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本文从婚礼的服饰、氛围、色调和地点等方面对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苏丹与中国的婚俗情况作了简要梳理,并且对两种文化形态下的婚俗,从宗教,习俗,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异同,从而从化文化意义上加深读者对两国的婚俗的理解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婚俗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婚俗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不断转变。满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婚俗亦十分重视,在满族说部文本中,存在着大量对婚俗的细致描写,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满族说部文本,对其中的婚俗进行梳理分析,从而折射出满族先民文化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背景下当代民族地区婚俗演化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承至今的婚礼习俗具有十分独特的东方韵味。然而,随着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使西部民族地区的婚俗从表现形式到介质依托等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以民俗学为视角,力图对当代民族地区婚俗变迁的特征及成因做全面研究,从而倡导民族地区婚礼婚俗要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地区文化万不可脱离文化母体,以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山西各地婚俗中特有的一些谐音现象的分析,探究了这些谐音词汇所具有的文化标示、地域标示、文字游戏、美学意象等修辞功能,同时也概括了这些婚俗词汇特有的历史继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临时性、可传播性等特点,对于民俗学、社会语言学、文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北婚俗剪纸围绕着生命之生存、生殖的主题发展,祈求生命生殖繁衍兴盛、辟邪纳吉.陕北婚俗剪纸艺术的这种原始文化观念,表达着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与幸福的追求,祈祝着生命万代的兴旺与祥和.  相似文献   

7.
婚俗是人类文明繁衍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见证了许多文化在婚礼习俗中融合交汇的一项重要仪式。全国各地乃至于世界各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婚礼习俗,而在中国山西昔阳这里,有着许多婚俗中独特的认知文化,反映了很多的中国符号,传递着独特的价值观,使我们有了一些研究与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着手于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它主张语言影响思维,以及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观。广西民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存在就是对广西人的思维方式和本土文化的客观反映。本文通过广西民歌的话语分析、以南宁民歌艺术节为例,围绕广西民歌是如何影响广西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以及这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对人类思维的形成、文化观念的传承和发展所产生的共性进行研究,旨在说明语言、思维、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各国合作日益频繁,外交和文化的交流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肢体的接触、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语言交流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查阅国际谈判非语言交流的资料及真实案例,并结合书本所学,对国际商务谈判中身体接触、不同文化的握手、肢体接触的多样性及不同文化里的亲吻、拥抱和其他身体的非语言交流进行探讨研究,并针对谈判过程中非语言交流时出现的矛盾和差异提出对应策略,以提高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复杂的交际活动。翻译首先要完成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在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语言隐含的文化因素。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问语言提供了存在的条件。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文化都具有起独特性。因此,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的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及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翻译的复杂性。本文就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在翻译中作用展开讨论,强调了与语言相关的理论及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翻译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更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语言与文化两个因素,尽量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与语言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要在文化的大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进行文献翻译工作时必须要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从历史文化、物质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两种语言都不会相似到代表同一社会实体,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并非仅仅停留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形式层面上,其实也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间的差异。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一些词汇往往包含了特定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这类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多见于文学作品之中,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了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本文节选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的译文,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译本在个别文化负载词上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译文质量进行了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文化借词作为多语言相互接触的现象和结果,在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两种语言和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时,一种语言必然会从另一种语言引进外来文化因素以及词汇。由于引进过程中语言和文化需求的不同,我们通过对引进和输出汉语文化借词统计、归类、分析和对比,对汉语文化借词在引进和输出的词语差异上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通过本民族的历史、语言、民俗等体现出来的。网络语言作为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形式彰显出独特的价值观念,受到了语言学家的广泛研究。本文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分别研究了俄语网络语言形式与汉语网络语言形式,并对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经济、思想、宗教、文化精神的反映与折射。婚姻习俗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本文从婚俗文化视角,运用观察手段,对额敏县维吾尔族婚姻习俗及其演变形式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婚礼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俞兆建 《职业》2013,(27):102-103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各民族不同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都会在该民族的语言中体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任何一门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学习。本文以日语学习者的经历为例,叙述了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学习、理解异文化对掌握外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徐一平 《现代交际》2012,(5):28-31,27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在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迁移进行研究。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一部分,寓于文化之中,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礼貌的策略和原则进行的分析和研究,都反映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交际行为的先锋,是其民族文化特点的最直观的投射。本文以礼貌用语中的称呼语、问候语、感谢语和道歉语等方面为例,对中西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受等级观念、集体主义和隐性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礼貌原则不同于以平等观念、个人主义以及显性文化为特点的西方礼貌原则。基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的礼貌用语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差异,对言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其不断的研究和运用,人们的交际行为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钟传凤 《现代妇女》2013,(12):141-14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语言的本质差异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为语言的学习带来了诸多难点。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方法将中西文化相互融合渗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从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更加实用、生活的语言文化学习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苗族的婚姻,有其独特形式和习俗,雷山地区苗族婚俗虽然各地略有不同,不过多大同小异,且已被多数熟知雷山风物的文人墨客、学者名人所知。本文希望能尽可能的在普遍的婚俗习惯中找寻不易被人们所察觉的苗族婚俗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0.
朱燕 《职业时空》2008,4(6):57-57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会表现为语言差异。因此,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在中国现代高校的英语教学中,都把语言和文化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对待。语言与文化已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