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度关注“预设”而淡漠了“生成”,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自由空间的缩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简化“预设”,而突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并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数学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课堂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平台,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完全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课前的周到预设。说到预设,很容易让人想到教案,其实“预设”是个空泛的概念,“预”是准备的意思,“设”是计划的意思。正在准备的计划,可以写在纸上,更要写在脑子里,教学经验就是写在脑子里的“顸设”。  相似文献   

4.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关注的一件事。但要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了2006年浙江省思品优质课的比赛后。对于这两者的动态生成机制有所感悟。笔者想从教学设计角度谈谈对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没有对生成心存期待,那么预设必然僵化.重视生成,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一些不当做法。归纳总结出三条途径,结合本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课堂生成是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师都在谈“生成“,盼“生成“.但是,生成从何而来?生成能够制造出来吗?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评价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如何教,而是看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也就是,一堂好课应该是“互动“的,“互动“就会产生问题,就会有课堂“生成“.不管是“预设生成“或是“非预设生成“,离开了“互动“都是不可能的.只有有效的互动,才能有意义的生成.有了这样的认识,对我们平时中的一些教学行为,也就有了评价的方向与标准.我想以自己的两个教学片断,来谈谈自己对以上认识的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9.
自主开放的课堂,纷繁复杂的生成信息,冲击着越来越粗线条化的教学预设,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机智和预设把握能力。如果教师课堂上能在三维目标监控下灵活机智地抓住生成信息,并巧妙处理,就能优化教学预设,让课堂教学朝着正确有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自主开放的课堂中,教师如何机智处理生成信息,正确把握教学预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就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学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硅课堂生命力的课程能力要求。既然是生成的属性是多元的,那么生成的方式也必然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1.
简单性思维视域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滑入二元对立、线性决定及他组织关系中,教学走向僵化和死寂。教学的复杂性使得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得以解构。复杂性理论视域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构为非线性、融合性及自组织性,让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过程观。教师应具有“重主导,突主体”的教学观念、“教一题,联一片”的教学视野、“重思想,教方法”的教学理念,注意结论性教学与过程性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问题的探索发现、方法的思考选择、结论的归纳演绎和规律的总结提炼过程,留下知、行、思之痕,在知识生成中获取知识,在知识探求中找到乐趣,在知识反思中学会:法子,从而为培养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关注的是学生— 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学生是鲜活的人,这一特殊对象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产生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认知观下预设功能新解与翻译课堂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末,为了更科学地解释语义和逻辑的有关现象,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创造了一个新术语,这就是“预设”。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预设”的有关研究基本局限在静态语句内。认知科学的崛起迅速扩展了研究者的视野,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其认知规律及其在认知中的功能。在此背景下,以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观为理论框架,探讨了认知文本生成的过程,并据此重新阐述语篇预设的功能。认知观下“预设”的功能新解极大地触发了笔者对目前翻译教学的思考,尝试提出情境式翻译课堂的构想,期望对翻译教学及“预设”理论的充实有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不断“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本文通过对几个教学片段的展示、分析、反思和总结,展现“动态生成”的理念在不同问题情境下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种思想当前正深刻影响着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生成”成了目前的热门话题。三月底,我承担了市属中学的语文阅读“问题生成与发现”专题研讨课。我积极探究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如何去丰富预设生成?如何来应对实时生成?如何落实反思生成?如何在问题的生成中发现知识,发现自我,发现文意,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授课者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表述活动。它主要是指授课者对课堂教学形成“怎样才叫教得好”、“怎样教才能教得好”、“为什么可以这样教和这样学”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中介。说课所具有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性品质正是触及教育中介属性的本质 ,说课具有促进教学与教研协调发展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探究、对话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题、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教师的处理方式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灵活的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课时内容时,本人尝试根据“动态生成”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被一位名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我暗暗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辽阔美、动态美、静寂美、人情美、风俗美等美呢?回来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书记载波斯“不净人”专事“弃尸于山”,文章考察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丧葬史,认为“弃尸于山”反映了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葬俗,且主要为祭司和下层百姓所遵循。在琐罗亚斯德教中,祭司、抬棺者、洗尸者和抬尸者均参与丧葬仪式,其中只有抬尸者才从事宗教意义上极度危险的职业,文章认为“不净人”正是此专职抬尸者(nasā-sālār)。从该教教义和礼俗来考察,“不净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为了战胜邪恶,中国史籍称之为“不净人”,乃缘于教内人与教外人,族内人与族外人由于不同立场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