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对于电影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外在修辞价值,不但表现在方言可以传神地塑造出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准确地刻画多元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以及满足多元地域文化表达的需要……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某些方言还因为具有修辞的夸张意味而成为幽默与搞笑的修辞手段.而对于艺术电影来说,作为叙事时空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方言修辞能为影片增加一种镜头所不能替代的真实生活的质感,并与记录性的电影镜头语言,共同组成了电影真实不可或缺的视听修辞环境,准确地表达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2.
晓鲁 《北京纪事》2009,(7):91-92
如今,看电影更多地被人们视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而在我的记忆中,却永远是生活的记录,并在我的心灵里留下幸福、激情甚至是血与泪的温馨回忆。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初中生活就像一部电影,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幕幕剧情,不断演绎着青春的故事,不断期待着惊奇会出现。  相似文献   

4.
“文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但“高”在何处 ,至今并未完全明确解决。实际上 ,文学比生活“高”在三点 :一、文学中多了一层作家知、情、意统一的生活感受 ,更富感染力 ;二、文学中的情景比之生活 ,美丑更加分明 ,更富审美价值 ;三、文学多了一层美好的艺术形式 ,更有美感性。上述三点统一之后 ,实际使文学成为一种审美创造。这一创造是通过肯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否定生活中的假恶丑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打麻将的人跟我说,每日搓牌垒城,双手抓它来去自如,会有种生活被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感觉,叫人兴奋,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山水空转,什么都抓不住。一年下来,他记不得花在麻将上的时间,于是倒也心安理得。我对他说,来看电影吧。他摆摆手,说不好看。我想,他只是不习惯分不了输赢的游戏。作为一个影迷,看电影没有抓紧生活的错觉,也不会产生浪费时间的忧患,生活作为电影的内容,使得电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豆瓣网每到年底都会帮助用户统计这一年下来的观影数据,今年我不大合格,才看了两百来部。一部电影最少一个半小时,加起来便是三百个小时,不吃喝拉撒、不睡觉,得花上十二个白天、十三个夜晚才能看完。去年我的成绩好些,高出将近一倍,可是我想打麻将的老兄数据一定比这强多了。阿甘坐在长椅上吃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包装花里胡哨的,也许吃起来像屎;外表莫名其妙的,也许会带着酒劲;一看就是便宜货的,也许甘甜多汁。回忆味道、想想包装,便是这份2011年的电影总结该干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新闻节目出新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近生活是各类电视节目出新、扩大收视群的最重要的条件.生活服务类节目只有从观众的生活需要出发,寻找节目的新生长点,认识生活现象的本质,挖掘生活背后的生活,认识生活的多样性,突出个性化服务,才能赋予生活服务类节目以新的视角、新的内涵、新的手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游戏化"电影改编与"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化"的电影改编是当前大众文化思潮和现象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它与社会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繁荣和影视科技进步紧密相关,也与日益明显的"后现代"思潮有直接的联系."后现代"不管作为一种理论或文化运动,反传统、反权威和消解精英文化一直是它们共同的精神内核,而日益走向大众文化和民间生活.在文化工业和商业法则的机制中,"后现代"的可视性特征更是与现代影视创作生产结合,使电影的商业性和文化商品特征格外突出,精神层面也体现出大众文化中无深度、平面化和游戏性的特质,导致了电影或影视活动中对经典(正统)作品的游戏化改编改写.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实践美学根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艺术观把电影视为一种艺术生产。电影艺术是以现代工业技术为基础,以导演或制片人为中心的摄制组通力合作的综合性艺术生产。其中电影演员的表演是电影影片的重要方面。电影影片是演员在特定的虚拟性时间和空间中表演的现场动态影像记录,并经过了语言、音乐、色彩、画面的综合处理,从而创造了社会生活的逼真表现的场景。电影艺术的表演具有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动态影像性、生活逼真性、艺术典型化。  相似文献   

10.
电影奖的评选是1980年代中国电影生产中的重要事件。通过鲜活的电影史实,从电影生产机制角度出发再现该时段的评奖活动,可以还原电影评奖对民众电影生活的介入。以制约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观众电影生活的重建——为关切对象,可以在更为宽广的学科基础上呈现电影与民众文化生活的关系,破除圈定于导演与作品的传统史学理路,从而在现实性与历时性之间、在美学性与社会性之间拓展电影史学的增长空间,发掘历史问题中的现实之美。  相似文献   

11.
"第五代"电影作为从我们民族文化"原点"上绽放的艺术花蕾,标志着中国电影现代性的崛起.在质的意义上,它体现了由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高擎着马拉松式的"文化火炬"所实现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但是,在我们的学术界却存在着一种所谓"后殖民"或新左翼激进文化批判的话语,对张艺谋和"第五代"电影给予了种种否定性的"盘点".这类"盘点",貌似激进,究其文化立场却退回到了前新时期式的保守状态,对于"第五代"电影给予了根本性的解构.本文则以史实为据,对于上述形左而实右的论点提出了质询和驳难.  相似文献   

12.
在儒学话语中,"儒学"与"仁学"是同等的:儒学即是仁学,反之亦然."生活儒学"不是"从现象学吸取养分",而是通过对现象学的批判而获得其"生活即是存在"的观念."生活儒学"不仅是"为儒学的当代复兴奠定形而上学的基础",而是具有三个观念层级:生活(存在)→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知识论、伦理学)."生活儒学"首先关注的乃是生活及其情感显现:仁爱情感.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80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传达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4月颁布,这是一门有历史、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多学科整合而成的全新的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重新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审视本课程所表达的教育观念和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小学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综合实践课"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有典型教育作用的实践基地,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明确"生活"范畴的真义,从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即是"生活哲学".文章主要从生活的内涵、生活的结构、生活的主体、生活的内容与生活的形式五个层面对马克思"生活"予以了分析,强调马克思哲学"生活"的原立场性,从而有别于其他哲学,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简约生活"成为值得倡导的生活方式,是生态美学走向生活的标志.从时代观、自然观、发展观、生态伦理观、生活观、文化观与美学观等7个方面阐释了"简约生活"提出的历史、现实与理论根据,特别阐释了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紧密联系."简约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时代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生活观、文化观与审美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一部<疯狂的石头>在国产电影的湖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小成本电影.2009年,一部<疯狂的赛车>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一部影片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合舷力的结果.由于两部影片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它们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因此本文试图从影片文本出发,通过对电影故事中的狂欢精神、电影语言的借鉴手法的分析,探究影片在游牧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展示出的独特魅力,并揭示出中小成本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下多元共生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双休制"对城市在业者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以1995年我国实行周五天工作制后所进行的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的一次重要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对城市在业者的休闲生活进行的研究.调查表明,"双休制"的实行给城市在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实惠和休闲生活质量收益.但同时表明,受传统的家庭内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男女从业者的受益程度是不同的.此外,社会弱势群体的受益程度也偏低,在其体闲时间数量增加的同时,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8.
由<婼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红河>三部电影作品组成的"红河三部曲",是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集中、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不同民族的三位女性的生活.作品直面边疆少数民族生存的忧虑,还原了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散发着诱人的浪漫情怀,是深刻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现实主义典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受"欧陆传统"电影理论的影响,电影语言学或电影文化学代替了电影学的研究,理论的滞后和实践的活跃矛盾重重.一方面,巴赞理论只是起到奠基作用,其非系统性和时代局限都有待再阐释;另一方面,创作界推出的轰动全球的科幻电影史诗巨作<阿凡达>对电影媒介特性进行了完美展示,客观上要求理论界对此予以回应.在"英美传统"中的认知理论回归电影本体研究的背景下,分析电影<阿凡达>的空间拓展和形式美学,以期重返巴赞"实在"论研究.继续经典电影理论的追问.同时从创作和接受两重视角建构的电影媒介特殊性出发,探讨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要素有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们分别显示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每一因子都体现出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关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