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雪晶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7):92-95
此次展览决不是一个无意义的组合,而是更加凸显一种艺术的人文亲情,与其说展览是一次女陛艺术的盛宴,不如说是一个历史新对话的建构与开端。 相似文献
2.
胡越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65-75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但却由于士族阶层的兴起、道教的兴盛、佛教的输入,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卷轴人物画的初步成型。本文从画作中服饰表现的线条、设色、结构、材质、审美等角度深入研究了这个时期卷轴人物画中的主要样式和技法,并且梳理了各种服饰表现样式的发展脉络和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林语堂女性服饰话语中的时代性别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95-98
服饰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它既是物质生活的产品,更是精神世界的表现.可以说服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符号.在林语堂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中,为我们展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女性服饰世界.他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服饰等级观念;在人物服饰描写中体现了新旧杂糅、中西合璧的思想;对传统服饰和西洋服饰中的女性服饰及配饰各有所爱,不分伯仲. 相似文献
4.
杜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21,40(1):34-44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5.
6.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建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36-39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很深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显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西方传统绘画观是一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写实观,而中国人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注重主体对于主观感受的描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取向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新的形式语言,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的需要,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杜松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78-80
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分析女性主体意识的真正含义,即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当代在家庭关系、女性身体的他者化、女性社会话语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社会"规训"的效应、男权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公共活动的排挤等。当代"女性究竟该如何实现自身解放"的问题已经不能单纯集中在政治层面,更为重要是要在哲学层面给予恰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范春晓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66-68
阐述了肌理语言的内涵和作用,认为它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画家的艺术表现技巧,营造出画面的意境与趣味。肌理作为一种情感符号的表现形式,在当代工笔画中运用得适当巧妙,会使作品产生绝妙的效果,但要注意方式和适度。 相似文献
10.
11.
黄曦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3):86-89
论述了画面肌理的基本概念及传统肌理制作的历史及艺术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罗寒蕾、庄道静为代表的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的艺术形式,以此对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新技法表现进行了总结提炼,探求工笔人物绘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初探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08-111
采用分析、举例、引用等方法来论证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学习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丰富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艺术形式,提高其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以"形"传"神"的人物造型、整体空间意识的构图、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三个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为当代工笔画的复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工笔重彩艺术在新的语境下重现生机。但因为艺术家多有着迫切的发展心理,在国门突然大开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故此在对异域艺术因素的借鉴上产生了盲目性。由于创作上缺乏对传统的承接,使中国画的民族性受到了忽略。工笔重彩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此,艺术家既要借鉴其他画种的长处,又要保持民族性;既要发扬民族传统精髓,又要表现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国重彩艺术的未来才会既有现代感,又能表达画家个性,并且在本质上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张耀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4):13-18
大凉山彝族诗歌中的女性创作相较其整体而言受关注较少,女性话语呈现出某种被遮蔽的状态,但纵览大凉山彝族的女性诗歌创作,仍能整理出相对重要的三条发展脉络:一是传统女性意象的族裔复归,即“彝女意象群”的书写;二是具有反叛意味的彝族女性意象创造,即强调个体性和解放性的女性话语表达;三是以情感与身体为主题,独属于彝族女性的私密体验表达以及相关的性别观书写。这三方面构成了大凉山彝族诗歌女性话语中的主要部分,为今后彝族女性诗歌如何在愈发多元的社会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秀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65-168
20世纪末,东西方艺术相互交融与发展,中国工笔画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代。基于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当代工笔画借鉴以及吸收了众多的外来艺术理念,并将其在绘画实践中加以体现。不难发现,当代工笔画画家在绘画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笔墨方式,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全新的意象表达形式。文章重点探索当代工笔画肌理的意象表达。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境中的素描与当代工笔人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思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66-69
素描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被引入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阶段后.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拄动作用.从传统形态到当代形态的演进过程.打破了线条的局限.尤其在借助块面和明暗的作用等方面彰显灵活多样化特质。中国工笔人物画在线性素描训练中.已经不仅仅是原始粗犷单线。而是单线的叠加组合.带有韵律美、节奏感和写意味的组线和线群。代表中国画本体的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日逐边缘化。在现代语境中,中西文化相互衍生、交融和共同发展.对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更从西洋画的表现方式,转向了从中国画中吸取中国文化的惜蕴.让能体现中国人生命味道的东西变得活跃起来.正从绘画性转向了中国特有的书法性表达。 相似文献
17.
马勤勤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6):95-103
清末民初时期,作为新兴媒体的报刊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文化空间。女性小说创作也不例外,其作品大多首先载于报刊,从数量观之,则以女报为最。本文以晚清重要报刊《女子世界》为“集散地”,考察晚清女报的编者对于女性报刊体例、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的构想为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发生提供的制度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20世纪初就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党从事妇女工作、进行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积极地探索中国妇女问题的特殊实践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观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永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11-16
纸织画是永春的民间工艺,它的表现手法很独特,其独特性表现在织纸技术层面上。产生于相对落后的经济时代的这种独特民间工艺,有过它发展繁荣的时期,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样的非物质文化视觉艺术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而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正因为这一原因引起人们对这一独特织纸艺术的思考,织纸技术背后隐喻着很有现代意味的艺术形式,织纸的外表似乎已经“过时”,但是整个技术理性并不落后。最后对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的独特表现语言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