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要]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节点,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主题为边疆治理的CSSCI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变分析,梳理边疆治理研究主题脉络,全面把握边疆治理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边疆治理研究形成了边疆与边疆治理两大研究分支,边疆治理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边疆治理研究的理论向度、历史向度、场域向度、模式向度、边疆的基本内涵、中国边疆学等。新时代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需多学科视角交叉,统筹多形态边疆,加速构建边疆治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的历史叙事中,边疆治理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经典议题。在我国传统社会时期,边疆治理是一元化的治理体系,精英主义色彩浓厚。边疆治理能力主要体现为边疆防卫能力、民族关系处理能力、边疆秩序建构能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现代化浪潮以沛不可挡之势席卷边疆地区,边疆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急遽嬗变,公民权利意识和利益意识逐渐觉醒,民主政治思想开始萌生。时代演变和社会变迁给传统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当代边疆治理体系应该完成由一元化治理向协同共治的转型;当代边疆治理能力的重构,不但要完善边疆秩序建构能力,更要提升推动边疆发展的能力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推动边疆经济发展和经济分配、整合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协调陆地边疆和海洋边疆战略等行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中国边疆治理造成了新的挑战。在这个边疆争夺日益激烈,国家疆域形态多样化的时代,必须推动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治理的多元主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主动应对非传统边疆安全危机,积极对外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进一步提升边疆形态多样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推进、边疆治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国边疆学学科的建设等方面凸显理论创新价值,从国家崛起伟大蓝图的绘就、边疆治理目标体系的丰富、边疆治理理念的升华等方面体现目标建构价值,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正确方向、主要任务、战略规划等方面践行实践导向价值,从边疆治理前景问题的解答、中国世界话语权的提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提供等方面突出话语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及理论诉求呼唤边疆治理研究,经过学者们深耕,产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边疆治理研究成果,形成了明确的边疆治理研究领域,但综而观之,对边疆治理展开政策维度及其比较的研究却很少。边疆影响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对其的治理存在差别化逻辑,所实施的边疆治理政策存在差异,且邻国之间以及国内的边疆省市之间采取的边疆治理政策存在博弈,从而将边疆治理政策的比较研究凸显出来。可是,从政策比较维度对边疆治理展开的研究却付之阙如,因此有必要展开边疆治理政策的比较研究。就细分类型而言,可进行边疆安全政策、守边固边政策、边疆开发政策、边疆民族政策以及边民政策的比较;从方法维度来看,可聚焦国家维度、区域维度或历史维度的边疆治理政策的比较;具体至实操层面,可进行政策价值取向、政策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等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古代王朝时期边疆治理塑造了国家与文化的统一性认识,其中大一统思想、从俗从宜的治边政策、边疆经济开发、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教措施孕育了共同体意识存在的潜在基础。现代以来边疆治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超越,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将政治定位、制度保障、经济发展、文化根基作为边疆治理的理论根基,其现实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夯实边疆发展的物质基础、打牢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7.
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边疆治理制度,是历代王朝统治边疆地区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法治在边疆地区的重要体现。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此前历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有所发展。另一方面,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彼此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出此三朝治理边疆地区的思想和实践,受到统治者的来源及时代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元明清三朝之中,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最为成熟和完善,不仅取得良好的施治效果,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和依法治国总方略的统领下,实现对边疆这一特殊区域治理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不断开发和运用一系列既符合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优势的边疆治理方略。情感固边方略就是这样一种既符合党执政之基、新时代之需、系统化之理、实践性之要,又能从筑牢价值基石、生成内在动力、增加外部推力、保证主导力量、稳固安全根基等方面积极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略。从多维视角推行情感固边方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在生活习俗上始终尊重、在情感取向上始终贴近、在治理依据上始终把握、在政策选择上始终关心、在具体行动上始终回应边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以此筑成情感相向、人心相齐、能量相聚的全民守边固边格局。  相似文献   

9.
边疆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需要把边疆治理、边疆安全、边疆稳定、边疆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促进其他各项治理目标任务的完成。陆地边疆治理是国家安全治理极为重要的内容,边疆安全治理改变了国家疆域边缘和治理末梢的传统观念,边疆治理蓝图彰显了边疆治理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是我国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弱项和短板,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家重大战略安全实施。陆地边疆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合力治边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略,跨域治理是陆地边疆安全治理的新模式。在陆地边疆安全治理路径的抉择上,必须把国家认同建设作为边疆安全治理的重要职能,把边民守土护边作为边疆安全治理的常态化任务,把民生改善作为边疆安全治理的重要抓手,把综合施策作为边疆安全治理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异质性作为边疆治理的重要情境构成,关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无疑是边疆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异质性为视角切入,分析异质性调适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疆异质性形成的复杂治理情境是边疆治理行为产生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异质性越大,边疆治理难度越大,边疆治理越难取得成效;减小异质性可以增加边疆与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吻合度。但是,减小异质性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异质性减小不是简单粗暴地消除边疆特征、按照腹地统一标准进行同化,而是有选择地对异质性因势利导,坚持以"合为纲、异而治"的治理方略,对异质性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调适以优化边疆治理。  相似文献   

11.
方略是指具有延续性、稳定性乃至制度性的方法和策略。由于存在广袤的边疆地区需要有效治理,我国古代王朝国家时期形成了丰富的治边方略。这些方略凝聚了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的政治智慧,对古代王朝国家的治边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王朝国家的治边方略主要有:建政控边方略、屯垦戍边方略、互市兴边方略、文教融边方略、强军固边方略、交通连边方略等。当前我国边疆治理是制约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短板和弱项,为补短板、强弱项,必须全面加强边疆治理。从古代治边方略中汲取丰富的政治智慧是加强边疆治理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边疆制度、实施边疆治理的国家。自有国家文明肇始,日渐形成中原华夏和边缘四夷的天下观。"天下""五服"是奠立先秦边疆观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从传统帝王的"家天下",逐渐走向民主共和以及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在中国从王朝国家转变为主权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陆地边疆也相应地经历了历史嬗变过程。"天下"表达盈缩的思想观念,对中国陆地疆域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影响,需要对王朝国家"天下"与"中国"的价值理念进行合理的解读。"疆域"与"边疆"是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陆地边疆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基础性的边疆,近代中原王朝时期西南边疆的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边疆特色和显著的历史特点。清王朝统一历史疆域版图代表着中国领土的基本范围,主权国家边疆具有临界性、边缘性和交集性的本质特征。人们可以透过主权国家边疆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主权国家边疆所独有的特殊差异和内在规定性。边疆治理是巩固国家政治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也是国家安全中首当其冲的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军事冲突、边界争端、边境管理、地缘安全等传统安全问题和三股势力、毒品走私、人口安全、国家认同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应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边疆安全造成了新的挑战。随着中国的崛起,边疆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推动边疆安全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一直是世界各国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1989—2022年7771篇文献为样本,通过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治理的研究热点与国家政策具有较高的关联度,目前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且各研究机构间的交流并不充分。现阶段中国国家治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国家审计、财政治理、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等方面。未来可以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与财政体制、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大数据参与等方面展开更加丰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边疆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18年间1225篇边疆研究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边疆研究发文量不断增加,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在学科分布上,历史学、民族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发文量占据比较大的比例;现阶段我国边疆已经形成了一批核心作者,也形成了一批边疆研究领域的核心科研机构与核心刊物;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知我国边疆研究先后出现了边疆民族、边疆治理、边疆学以及“一带一路”等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清朝承继并发展形成传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格局,常平仓、社仓和义仓的发展完善,使清朝在各省建立起集仓储和荒政为一体的社会治理机制,并在救灾实践中提升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粮食储备和赈灾救民关乎国家安全和边疆社会稳定,清代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整体行政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云贵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义仓建设作为多元协同参与的公共治理体系,其内地化发展态势深化了清朝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自然资源的吸纳和社会治理格局的重构。义仓作为清朝政府应对灾害和荒年于各直省府厅州县地方设置的粮仓,其本质上是一种以民间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自主经管性质的救荒恤贫仓储类型和粮食储备制度,清政府通过义仓的建设和施济,较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西南边疆治理的深度干预。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多设置于市镇,亦有部分建于少数民族村寨,存仓粮食主要由地方官员、士绅及民众自愿捐置,并在荒年通过无偿赈济的方式为灾黎提供保障。云贵地区的义仓经营管理及其灾荒赈济功能的调适与整合,是西南边疆地区内地化进程中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样态,为清朝政府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社会治理提供了路径依赖。清代云贵地区在从华夏边缘向民族边疆变迁的过程中,内地化这一变迁主流成为西南边疆地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协同并进的主要驱动力。义仓建设作为清朝国家强化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底层社会对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在场"的"隐喻"。本文从边疆观与边疆治理的视角分析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西南边疆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和备荒救灾能力建设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探究清朝国家治理、边疆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和体系的丰富内涵。云贵地区义仓的建设是对传统重农重粮思想的体现和实践,是清朝加强西南边疆治理的重要策略,随着清政府在西南边疆地区统治秩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义仓建设在灾荒赈济和西南边疆内地化的过程中提升了云贵地区基层社会的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发展的引领和带动,是窥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前现代的中国一直在王朝周期律里循环,就是因为王朝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在王朝时代以效忠于族群领袖而被动成为中央王朝的子民。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全社会免于贫困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族人民免于政治依附,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第一步是中央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引领和带动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平等地进行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经济参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边疆各族人民进行文化、政治多重塑造,确立边疆各族人民的国民主体性。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构建,是在中央政府引领带动边疆各族人民变成平等的公民参与到建设现代人民主权国家进程中完成的,并在边疆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构建和夯实,最终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超越族群和血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经略最为深入的一个朝代。清政府用"华夷一家""以汉化夷"的治边思想替代传统的"华夷之辨""以夷治夷",在西南边疆改土归流、开辟苗疆,推行崇儒重道和教化为本的基本国策和治理原则,大力施行国家教化,培养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政治文化认同,在深层性及根基性的文化及信仰层面建构起西南边疆与内地的精神统一体,实现了西南边疆的稳固与统一。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从意识形态的研究视角去考察清朝政府在西南边疆实施的儒学教化体系,论述该教化体系如何形塑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的认同,可为我国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历史的镜鉴。  相似文献   

19.
边疆治理模式存在族际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分野,区域主义模式是当下边疆治理应该提倡与建构的主导性方向。建构区域主义的边疆治理,最重要的应是发掘并揭示其中蕴含的空间逻辑与内在机理。在德勒兹“空间层化”的视野下,国家在边疆所施行的治理使其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平滑空间”转变为被国家秩序化了的“纹理空间”,呈现出基于空间上的举措而推动国家权力在边疆延伸并重塑边疆社会秩序的过程。这不仅展现了区域主义边疆治理的空间意象,而且还揭示出边疆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机理。“空间层化”的关键在于对流动性的控制与调节,由此推动空间形态的转换与社会秩序的重塑。通过“空间层化”这一概念的意象与机理,不仅可以理解历史上边疆治理的空间过程,而且对推动流动性情境下的当代边疆治理及其区域主义转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边疆治理是历代中央王朝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难题。借助"成本—效益"逻辑可以有效解释封建王朝时期国家在治理边疆问题时左右摇摆的政治态度。当治理边疆的效益大于成本的时候,统治者会进行积极治理,反之,则选择消极治理。国家治理成本包括官吏雇佣、地方治理、军事管理、封赏等,效益则包括稳定、贡赋、珍稀资源攫取、"天朝心态"的满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