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学界一直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北人南下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和众多的劳动力。此说存在巨大缺憾。北方的衰颓与南方的兴起,根本原因在于南、北方人各自的行为模式:北人过度重农,古代农业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展速度必然减缓;过度垦殖,又导致植被严重破坏,致使天灾肆虐,农业发展受阻;南人诸业并重,农业、林业、渔业、手工业、商业齐头并进,终于夺得经济重心的桂冠。  相似文献   

2.
张家驹先生著"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一书,1957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的内容是从北宋政权的建立和南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谈到金人统治下北方的残破、南方人材的勃兴,着重说明了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完成其南移行程的时代.张先生试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来阐述历史、分析问题,从繁杂的史料中,以社会经济作重点,突出地以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作为一条红线,把两宋的历史面貌勾画出一个轮廓来.张先生的努力是有成绩的.但我认为这本书在观点上是有错误的.张先生把历史的发展几乎完全归功于封建统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已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北方战乱、封建王朝的有意识引导、生产力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两宋之际的气候变迁,也是影响这一过程的又一重要因素.宋代以降,北方气候日趋寒冷,导致北方农作物大受影响,从而又间接影响了手工业发展,进而波及商业;而南方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所受波及较小.这一气候变化进程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赵宋一代三百二十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光辉灿烂的时期.宋代社会经济繁荣,特别是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广大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的发展最终超过了北方.宋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经济的普遍推行,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极大地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耕地面积和人民的大量增长,标志着宋代社会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时期.这就为宋代文化典籍的空前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爱平  刘季富 《殷都学刊》2001,(2):46-48,95
宋以前,中国经济、文化、人口重心一直在北方,所以,军事优势也在北方.宋以后,经济、文化、人口重心南移.到明清时,南方表现出军事潜力.鸦片战争以后,军事重心移往中国南方.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脆弱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北方游牧民族经济脆弱性的历史表现 ,并从经济本身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并兼论其影响 ,希望能为探讨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附论部分 ,作者试图在上述基础上对中华民族经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原因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晋学"应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不同时代的历史地位与政区演变特征,"晋学"研究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各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重心。如先秦时期三晋历史与文化研究侧重于自然环境与华夏古代文明、三晋发展与华夏民族形成等重大课题;秦汉至宋元时期并州民族与区域研究的核心在于北方民族迁移与王朝政治格局发展的区域性考察;明清以来山西社会研究则集中于由人口大迁移、自然灾害以及商业兴盛所引发的山西区域社会的剧变及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战国到鸦片战争两千多年,中国是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相比较,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么长呢?这个问题牵扯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构成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封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式楠 《学术探索》2005,(6):110-123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标志着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根本转变,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食物获取方式。中国史前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从萌芽到形成、初步发展、发达、兴盛4个阶段,大体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末期相对应。中国史前农业明显形成南北两大系统,南方是以长江中下游为重心的稻作农业系统,北方是以黄河中下游为重心的粟作农业系统。这是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农作物祖本的自然资源以及居民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差别综合作用形成的。中国史前两大农耕系统各自独立起源、并行发展,又发生传播和交流影响。中国史前农业在世界史前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程民生 《中州学刊》2007,1(2):168-171
中国古代的河内地区曾是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在北方地区,以地理环境优良,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生产发达,人烟繁庶为特色,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即使在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北方地区经济普遍衰弱的大背景下,仍长期保持着富庶地位,稳定性极强。是三河地区唯一没有衰退的地区,在北方经济史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影响.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了新特点乡镇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下降;乡内就业比例逐年下降,省外就业比例和绝对数加大;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非正规部门成为吸纳流动劳动力的主要载体;生成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群"等.为科学、合理地从政策方面提高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构建各种有利于流动的社会制度、为非正规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等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需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无工作劳动力在无工作期间的生活保障既包括来自家庭外部的社会保险及政府救济等,也包括来自家庭内部的储蓄及资产收入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的存在,外部保障可能引发"福利依赖"效应而降低无工作劳动力的就业意愿,也可能通过补贴工作搜寻成本而提高其就业意愿;而内部保障则会对无工作劳动力产生直接的就业压力,进而提高其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以及经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问的功能协调。上海区县功能定位问题的考虑,应该突破旧地区主义的思维约束,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跳出上海布局上海,形成外向内联的总体格局。整体功能定位于:依托长三角,面向全世界,合力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中心城区的能级提升是核心,应该放在首位;浦东-南汇地区着力构筑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前沿阵地,开拓发展,示范带动,全面体现“继续走在全国发展前列”的排头兵功能;郊区五县是产业拓展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并重,西连长三角,南拓杭州湾; 崇明三岛是生态涵养区,提供战略后备空间,同时打通北上通道。整个格局是“东引西联,南拓北通,中心崛起,形成合力”。近期抓WTO后过渡期结束的机遇,加快引进服务业外资;中期关注“两岸三通”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重点落实自由港政策;远期在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基础上有效建成真正意义的“一都市、四中心”。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是特定地方的政府和群众对村民自治制度所做的创造性变革,是当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有地方性、有限公共性、自治性、区域性等特点。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相对短缺的民主参与制度、不断增长的民主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民主发展环境、逐渐提升的服务需求与相对薄弱的农村社区服务等村民自治的内在矛盾是当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根本原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上级政府的号召与要求是引发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加快推进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而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在环渤海港口群迅速崛起、群雄逐鹿的今天,秦港集团要实现基业常青、永续发展、再创辉煌的宏伟目标,先进、完善的人工成本管理无疑将成为“梦想照进现实”的重要依托。论文以人工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实际出发,运用人工成本和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借鉴国内外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对秦港集团人工成本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问题与差距,提出了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意识;细化人工成本分析;建立人工成本控制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廖宇翃 《西部论坛》2011,21(1):41-46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代重赋出于政治原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江南苏州、松江等地的田赋负担十分沉重,这是明史和中国经济史中的一大问题。明清以来,对明代苏松重赋问题的原因论述极多,但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明代除江南地区外,明代江西、陕西等地也出现了重赋现象。通盘考察明代的几个重赋区可以发现,这些地区虽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大相径庭,但共同的一点是元末明初皆为朱元璋的敌对势力所占领,他们曾与明军相抗衡,这正是这些地区遭到朱元璋重赋政策惩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社会中,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农外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农业劳动力农外流动史进行了分析和述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劳动力农外流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在各行业较快发展的同时,劳资矛盾也更加突出,劳动争议数量有不断增加之势。一直以来,劳工权益保护问题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劳动关系中弱势群体,其非常需要快速有效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受制于传统维权途径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通过新媒体维权,成为当前劳工维权的创新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新媒体维权案例的分析发现,新媒体在维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维权方便快捷、引起的社会反响大、维权成本低。劳工利用新媒体维权存在的问题有新媒体维权途径未纳入法律渠道,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劳工缺乏新媒体维权经验以及该途径还未深入人心等等。因而,如果要进一步推广新媒体维权途径,还需要在完善新媒体维权立法、提高新媒体维权认知度、建立舆情监测和处理机制、维护新媒体维权公信力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