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汹涌的中国生育大潮正将冲破本世纪末的人口界标—12亿。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向人口增长亮出了黄牌。尽管从70年代以来,我们在控制人口增长上作了诸多努力,很大程度上挽回了盲目生育的狂澜,但是,由于中国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的生育模式。在城市,人口处于低增长,基本达到了国家预望的人口控制目标,人口控制模式因显效而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生育的地区差异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广州市流动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的地区差异,得出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老城区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最低,其次是新城区,最高的是郊区;生育模式方面,值得指出的是郊区和部分新城区的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得不到有效控制,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在进一步探讨差异的原因方面,笔者认为除了地区人口特征、管理水平差距等外,城市生活空间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十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前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口的自发流动是要受到限制的,因而不存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浪潮,另一方面,原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依然发挥作用,自农村流入城市的流迁人口的社会身份始终是农民。于是,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迁使得在原来彼此隔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内部的亚二元结构,其中包括城市内的亚二元生育模式。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有关人口迁移流动的制度创新不够,管理跟不上,特别是对流迁人口的计划生育的…  相似文献   

4.
陈颐  叶文振 《南方人口》2009,24(4):45-51
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行为的控制对于人口规模与结构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育时间的选择作为影响流动人口生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在对各孩次生育间隔的控制上。本文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主要对厦门市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初育间隔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和检验,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控制问题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文化上解释不同文化社区的生育率差异,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的研究迄今仍是初步的,并且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就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就正于大家。 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在运用这  相似文献   

6.
在推行了近二十年的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政策之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和妇女总和生育率较70年代初期显著降低,其中城市已基本上实现了一胎化.由于人口增长具有周期性和累积性特点,加上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中城小乡大的特征,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数庞大,增长速度下降幅度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反弹,未来人口控制的压力依然沉重.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流动人口大量集聚的地区之一。以江苏省为例,流动人口总量每年在800万人以上,超过了江苏人口总量的10%。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对以户籍管理为重要特征、以静态管理为主要形式的我国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数量庞大、居住分散、文化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成为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其中已婚育龄妇女的分析和研究,对指导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3月,江苏省计生委对外地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典型调查,本文将就调查到的202名已婚育龄妇女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与人口控制郭庆松对于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控制来说,面临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人口规模大;二是与城镇地区相比,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生育水平较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的控制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蓉 《人口学刊》2020,42(1):17-29
生育意愿研究有水平研究和趋势研究两个视角,后者更能反映人们观念的变迁,更能预判未来生育水平的变动。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法(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将1981年以来的30多年间上海市范围内开展的26项涉及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串联起来,结合其中5项调查的个案数据分析,考察我国大城市不同社会经济特征人群的生育意愿纵向变化趋势并进行子人群间的比较。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户籍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均不断减弱并且二者逐渐趋同,生育意愿的"城乡之别"已然消失;在沪外省市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强于户籍人口,"内外之分"仍然存在,但也显示出未来有趋同的可能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比较显示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差异极小,流动人口中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略强于独生子女;从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人群比较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户籍人口生育意愿越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高收入人群的生育意愿均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哪个人群的平均意愿子女数均已低于2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人口发展史说明,作为人口群体的生育行为,必然以某种生育文化为其背景并受其制约,决非随意行为。为了阐明生育文化与人口控制的相互关系,必须认清当前生育文化态势和生育行为规范,剖析二者的适应状况和存在问题,探讨完善控制人口的调理机制。一、生育文化态势生育文化是一种生育的社会观念形态,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变动态势。(-)生育文化的基础社会文化是生育文化的基础,一定形态的生育文化源于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构成。封建社会从社会文化的主导方面看,在政治思想上行富国强兵之策,经济思想上倡导以农为本,要求增加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控制社会化的决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芒 《南方人口》2004,19(1):16-20
本文提出人口控制社会化的概念,阐述了人口控制社会化的构想。认为中国人口控制应该由靠行政手段到法治手段的外在控制逐渐过渡到以生育观念的内在控制为主的轨道上来;利用社会舆论宣传的社会导向作用,为人口生育道德的社会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控制效应,促进社会成员自觉遵守国家的人口政策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特大城市如何调控人口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的大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①从1997年的34个增长到2007年的63个。近年来,某些特大城市显现出来的一系列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公共服务失衡等城市问题,引发了各方热议。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如何调控?如何管理,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以往在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优先发展小城镇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对城市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不仅促进了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明显地改善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本文主要从劳动就业、教育、卫生和妇女地位等四个方面分析实行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控制人口是上海市城市管理的目标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市逐渐形成“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三管齐下的调控手段。本文通过对历年上海市人口调控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各阶段人口调控的特点,从人口管理、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等方面对人口调控政策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当前人口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完善人口调控政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目前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问题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论述了人口数量控制与几种人口现象的关系 ,论证了低生育率水平下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首要任务。最后认为 :对现行生育政策需要进行调整的意见仍需要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17.
从水资源状况看北京市的人口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普"资料显示,北京市目前人口已达1381 9万人,为水资源最大承载人口量的5 9倍。再加上工农业用水的增加,已大大超过其水资源的承载力,使北京市成为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从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并重、有选择的人口迁入政策和减少部分城市功能等方面入手,探索解决北京市人口过快增长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从严控制人口中的误导与失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人口控制走过的弯路与21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暴露出人口研究与决策中的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试图澄清在人口控制与出生性别比问题上的"是是非非"。  相似文献   

19.
政府行为在人口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人口控制中政府行为的含义及必要性,同时阐明了对人口控制中政府行为的规范原则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成为多数国家政府政策的中心。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人口控制政策,这有利于减缓世界人口剧增的趋势。但是这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呢?文章结合一定前提,通过定性探讨纳尔逊低水平均衡理论在人口非自然增长情况下的具体体现,得出了结论:发展中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政策能够降低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的机会成本,有助于加快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困境的状态;长期实施过紧的人口控制政策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控制政策的松绑是一个渐进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