乐观,在一定条件下愿意到农村基层短期工作,但绝大部分大学生不愿长期服务农村基层。要使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就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借助态势(SWOT)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内部、外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认识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帮助大学生做好就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莉 《职业》2007,(15)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也早已不是以前"天之骄子"的身价,一些既无工作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此,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择业心态到面试技巧,从就业政策到就业信息,许多学校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抓。同时,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好办法,其中,"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就是劳动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也早已不是以前"天之骄子"的身价,一些既无工作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此,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择业心态到面试技巧,从就业政策到就业信息,许多学校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抓。同时,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好办法,其中,"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就是劳动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贫困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业心理问题一般在大学毕业阶段较为突出,但究其根源,不仅仅与毕业班有关。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策略,就不能仅从毕业班学生入手,要密切关注大学的各个阶段。本文从贫困生视角去关注他们的就业现状,就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探索针对贫困生群体从入学到走向社会间的全程化就业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天之骄子”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中国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明美先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也早已不是以前"天之骄子"的身价,一些既无工作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此,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择业心态到面试技巧,从就业政策到就业信息,许多学校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抓。同时,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好办法,其中,"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就是劳动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也早已不是以前"天之骄子"的身价,一些既无工作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此,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择业心态到面试技巧,从就业政策到就业信息,许多学校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抓。同时,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好办法,其中,"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就是劳动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也早已不是以前"天之骄子"的身价,一些既无工作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此,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择业心态到面试技巧,从就业政策到就业信息,许多学校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抓。同时,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好办法,其中,"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就是劳动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高校稳定与否历来是社会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蚁族”毕业生群体问题日益凸显且备受关注,现已演变成为高校稳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该文在对“蚁族”毕业生群体生存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群体对高校稳定的深层次影响,从政府、高校和学生三个层面探索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毕业前的阶段性指导变为对大学时代发展的全程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应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种“三赢”的结果——不仅高校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学生个人的潜质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社会还能获得大批高素质人才。只要合理运用这种指导模式,我们就能够在有效提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同时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