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语言研究中,有论者提出,“粤语不是汉语方言,而是汉语族群中的一种独立语言。”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1、粤语是历史上汉人南迁,与今两广地区的古百越族杂处,由古华夏语与古百越语融合发展演变成为新的第三种语言。2、以粤语跟普通话、壮语及瑶语作比较,看出“粤语的源头是古汉语”,却又认为“当今的粤语由古代的‘蛮夷’语变成观在的模样”,“是从少数民族语演变形成的”。“是一种独立的语言”。3、以三种书面材料作例证,说明粤语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差异率很大,“粤语跟普通话的距离超过‘方言’的界限”,“不能通话”,“不是汉语方  相似文献   

2.
从壮语老借词、汉越语、平话和粤语的十三项语音特征的平行比较 ,显示了前三种语种在语音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并都与粤语 (指以广州话为代表的较晚历史层次的粤语 )有着一致的区别 ,这说明在早于《切韵》时代的古代南方地区存在着一种内部相当一致的汉语权威方言 ,前三个语种应是来源于这一权威方言而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则是来源于《切韵》系统 ,从而进一步证明 ,汉语各方言不都是谱系树式地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粤语作为最主要的广东方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反映岭南风土民情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粤语对汉语及汉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粤语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及其对中国现代汉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变革历程与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4.
入声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方言中是重要的语言现象之一。对入声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汉语史和汉语方言研究成果的价值。入声的研究是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广韵》处于汉语语音史“上推古音、下启今音”的重要地位,所以《广韵》入声的研究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对《广韵》入声的认识,语言学界还不够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分歧就是《广韵》的入声是不足一个独立的声调这一问题。有的人认为《广韵》入声不但在韵尾上有一套清口塞音的韵尾,而且在声调上也有自己独立的调值,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声调;有的人认  相似文献   

5.
粤语是为数不多的保留阳上调的汉语方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粤语对古阳上调的继承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了阳上调;二是古阳上调归入阴去调。根据对马来西亚汉语方言的调查,我们找到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吉隆坡粤语早期受到客家话的影响而产生了上述的调类变化。  相似文献   

6.
由我院杨焕典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1999年10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30万字,定价150元。该书内容包括广西现有的六种汉语方言(粤语、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每种方言前有“概述”介绍该方言的历史、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8.
由我院杨焕典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 1 999年 1 0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 1 30万字 ,定价 1 50元。该书内容包括广西现有的六种汉语方言 (粤语、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 )的语音、词汇、语法。每种方言前有“概述”介绍该方言的历史、分布状况、语言特点等。该书还将六大方言中的 3778个字音集中在一起与北京语音进行对照。参加编写该书的有广西大学梁振仕教授、林亦副教授 (粤语部分执笔人 )、广西师大李谱英教授 (负责编写官话、客家话 )、国家语委谢建猷副研究员 (负责编写湘语、闽语 ) ,杨焕典教授负责“概…  相似文献   

9.
1978年版和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方言语词的收录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197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方言语词2427条,而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方言语词2732条。其中,二者都有的方言语词是2037条,1996年版新增方言词有483个,新增方言义有137个,1978年版是而1996年版不是方言词、方言义的有218个。但从总体上来讲,《现代汉语词典》在收录方言语词时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量,一是因为方言语词在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因而不会突然大量地增加;二是因为“普—方”之间隐润现象的存在,因而也不会突然大量地减少。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1.
粤语是百色市右江区城区最为通行的汉语方言.百色粤语有声母18个,韵母72个,声调8个.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3.
粤语是汉语方言的一种,粤语中的英语译词与普通话中的英语译词有很大不同。粤人英粤词汇翻译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自创词汇翻译,文化特色词翻译,音译以及零翻译)及其对译词形式的选择深受其所处社会的自主创新、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的影响,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1 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属于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区。根据《方言》1986年第3期《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稿)》一文的意见,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乌鲁木齐汉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兰银官话。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的词汇根源于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受影响于维吾尔语和其他汉语方言。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同小异,它们彼此之间更是同多异少。和普通话比较,乌鲁木齐的这两支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接触,必然会引起语言关系的变化.极具特色的地域方言为共同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资源,《现代汉语词典》是共同语的集中体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中,总会增加一些新词.从《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第5版、第6版的对比中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东北方言词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其中新增加的东北方言词为例,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分析东北方言词的特点,以此来探讨东北方言词强势进入普通话的原因,进而说明方言词逐渐向共同语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概数表示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凌  王桂龙 《东方论坛》2008,(3):88-94,100
概数表示法对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于明末清初的通俗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概数表示法种类多样,体现出山东方言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反映了山东方言称数法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一文,是美国康萨斯大学安德鲁.J.穆迪教授所著。本人已把其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刊登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第2期P164-167和第4期P141-144上。此文专门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几种译介语和源出语,阐明了研究该课题的材料选择及其研究方法,是一篇外国学者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力作。作者在文首指出,研究汉语借词的语言源头时会出现两个复杂因素。第一,汉语借词有多个主要来源,包括官话,粤语,及其他汉语方言;第二,它们在被借用于英语之前常通过另一种语言来传播,通常是日语。因此,汉语借词由多种词汇组成,这些词汇来源不尽相同,相互之间不易理解。我们不应认为汉语借词仅来自一种源出语,我们可以利用类型学或历史的证据来判断哪一种汉语方言成为哪个借词的源出语。一针见血点明了研究汉语借词的复杂性及其难度。此文共有五个部分:一、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作者十分注意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材料的选择。他仅从GarlandCannon(1988)在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时所用的981个汉语借词中选择了196个来作为研究的语料。他认为Garl and Cannon选择的981个汉语借词仅仅证明了汉语借...  相似文献   

18.
扬雄《方言》记载楚地表老义的语词"革",晋以前不见于汉籍文献,《三国志》始见"老"、"革"连用现象,而今南方十余种少数民族语言仍广泛使用此词,这一现象启人思考。借助民族史和移民史,结合现代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实地调查,发现扬雄《方言》楚地词"革"源自古越语,随着古越族的变迁,保留于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中。这一古越语词汉代通行于南楚江湘一带,为楚方言所吸收,后与"老"连言,进入汉籍文献,留存于现代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节选《山东方言研究·概论编》的三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山东史前文 化推断山东方言的产生及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格局的形成,二是结合山东地方历史评述山东方 言在汉语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三是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建国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发展道 路。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年前就受到扬雄的重视。扬雄在他的名著《方言》一书中提到“南楚”的方言词语达85次之多,南楚即指今湘方言地区。中国现代语言学、现代方言学的奠基人赵元任先生三十年代亲自和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和等五人普查了湖南各县的方言,四十年以后由杨时逢整理,1974年在台湾出版了《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杨遇夫先生是我们湖南二十世纪最著名而又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他也很重视方言的考察,曾写过《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五十年代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