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情境、情绪强度、社会经济地位、调节目标等方面综合论证了情绪调节的效果和作用,旨在更深层更全面地理解情绪调节目前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环境下,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职生的学业适应是近年来常被关注的问题,而影响其学业适应的因素中最常见的当属情绪调节策略这一因素。基于此,就中学生学业适应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进行探究,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为着力点,对其与中职生学业适应的关系做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颖 《现代交际》2011,(11):212+211-212,211
本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随机选取120名大四考研学生,探讨了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考研学生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情绪评价”维度、“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知觉”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评价”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98名高三学生为参与者,通过情绪调节问卷将其分为表达抑制组和重新评价组,两组参与者均随机接受正、负性音乐刺激,并按指导语要求完成15道言语类比推理测试题,以其正确率为依据,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对言语类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重新评价策略时,正性情绪状态可以有效促进认知活动的进行,负性情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认知活动的进行;表达抑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性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课堂情绪问题,其实是注意力问题.不同的情绪状态对课堂的注意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不仅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增添新的内容,而且对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增删、转换以适应学生的情绪状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主要的调节活动和调节手段,必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幼儿依恋关系量表》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问卷》对松原市某幼儿园4-7岁隔代抚养的239名幼儿进行调查,了解幼儿祖孙依恋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幼儿隔代抚养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祖父母抚养原因对祖孙依恋有显著影响,父母离异和父母工作忙对逃避混乱型依恋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由于父母离异原因由祖父母抚养的幼儿有更多的逃避混乱型依恋类型;(2)祖父母抚养原因对幼儿情绪调节存在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对幼儿选择寻求支持策略存在显著影响;(3)幼儿祖孙依恋对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影响,幼儿安全型依恋与幼儿认知重建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矛盾型依恋与幼儿寻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幼儿逃避混乱型依恋与幼儿寻求支持策略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先兆、犯罪心理动因以及预防策略,不仅对转化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奥地利犯罪心理学家杜立奥说过:“人的社会性缺陷是人产生犯罪心理的根源”,换句话说,外部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法犯罪的间接诱因。环境因素通常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者。宏观环境主要指社区的人口密度、教育文化状况等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它包括外来的思想意识,败坏的社会风气,下降的道德水准,薄弱的教育疏导工作,困难的就…  相似文献   

8.
选取10例典型案例对14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暴力犯心理成因进行质性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具有良好的规避作用,但是青少年暴力犯家庭及学校教育影响较小;犯罪主体具有知识水平较低、情绪易怒易冲动性、认知狭隘的特性,犯罪个体受群体消极影响明显,责任分散影响下加剧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表现。家庭、学校、社会及个性特征综合需互相配合发挥作用调节青少年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和自我认同感建构的关键时期.作为贯穿终生发展的重要属性,人格不仅存在与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紧密关联,而且对情绪调节策略也有显著预测性.新时代社会发展快速化,网络信息碎片化,明显强化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因此,立足当下,阐述大学生的人格和负性情绪调节,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将帮助个体快速领会他人情绪信息,全方位提升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郑嫦 《现代妇女》2014,(7):50-5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将具体定义青少年犯罪,并描述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趋势包括其年龄特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特点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化多样化的,本文将重点从家庭因素入手,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情绪管理就是要适时适所,对恰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阐述了情绪管理的内涵、重要性意义,并提出了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旨在编制适用于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测量问卷。对29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对施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形成《大学生情绪调节问卷》。该问卷包含23个项目,分属于情绪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评价、情绪调控和情绪表达五个维度。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同伴接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接纳在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20年来国内外青少年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家庭、情绪等不同层面探讨了影响青少年同伴接纳的因素,指出了从考察单一因素到探讨多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效应的静态到动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载体。既往人—境交互视角下的大量研究基本证实了绿色空间的健康效益,但对影响二者间效益转化的调节因素缺乏深入研究。根据社会生态理论与相关研究,从社会人口和物质环境两方面定性分析了调节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即社会生态调节因素通过影响使用动机、使用机会或易用性来影响绿色空间使用并由此调节健康效益。进一步,基于城市游园研究案例对此予以实证。结果显示,游园使用具有一定的情绪健康改善作用,但此过程受到使用者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以及游园使用距离等因素的调节。面对不断凸显的公共健康问题和愈发紧缺的绿色空间,未来相关研究的焦点有必要从"绿色空间是否影响健康"的基础研究转向包括调节过程在内的"绿色空间如何影响健康"的应用研究,以有效提升应用实践效率。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在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时,主要从静态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区因素、家庭学校因素来展开。在此,笔者力求从动态的社会现象中寻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因为动态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较大,最容易引起青少年同题的发生,如果把握正确,引导得当,不但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当然静态的东西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只是说它相对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当前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基于经验性预设之上的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性,发现当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现出多样化和整体积极的倾向性特点,基于不同经验性预设下的大学生群体间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启示不仅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切入点,而且为具体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提供了实施干预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放·流动·控制——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动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在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时 ,主要从静态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区因素、家庭学校因素来展开。在此 ,笔者力求从动态的社会现象中寻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因为动态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较大 ,最容易引起青少年问题的发生 ,如果把握正确 ,引导得当 ,不但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而且更有利于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当然静态的东西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只是说它相对处于静止状态。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运行社会运行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 ,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否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和长远利益 ,关系到社会制…  相似文献   

18.
情绪的管理是指个体调节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心理韧性水平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从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出发,探究心理韧性的培养策略,其中主要包括:提升自我认知力水平,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自尊感的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情绪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情绪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移情水平低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高水平的愤怒情绪与高频次的身体攻击显著相关;情绪调节能力越差,个体越具有攻击的危险.对青少年情绪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5点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2.情绪宣泄;3.角色扮演;4.丰富课余生活;5.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