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介贾永昕,1965年生,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毕业于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书法,曾在天津文化进修学院书法专业进修。先后对九成宫、阴符经、张玄墓志、元彬墓志、张迁碑、大唐圣教序等诸碑贴进行临习。  相似文献   

2.
一、鲁国史研究概况本世纪80年代以来,鲁国史研究进入了真正科学、系统的研究阶段,鲁国史研究已全面展开,研究范围迅速扩大。(一)对鲁国史的整体梳理。杨朝明的《从〈诗经·宫〉看鲁国前期历史》(《齐鲁学刊》1989年第1期)认为《宫》是研究鲁国前期历史...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稷下学宫与稷下先生,都具有特殊的历史风采,是战国时代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的骄傲。稷下学宫立基于一片民主气息较浓的社会环境里,具有宏大的规模和系统的制度,在组织上具有开放性,在思想上具有包容性,在功能上具有多重性。它造就了稷下先生。稷下先生以议政论学为主业,以思辨玄想为风尚,具有清新的独立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创造了稷下学宫  相似文献   

4.
当《九成宫》被书入内画壶时,这项掌中艺术足以步入高雅殿堂意大利人利马窦在万历年间把天球仪、地球仪这样的大件传到中国时,也带来了一件能握在掌中的小件,那就是内画壶。内画壶还有个更为通俗的名字听起来不是太雅,叫鼻烟壶。鼻烟壶取材广泛,有象牙质、瓷料的、玛瑙或者水晶的,玻璃内画壶只是其中  相似文献   

5.
与历史上的“宫怨诗”、“市民文学”之类有些相似,中国文学史上也出现过专门以奴婢为题材或主要反映权婢生活的文学作品。这一类“奴婢文学”虽未蔚为大观,上也为数不少。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现象,值得人们去挖掘、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从诗歌、戏剧、小说几方面入手,力图揭示其与奴婢问题相关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文化内涵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伊娜 《社区》2014,(14):41-41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  相似文献   

7.
宫词和宫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词和宫怨是中国古代诗歌关系密切的两个专题,不应混淆。宫怨出现较早,可以追溯到汉诗;而宫词却始于唐人顾况,集成于王建。宫词出现在唐代的主要原因是:唐代后宫庞大,宫女制度的弊端,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唐代政治开明,诗人可以畅所欲言;后宫生活题材,是唐诗受众的一大看点。宫词与宫怨的主要区别:宫怨多用古体,而宫词倾向于七绝;宫怨多为单篇,而宫词多为组诗;宫怨主情景,宫词多叙事;宫怨多含蓄,宫词多白描。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表现闺情宫怨题材的诗人、诗作大量涌现。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唐代之前,还是唐代之后都是少有的,因而很有必要对之作深入的研究。首先对闺情诗和宫怨诗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述唐代闺情宫怨诗产生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条件,唐代闺情诗和宫怨诗的创作概况,从而对唐代闺情宫怨诗的创作做一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关于元剧套曲的三个问题张正学一、借宫一般地说,元剧套曲具有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曲调联缀成套即“一宫到底”的特性。然而,由于借宫的关系,元剧套曲并不都是“一宫到底”的。也就是说,因为借宫,不少元剧套曲是“一套两宫”、“一套三宫”甚而“一套四宫”的。元剧①中...  相似文献   

10.
金苍 《山西老年》2011,(4):13-13
在媒体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中,“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有超过九成网友认为,企业职工和机关单位职工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汉、唐是我国历史上双峰并峙的两个朝代,因为同为盛世,唐代诗歌经常采用"以汉喻唐"的方法歌颂自己强大的民族或者委婉地批判统治阶级的昏庸之举,并主要体现在唐代边塞诗歌中.汉代的帝王将相、皇妃美人、文学大师、艺术精华都受到唐代诗人的青睐,是唐代诗歌的主要征引对象.  相似文献   

12.
六朝祖饯诗从建安曹魏时期发端,经过两晋刘宋的发展繁荣,到齐梁之际达到高峰。综观六朝祖饯诗,应制性诗作与感怀性诗作在感情抒发和结构模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六朝是送别诗史上一个高峰时期,究其原因,与古代祖饯仪式活动、其时上位者的提倡及古人重别感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六朝祖饯诗的发展在六朝诗歌史和诗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唐人送别诗有着客观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后乐府诗的界定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宋、辽、金、元、明、清六朝的“唐后乐府诗”,与传统的“汉唐乐府诗”相比,具有明显的质的变化与不同。从立题名篇的角度来看,唐后乐府诗可分为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新题乐府系由即事类乐府、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等所构成,应对各自的界定与类别特点进行甄别与考察。研究唐后乐府诗,不能以研究汉唐乐府诗的眼光进行审视。日本学人松浦久友提出的“非乐府歌行”说,与唐后乐府诗的实况严重不符,不能用以界定唐后的“乐府歌行”。  相似文献   

14.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15.
晚明诗论家许学夷以精于辨体著称,其《诗源辩体》通论先秦至晚唐诗之演变。所论汉魏六朝诗部分,力求调和七子派宗汉魏黜六朝与六朝派嗜好"偏奇"、公安竟陵"诡诞相尚"之间的理论对峙,通过对诗歌体制中俳偶、声韵等因素的详尽考察,把握汉魏六朝诗歌的流变轨迹,并对此前"诗溺于陶"的辨体命题予以修正,为该段诗史研究确立了系统的辨体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传为唐代韩所作的《五牛图》 ,是中国美术史上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元代书画家赵孟称其为稀世名笔 ,清代书画家金农见此图叹为神物。《五牛图》流传至今千载不易 ,图上长卷布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跋 ,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唐宋文学的影响及对宋词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抒情诗中 ,不再是乐观的循环思想 ,而是时光、生命价值在有限中一去不复返的悲凉。由于惜时意念的抽象性、文学表现的直率与意象思维的局限性 ,唐宋元文人的相关创作基本上沿此思路 ,从中可看出同中之异 ,即不同时代各自共时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沧是晚唐时期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也是一位被遗忘的诗人。他的诗歌以七律为主,尤其是咏史怀古诗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刘沧的咏史怀古之作,牢笼朝代的沧桑之变与人事衰落,以历史反映现实,映衬现实。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示和认识,讽刺和告诫当朝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晚唐的咏史怀古诗增添了别样韵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唐宋关中政治变迁与感觉地理意象地嬗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唐宋诗歌中关中及秦岭文化意象地变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唐宋时期的关中地区经历了从帝都到“故都”的巨大政治变迁,唐宋诗歌中的关中地理意象也表露出迥然不同的文化感知:唐都长安既是帝国的国都所在,又是无数文人士子实现政治梦想的目标之地,因此有唐一代题咏长安的诗歌俯拾皆是,长安、关中题材的诗歌占有相当份量,以讴歌长安及关中平原“帝王州”恢弘气象、寄托举子科举入仕的政治梦想居多;宋代国都东迁,长安关中失去了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关中平原周秦汉唐时代的大量历史遗迹每每触发宋代士人伤时感世的心灵,宋代的长安访古诗,总有麦秀黍离的历史沧桑感。研究还认为,在唐宋诗中,秦岭在唐代是士大夫政治顺达或困顿的分水岭,在北宋是隐士文化的象征,到了南宋,则成为爱国人士北伐抗战、恢复中原的地理象征。分析,对于认识一个具有重要政治地理意义的传统政治中心地区历史地位与文化意义的嬗变无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