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当前公共财政和会计改革的热点,其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和特设专户。笔者单位为中央预算单位,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以前年度结余的资金仍在原有的“基本账户”中核算,从1月1日开始,上级拨款的事业费、基建经费和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则全部纳入“零余额账户”核算,这就造成了部分跨年度的项目要分两个账户核算…  相似文献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变现行的财政性资金层层拨付程序,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的现代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深化财政改革,就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水利预算单位的财务工作如何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财政性资金管理形式与不足,及国库集中支付对水利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促进,提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需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并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决策探索》2006,(12):47-48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及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包括:财政部门在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银行账户,各单位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统一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使用,各单位可根据各自的需要,在核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款项的支付要由财政部门进行,资金都要通过国库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  相似文献   

5.
深化财政改革,就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水利预算单位的财务工作如何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财政性资金管理形式与不足,及国库集中支付对水利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促进,提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需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并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改革,是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东乌旗从2007年6月启动改革工作以来,目前全旗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畴。随着改革的深入集中支付支出比例逐年提升,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主要措施1.统筹规划,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的账户体系、支付网络。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东乌旗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财政零余  相似文献   

7.
正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拨付、结算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它实现了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者账户的全过程监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是指单位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和下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  相似文献   

8.
国家财政改革就是创建一个账户系统,集中国库账目,负责资金缴纳与下拨,这一新型的改革制度将国家资金运转和账户的开设都打开了一个新的模式,影响着国家各企事业单位对于财会制度的改革,尤其在预算管理方面。全面的进行自身改革,制定出以适应新形势的预算会计制度。本文从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下单位预算会计的变化内容入手,总结出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当前公共财政和会计改革的热点,其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大多数基层预算单位目前的做法是将基本账户和零余额账户分账核算,便于开展日常的工作。本文就此做法的利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其基本程序是:财政部门要根据各单位编制的部门预算,按预算资金的类、款、项分成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下达指标,同时在银行为各预算单位设立一个统一的零余额账户,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保存,改由各商业银行每天从国库清算,而该单位的银行账户余额始终为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解决我国现行支出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各地正在积极试点推行,也相继开发出了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入改革,政府需更加有效地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然而,财政预算单位仍有大量现金支付游离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监管以外,主要是预算单位的日常公务支出和零星支出。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推出了公务卡结算制度。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公务卡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4,(18):12-13
正2013年,作为探索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头戏,顺德以镇街为重点,进一步深化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全区10镇街内,顺德将分散到部门的预算资金直接管理权集中到本级财政,改变了过去财政资金滞留在预算单位账户的状况,将未支付的资金全部集中在财政账户,筑起一个财政资金"蓄水池"。  相似文献   

13.
青岛会计中心在传统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核算方式中加入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思想和业务模式。例如中心设立资金处,资金管理以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为主要控制依据,为以后过渡到建立单一国库账户体系实现国库集中收付打下基础。青岛会计中心将统管单位的其他收支纳入管理,为实现部  相似文献   

14.
<正>为适应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本单位办理业务的效率,以及保障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安全,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及现实情况,特制定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实际运行中尚有不足之处,笔者结合近年预算执行审计经验,试着探索应对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审计策略。一、国库集中收付执行中存在问题1.国库集中收付与部门预算执行口径不匹配。部门预算改革下,  相似文献   

16.
高密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使得财政国库管理理念得到根本性转变,确立了现代国库管理理念。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实现  相似文献   

17.
规范和优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就是对财政支出从预算分配、额度下达、资金拨付、会计处理、银行清算等整个程序进行有效规范的操作过程。它不仅是财政支出管理的基础工作,而且对提高财政管理效率,进一步推进财政国库改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广州开发区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关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市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2006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探索,目前已有50个市级预算单位纳入了国库改革,覆盖面为23%,其中一级预算单位的改革覆盖面达50%。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发展格局下,我国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运而生。高校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可有效提升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财政监督制度持续完善,并且能够使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不断优化。将此项制度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中,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更加安全,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但在具体实施环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难度,高校要有效加强财务管理,获得良好的改革成效,凸显国库集中支付优势。文章阐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将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