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模式的崛起,不仅挑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而且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然而中国模式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尚待成熟.其关键在于如何使纵向民主与现代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的发育、发展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发展已出现"亚健康"状况,高校问题丛生、中介组织腐败日益严重、"体制内阶层"腐败泛滥等,已成为社会秩序"亚稳定"的动因.同时,中产阶层作为社会舞台中矛盾与冲突的主角,如果没有执政党与政府正确的引导、扶持与培育,没有健全的制度生态环境,其社会功能将呈现负面作用.为此,执政党与政府必须采用"制度优先"模式,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扶持社会团体与组织,发挥其作用;建设制度化渠道,促进中产阶层政治参与以及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共生"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产阶层与政治秩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江汉论坛》2004,3(1):5-9
并非如“稳定器说”所描述的那样,中产阶层总是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力量。在理解中产阶层时,存在许多需要辨析的概念。中产阶层在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意识与行动取向是个非常复杂的变数,至少期望张力和自身力量大小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本着现实和积极的态度,与其称中产阶层为“稳定器”,不如称其为“推动器”更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 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 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 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产阶层可分为以个体户为主的老中产阶层和由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以领取薪酬为主的新中产阶层两类,后者又包括以传统体制内职工为主的内源型中产阶层和以私企、外企白领为主的市场化中产阶层.利用CGSS2006全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产阶层明显反对非制度化的集体政治行动,其中内源型中产阶层更为保守,市场化中产阶层稍显激进,但这种差异尚不显著.中产阶层有总体上较强的民主意识,但市场化中产阶层更为重视经济发展,内源型中产阶层的政治权利意识偏强,老中产阶层的民主意识最弱.中产阶层都有较强的政府服从,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愿,但老中产阶层相对冷漠.总的来看,中产阶层的政治心理较为健康和理性,与中国渐进式民主的政治发展道路是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现代化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中产阶层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并将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前沿力量和中坚力量。本文以此为基点 ,基于社会时空特性引入了现代化研究的四个维度 ,并以其为切入点 ,引申出中产阶层的四种社会现代化功能 ,最后以填充机制作为一种分析模式描述了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现代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不清楚,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教条式搬用和曲解,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形成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在“部分先富”理论指导下,突破了平均主义,形成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又逐渐产生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选择了扩大中产阶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各国中产阶层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是多元可变的,既能起积极的维护作用,又能起消极的破坏作用.实践中,中产阶层会起何种作用,关键要看国家如何引导.以政治学最高法则为基点,结合对张翼先生<当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的商榷,认为应当从战略高度,树立科学的动态稳定观,全面准确地把握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态度及其功能,立足于使绝大多数人逐步进入中产阶层,妥善加强对中产阶层的引导,一手抓扩大中产阶层,一手抓整合中产阶层,积极主动地引导中产阶层健康发展壮大,务求使我国中产阶层始终成为力量越来越强大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保持社会稳定、拉动消费、平衡两极分化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示范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中产阶层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找准对策,坚定不移地培育和发展中国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整合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正东 《学术论坛》2001,(1):144-146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分化,旧有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变得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中国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结构整合中的重要作关键时期,社会阶层大分化与新组合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用、中国中产阶层的特征以及中国中产阶层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产阶层的发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是现代社会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过程中,山东省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和谐因素就在于中产阶层发育孱弱,而且其进一步发展还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分化加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限制。为了不断壮大中产阶层,使其成为我省"两个提前"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和谐山东建设的强力支撑,必须形成一个包括收入分配、产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有机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看,中产阶层的社会参与呈现出似乎相互矛盾的两面性:"稳定器"和"推动器",但这种矛盾实际上是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双重表现.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中产阶层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保障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进步的双重意义.因此,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为中产阶层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中产阶层对消费时尚的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满  田雪妍 《理论界》2006,(7):115-116
在现代社会,消费越来越成为一种身份认同的标志,在这个过程中,中产阶层形成了自己的消费时尚。由于中产阶层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消费时尚演化成这个社会的消费时尚。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当前中产阶层研究的几个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正东 《天府新论》2004,1(1):90-95
对当前学术界关于中产阶层的研究进行思考并在理论上给以简要的梳理后,引申出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这就是我们是否需要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可以说,“中产”已成为继“温饱”之后建设“小康”的经济生活指标。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已经成为必然的需要。大力发展公共教育,提高人口质量,提升人力资本,塑造知识型社会是扩展中产阶层必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志成  孙佳 《云梦学刊》2010,31(3):126-129
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层,作为现实生活中时尚流行之“白领”的学术性话语,它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关系意义上的纯粹阶级范畴,而是社会学意义具有趋同性及一致性的群体。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体系中,中产阶层的小康大众化趋势日渐显现和扩大。其所蕴含社会建设的结构性目标应是促成一个小康大众式或中产阶层化的社会。中产社会是基于和谐发展战略意义上“安全阀”效用的实践形式与社会良性运行意义上“润滑剂”效用的和谐形态。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变迁是衡量社会运行的动态指标 ,作为结构性变迁的社会转型是中国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组合的重要隐性背景。社会阶层大分化与新组合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 ,旧有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变得相对滞后 ,本文在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介入一种社会变迁的变数指标 ,将中国阶层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一般阶层和渐进阶层 ,并力图在中产阶层基础上阐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 ,以协调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产阶层的培育和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处于孕育之中 ,尚未发育成熟。中产阶层的兴起 ,不仅是自然的发育 ,更需要积极的培育。必须在社会功能性培育的基础上 ,调整社会结构性空间 ,才能发展壮大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产阶层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要实现社会稳定、有效促进社会整合,大力培养中产阶层,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其必由之路。事实上,尽管中产阶层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确实能够有效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但这种整合功能的发挥由于受到自然的、人文的以及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倾向性,是极为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了一股人为"造"中产阶层的主张,并且正在将这种主张化为具体实践.中产阶层的形成有其内在的演化规律,中产阶层的成长以及所谓"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人为制造一个特定社会阶层以及用行政推动的办法去造就某种形态的社会结构的做法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对实际工作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