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鲜有学者从游客体验的视角识别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与测度体系。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渐进发展的视角识别了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开发并验证了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测度量表。研究包括3个子研究:(1)基于文献分析梳理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并建构文旅融合的初始测量量表;(2)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测度量表进行提纯和精简;(3)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维度结构进行验证,并检验量表的聚合效度、区分效度、法则效度、复核效度和预测效度。研究发现,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构,并能够预测游客难忘的旅游体验。研究建构的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三层次结构模型,为文旅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视角,并可为历史文化街区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2.
串场河是盐城的“母亲河”,是海盐文化重要发源区域,“因盐而兴”的串场河流域有着较丰富的非遗文化,民间文学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流域的民间文学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通过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提炼世遗自然特色,厚植非遗文化优势”文旅发展的思路,以非遗成果赋能世遗效应,运用民间文学相关内容,加强故事性文创的设计,扩大盐城的非遗目录,带动盐城文旅融合和文化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文旅融合是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在共同价值驱动下,通过互动关系建构实现的内容与形式的双向交融。受文化和旅游在博物馆长期脱嵌和博物馆文化与旅游属性强弱差异的影响,博物馆文旅融合存在着文化和旅游融合与互斥并蒂、博物馆与观众目标和实践迥异、观众参观体验心理和行为异质三重张力。结合博物馆的功能属性和文旅融合中的内在张力,文章从谋划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推动文旅资源向文旅融合产品转化、做好文旅融合项目的阐释解读、丰富观众对文旅融合项目的参与体验等方面优化博物馆文旅融合的路径,以期破解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旅游天然密不可分,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和吸引力,是提升海南旅游业价值、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探索挖掘海南特色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助推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价值增值不高、人文资源开发不足、旅游体验层次偏浅等主要瓶颈问题及其原因;(2)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海南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已有研究中挖掘海南特色文化资源,提炼海南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征;(3)从品牌建设、产品开发、业态融合、科技支撑和顶层设计等多方位提出促进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是激活文旅产业的密钥,亦是推动非遗文化由资源变资产、遗产变财产的产业化发展重要途径。文旅融合背景下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可以从产业融合、交流融合、服务融合、空间融合四个维度进行:一是继续开发开放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协同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用好用活“节、赛、会”资源,加快推进长三角“非遗+旅游”交流融合。三是积极推动数字新基建建设,构建海派非遗文旅融合生态服务体系。四是坚持功能提升,增加城乡区域文化辐射力,推动海派非遗文旅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7.
盐城拥有种类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独具特色、历史悠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盐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对增强盐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高盐城旅游业的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使盐城旅游业保持独特个性、提升文化品位及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切地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盐城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有助于培养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认同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高级阶段。河西走廊地区在中华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多民族冲突与融合的"锋线"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资源宝库,然而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河西走廊地区应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开展品牌营销模式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创新、旅游产品与游线组织创新等创新模式,推动区域整体开发。  相似文献   

9.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旅华市场独特性分析及其开发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入境客源国,俄罗斯旅华市场长期以来占据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排名第三的位置。同时,俄罗斯旅华市场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基于俄罗斯旅华市场的独特性,本文提出了完善中俄边境游,延长停留时间,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保健休闲游,进军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市场等作为未来开发俄罗斯旅华市场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盐城已形成 “四色”为主的鲜明、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极深厚。在对盐城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盐城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创新三个机制,打造三个平台,加大三个力度,努力形成并发挥盐城地域文化的凝聚力、渗透力和引领力,使盐城地域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硬实力,进而大力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盐城海盐文化和海滨湿地文化为例,提出了盐城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协同,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探讨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不同特征,创新机制,以及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为盐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旅融合发展热潮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以纽约公共图书馆、圣三一学院图书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为案例,介绍其文旅融合的实践情况,分析其特点,即独特的建筑设计、彰显馆藏特色、衍生创意产品,总结得出对我国图书馆实现文旅融合的启示,包括进行空间再造、挖掘特色馆藏、开发文创产品、深化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盐城地域文化优势突出,但缺乏整体文化定位,尚未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旅游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但文化营销和城市形象传播滞后;城市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文化运行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规模不大,引领性不强。基于此,加快盐城城市文化建设应重在科学规划,促进城市文化有序发展;特色定位,彰显城市建设主题;优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加强教育,提升市民文化素养;诗舌拓秒.但讲寸什.声廿密屠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盐城两千多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海盐发展史,而盐城的海盐文化则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一个缩影。城市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给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挑战和机遇,城市建设可以促进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保护,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以助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品牌对城市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设计层面分析盐城城市文化现有资源,凝练城市文化精神;从物态文化层面提出规划、景区推介、现有休闲公园再改造,探索塑造盐城文化形象;从物质文化层面,研究地方产业与文化关系,把盐城特色产业、现代产业融入盐城城市文化建设中,塑造和铸就城市文化形象与品牌。与此同时还必须注重盐城城市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创建独特的盐城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盐城海盐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绵延数千年的盐城海盐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发展的严峻挑战。建设盐城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与其依存的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维护盐城海盐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延续盐城文脉,打造盐城城市文化品牌,为盐城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沿海大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的机遇期,盐城海盐文化的形象设计要紧紧抓住其独特性,在"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这一总体城市特色中,采取多方位的推广措施,彰显盐城海盐文化特色,进而更广泛地体现盐城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9.
盐城陆公祠,位于盐城市亭湖区儒学街,是为纪念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陆秀夫而建。据盐城的县志记载,陆公祠始建于明代,数百年来经历了数次的修缮与重建。通过对盐城陆公祠修建渊源及修缮历史的考证,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