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科学理论对人才开发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而且根据某些权威推断估计,这种未曾利用的大脑潜力竞高达90%。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对大脑无限潜能的认识。”爱因斯坦死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解剖,发现他的大脑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人,但也只使用了不到一半,大部分仍处于休眠状态。人类大脑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多么的可惜!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谈核色变,说核是魔鬼。那是因为它带给日本广岛和长崎毁灭性的灾难。试想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也很难说会不会遭此厄运。作为中国第一代铸造共和国”核盾牌”的科学家程开甲就是跟魔鬼打交道的人。程开甲是理论物理学家和原子核物理学家。用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他7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勤奋、刻苦。成绩忧异。尤其喜欢读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传记。深信科学上的成功靠的是“99%的汗水1%的灵感”。那时他小小年纪就能把国周率背出60多位。后来他考上了浙江大学,毕业后又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是诺贝尔奖获得…  相似文献   

3.
“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论断是20世纪心理学的重大成果之一,它打破了原先对于创造力的天才论和神秘论。其中也包括陶行知先生40年代提出的:“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这是我国的教育家对创造原理的重大贡献。事实上,无论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还是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都坚决地否认过有天才的说法。爱迪生关于“天才是99%的血汗和1%的灵感。”的论断,与“创造力人皆有之”是完全一致的,只要你能勤奋的付出血汗,就可以成为“天才”。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上天给他唯一的礼物是他“固执如骡子”,他凭着这份固执去研知科学,也凭着这份固执克服了爱情方面阻碍。我们很高兴知道大科学家一样需要谈恋爱。爱因斯坦在研究E—MC‘之余也写情书,写起来也一样肉麻,把美莉华(MilevaMarie)唤作“娃娃”、‘叫。猫”、川。亲亲”。美莉华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第_二位情人。她生于1875年12月,来自匈牙利南部,出身中等家庭,父亲是公务员。她自小有志向研究科学,中学时待难读全男校,成绩优异。上一个世纪的女子入大学并不简单,精通法文的才可以去瑞士。美莉华并于1896年前往苏黎…  相似文献   

5.
安宏林 《人才开发》2007,(10):51-52
居里夫人(1867~1934),生于波兰,卒于法国。她于190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11年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作为女性,她是伟大的女性!作为科学家,她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伟人之路却有着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70年来,中国科学院老一辈科学家筚路蓝缕,见证中国科学事业起步的艰难历程;中国科学院新一代科学家不忘初心,投身于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伟大实践中。2019年,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编写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家70年爱国奋斗事迹读本》,并于2020年1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科学家70年爱国奋斗事迹读本》遴选出学科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三个科学家群体的代表,为读者介绍了24位科学家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精神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研高校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内涵的了解,以及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现状,有助于根据当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总结高校大学生传承科学家精神的路径,有助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人幅度提高,特别是国际上异常激烈的经济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懂得了“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球“征才”,做进口“生意”,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增强国力的一大战略措施,其结果也是令人惊叹的。 美国是“借才”的最大收益者 早在30年代,美国就从欧洲迁入约2000名著名科学家。其中有相对论之父、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贝蒂,意大利著名核物理学家费米等人。战后,美国科技和工业迅速发展,人才严重不足。为此,他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同其他西方国家进行人才竞争。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情商的核心因素。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完美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良好的适应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这  相似文献   

10.
启事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耸耸肩膀说:“一百位?干嘛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爱因斯坦真不愧是爱因斯坦,他以这机智而不失幽默的思辨,向热衷于人海战术者昭示:人多未必力量大!  相似文献   

11.
一位医职高于吴听齐的同行不无揶揄地说:吴听齐标新立异,搞什么医学“歌德巴赫猜想”?!此话虽含讥讽与嘲弄,但吴听齐毕竟还是凭借自己的才智与信念,锲而不舍抓住医学,并在医学领域纵横有度,成就叠出而受到政府嘉奖和社会的广泛赞誉。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17世纪以来,牛顿的经典力学才使科学领域的权威受到挑战而动摇,相对的时空观取代了绝对静止的时空观,人类为此跃升到原子电子时代。如果谁都不在科学技术乃至于各种门类领域中去发现、思考、猜想、推论;并以这些发现、思考、猜想、推论去加以试验、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宇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的集中表现,是激活内因的基本因素,是教育者成功的重要基础。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足见作为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对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着眼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促进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做了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位于英国中部的剑桥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同时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始建于13世纪,著名科学家达尔及‘弥尔顿、牛顿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而该校的十艾迪分实验室(物理系)曾先后产生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民两熟习的李约瑟博士(《中国古代科学史》一书作者)去世2前一直在剑桥大学生物系从事研究工作。剑桥大学是一座美丽的大学城,建于1446年的剑桥国王学院教堂被称作世民上最精致的天主教堂。闻名退还的菲兹威廉姆博物馆则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集了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剑桥大学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范昕 《人才瞭望》2017,(21):93-95
大英博物馆的前身竟然是一个柜子 今天的大英博物馆拥有800万馆藏,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足以串起整部世界史.而它的前身,竟然是一个柜子——汉斯·斯隆爵士的私人收藏柜. 历史上的汉斯·斯隆爵士, 1660年出生于爱尔兰.他的正职是名医生,并且迸发出科学家般的创造力,诸如研制出天花接种疫苗,首次把巧克力当做一种治疗药物带回欧洲,都是他在专业领域留下的显赫事迹,他也因此成为继牛顿之后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过对于斯隆来说,更值得说道的,还是他的收藏,日后它们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基础.  相似文献   

16.
镜子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  相似文献   

17.
1896年12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去世。按照诺贝尔的遗嘱,他遗产的年收入分成相等的五份,每年分别奖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及医学、文学、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建柱 《人才开发》2006,(8):45-47,51
在中国,知道爱因斯坦的人很多。然而,在50多年前,两位世界级理论物理大师玻恩和薛定谔在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中曾多次提到彭桓武并给予嘉扬,这却是只有少数中国人才知道的事情。彭桓武的名字是与新中国在核反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确实,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  相似文献   

20.
管人的真谛     
骆蔚 《人才瞭望》2005,(1):86-87
我们不得不重申斯蒂芬·罗宾斯的警告:当心陷入“流行管理”的圈套,正如一个木匠不能用锤子解决所有问题一样,管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毫无捷径可言,没有任何新方法能让一名管理者从平庸走向出色,或者立竿见影地扭转公司的颓势。然而,所谓优秀的管理者是那些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思想、方法与实践并囊之于工具箱中,再辐射到商业环境中去的人。真正的大师是那些能将深奥、复杂的学术研究、理性分析以简明易懂的方式示人并使之获益的人们。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纳什当属此列。把斯蒂芬·罗宾斯称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大师,实不为过。初识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