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瑜 《现代交际》2014,(5):197-197
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大学是教育的文化属性和功能体现得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应当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传承、创新和示范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出现了文化品位下降、大学精神失落等文化衰微的表征。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大学文化,重塑大学精神,传承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荷花之美,美在其出淤泥而不染,在其超世脱俗的纯洁高贵。松柏之美,美在其迎寒风而不屈,在其四季挺拔的坚韧如初。水流之美,美在其利万物而不争,在其滋养奉献的上善精神。校徽是学校的形象标志。寓意深刻,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简单明了,富有美感,融入一定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体现了体现大学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特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符号异彩纷呈,从思想到形态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地方。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具体设计中,会使消费者有文化认同感,同时会使外观更加亲切雅致。  相似文献   

3.
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组织。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这种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辅相成,这种大学精神成为大学里人人都有的精神,共同创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共同建设更先进更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给大学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现代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智慧、创新、价值观念、理性思考与博大胸怀的代表,是大学文化长期积淀的表现。本文正是通过回顾大学精神的变迁,进而阐述升华大学精神的载体之一——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导和弘扬当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分析了该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影响因素等,提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青年一代,在接收文化知识时,就被迫处于传统文化的断层,使得年轻人要么不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有不正确的理解。遭遇文化缺失的这一代人,面对的这样一种文化格局,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倒金字塔形状,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我们进行此次研究,旨在唤醒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和全面的关注,主要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工匠精神的四大精神内涵,即创新创造之开拓精神、敬业精业之钻研精神、遵规守度之法治精神、教化育人之传承精神,传统文化是工匠精神的历史涵养之源,而工匠精神的重现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现实路径,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互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颜早霞  颜早平 《现代妇女》2013,(10):225-225,223
大学精神的主旨在于通过学科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学术探究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与人文道德修养.本文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出发点,从科学精神与人文道德两个方面切入,并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互相补充与有机结合角度来探讨大学精神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导入缺失的现象,容易造成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探讨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和中国传统文化导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别从失语现象、文化观和价值观、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效率、教学效果、自主学习质量、跨文化交际能力八个方面来论述,以期为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教学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前社会存在着诸多精神困境,究其原因往往是源自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以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传统文化有益成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当代文化勃兴发展,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文化的创造、发展及传承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而大学英语是一门既传授语言知识,又传播文化知识的课程。鉴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的必要性及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旨在让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廖建思 《公关世界》2024,(3):178-180
当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更多的是西方文化,他们倾向于学习西方文化、模仿西方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传统优秀文化在英语中的运用不甚了解,也缺乏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及交流能力,教师应充分重视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要培养大学生在英语表达实践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本文将着重围绕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传承与运用策略,让独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化激活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活力,促使大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关键举措。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就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利用好数据化设施,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绵延不绝,最终在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文化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璀璨夺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因此,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应用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好家风为视角,通过好家风的路径建设来发扬其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雨稀  刘玉标 《现代交际》2023,(5):44-52+12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奋斗精神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蕴含着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这种团结奋斗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保持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至今仍能够为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和人类文明的绵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正确认识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团结奋斗精神的多重思想意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切实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奋斗精神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符晓黎 《现代妇女》2014,(11):273-273
是否有大学精神是判断高等职业教育是否是大学教育的最重要标志。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传统的大学精神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精神。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遵循科学的途径,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陈承红 《职业时空》2008,4(4):122-122
一、大学精神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构建和谐校园,所追求的就是要建立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的丰厚的精神财富,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它培育了中华民族精忠爱国、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道德教育中,通过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