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亮之"事功之学"将古代功利主义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自此,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才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陈亮学说是建基于"现实原则"的价值判断之上,追求道义与功利的统一,并以后者为判定标准,这便是陈亮学说的理论基础.正由于其思想学说之特质在于以事功或功利为标识,政治思想便构成陈亮学说之主干,在继承传统儒家主流政治理念的同时,多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反映了当时事功政治思想的脉动。然而,学界对于陈亮功利思想的解读却存在偏颇倾向。科学准确地把握陈亮的功利思想,应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延沿儒家基本思想脉络,联系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天理思想背景,从清楚认知陈亮"气一元二面向"的世界观出发,深入评析其伦理观在道德优先框架下的功利合理性,进而揭示陈亮"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义利统一逻辑,由此管窥陈亮义利统一观,以为其功利思想评价之辨正。  相似文献   

3.
宋代功利思潮伴随着北宋“通经达用”的学风而兴起,一度通过王安石的变法改革付诸实践,然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使宋代的功利思想没能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荆公新学也逐渐走向衰落。南宋时期的浙东事功学派继而举起了功利思想的大旗,以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的事功学者倡言功利,公开批评空谈道德性命的义理之学,尤其是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将宋代功利思潮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之后,随着理学上升为官学和事功学派的衰落,宋代功利思潮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4.
朱熹陈亮论战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与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在明招堂见面后开始他们的学术论战。以后,两人通过书信往返进行学术争辩,使这场轰动学界的学术论战得以深入开展。从现存陈亮致朱熹的八次书信和朱熹致陈亮的十五次书信中,可以看到这场论战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十分明显,他们之间论战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价值态度,正如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所说:“夫朱子以事功卑龙川,龙川正不讳言事功,所以终不能服龙川之心。”正由于朱熹、陈亮对道德与事功、即内圣与外王的态度严重分歧,故而才引起王霸义利等一系列学术问题的论战。一、“王道”与“霸…  相似文献   

5.
宋孝宗统治后期,发生于理学大家朱熹与浙东著名事功学者陈亮之间的大论战,在当时思想领域引起广泛反响,史称“朱陈之辩”.这场论战主要围绕对“道”的理解、“王道”与“霸道”、义理与利欲、成人之道等问题展开,不仅反映出彼此在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理论分歧,也成为理学和事功之学两种思潮尖锐对立的一个缩影,其实质是双...  相似文献   

6.
陈亮前期是寒门士子,后期则为豪商富贾。这种由士而商、既是儒生又是商贾的生存方式在宋代士人中是少见的,它深刻影响了陈亮的人格构成,使其人格心理既有儒士的本质,又有豪杰的作风、商贾的精神。陈亮独特的义利观、理欲观、政治观,以及其豪杰人格、事功精神等,都有"商"的意识的深层渗透和凝聚。  相似文献   

7.
作为永康代表人物,陈亮以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为基础阐发了自己的伦理思想,其“经世致用”的道德观、注重事功的理想人格、注重效果的道德评价,对于当代道德评价体系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注重"理想人格"的设定、探索"成人之道"的人生哲学,是古代儒家的传统之一。陈亮就是其中之一,他基于自己的生命实践与哲学理路,从事功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极具事功特色的"成人之道",包括"成人"的人格特征、修养目标及修养途径,为儒家传统"成人之道"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依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季宣是永嘉学派发展历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在继承原有的永嘉程学一脉的基础上,注入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内容,他怀疑程朱理学自居正统的“道统之序”说,坚持道器不相分离,主张以经制言事功,经史并重.薛季宣学术思想为永嘉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叶适,指明了与程学分道扬镳的方向,并且对朱熹、陈亮、吕祖谦等人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的心学与其政治思想之间的关联,首先体现在其“道德—事功”一体的儒学观,就思想史脉络而言,则体现出作为近世新儒学两大支柱的心性、事功之学的交汇转化。其次,在王霸之辨的问题上,黄宗羲既远资孟、荀之思想资源,亦汲取近世朱子、陈亮王霸义利之辩之精义,进而将王霸义利问题引申到政道公私的层面。最后,心学的政治意义亦集中体现在“天人之道”的维度。一方面,超越的心灵之维乃为政制革新、法度损益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持;另一方面,黄宗羲认定天意必由民意而见,反对宿命论与灾异说,主张士君子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修为来积极承当天运,从而展现出一种持循天理、勇于担当的经世精神和更加积极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朱熹以天理论王道,认为王霸之别就是天理人欲之异,为王道政治寻找到理本论的依据,强调仁义原则的优先性,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立场。而陈亮则在对王道所体现的道义原则有所肯认的基础上,认为霸道亦有体现仁政处,霸者的伟业也是仁心之发现,霸固本于王。这与他们当时政治关注点的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朱熹的王霸论在具体理论的阐述上,偏离其原始初衷,转向空谈性命义理,部分地抹杀了其真正价值所在;而陈亮对汉唐君主事功事能的赞美,从思想逻辑的推衍来看,则会导向道义维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叶适事功思想有所关注,但对于事功思想与现代温州人精神是否有契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由此切入,从价值观、重视工商业、怀疑精神、重视实践等几个方面对叶适事功思想与现代温州人精神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亮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一方面,陈亮在物质领域为佛教的发展做了一系列有益的事;另一方面,陈亮在思想领域对佛教"万法皆幻"、"出世离家"等主张提出了批评.陈亮对理学受佛教影响的性质也提出了颇具启示的看法.透视在结构上具有双重特征的陈亮佛教观,不难发现:陈亮佛教观的基本形态是"经权相交",陈亮佛教观的基本性质是"儒体佛用",陈亮佛教观的主要偏失是对佛教的误读和对理学受佛教影响把握的欠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陈安金 《浙江社会科学》2022,(11):112-119+31+159
对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相关学者基于不同立场、视角有不同的认识。涵盖义理、经制二维,行本于仁义而功见于实事当是其较为完整准确的阐释。周行己、郑伯熊为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之开创者,后经由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几代学人持续之学术耕耘,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体系渐趋完善。叶适之后,学派走向衰微,后又于晚清重振,而无论衰微或重振,皆与学派之事功思想特质息息相关。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温州人精神”打下了厚重的底色,是当代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文化命脉,对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几百年来,陈亮的思想和他在宋朝学派中的归属一直都是讨论的题目。依照传统的理论,象《宋元学案》中所说,从陈亮的老师以及他写的《祭郑景望》等文中推断,陈亮是与道学有关系的。近代学者,尤其是侯外庐教授,否定了这个传统的说法。他认为《宋元学案》所提出的证据不充分,更认为陈亮的思想与道学是极不同的。七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16.
闫云 《浙江社会科学》2023,(12):125-134+160
在儒家经典中,《春秋》作为体现文明原理、王道宪章的“制作”,蕴含着儒家的法度意识和为后世立法的精神。南宋浙东学派政治思想家的《春秋》学论述,对他们道法一体、法度本位的经制事功学的建构起了催化作用。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陈亮等为代表的浙东诸儒,其《春秋》学思想与经制事功学之间呈现出一种政学相维的互动效果。他们将《春秋》中的立法精神落实在对宋代立国本旨的追溯和对纪纲法度的再造之上,倡导在南宋政治秩序重建中守护古典宪章统绪而塑造理想治体结构。由《春秋》学和经制事功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可见,浙东学者推进了宋代政治思想中有关国本意识、宪章统绪的理论自觉,并且对当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体模式、纪纲法度进行了反思和再造,从而系统地建构了华夏文明立国所依赖的根本治道精神、宪制规模架构和秩序统合机制。南宋浙东政治思想家的此种努力,既表彰了近世儒家政教传统中隐没的宪章国本传承统绪和道法相维的治理模式,也丰富了中华文明传统中有关圣王宪章、立国根本、治体规模、经制成法的古典政治理论叙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揭橥事功话语在秦史中的特殊意义。文章认为 ,秦人事功精神建基于功利主义取向之上 ,凝聚了三晋法家思想精华 ,集中体现在秦历代有为君主对于创霸业帝之事功目标的恒定取向和韧性追求 ,又泛化为秦社会各阶层不同层次的事功意识。它既包容了震烁古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韬略 ,也表现出酷烈的非道德主义倾向。事功精神高度聚合了秦全社会的理想意志 ,构成秦人执着的民族情商 ,成为支撑其崛起壮大并最终担当一统华夏伟业的文化内驱力。伴随事功精神的异化和失落 ,秦帝国蹈入二世而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浙东学派与湖湘学派,都是地域性特征很明显的学派。浙东与湖湘二学派在思想联系契合的同时,也有差异和思想冲突。浙东学派学术思想的最大特征为"尚事功""重史学"。湖湘学派最突出的思想特征是"经世致用"。胡安国重《春秋》,揭经世致用之旨,是"尚事功"和"重史学"的先声。浙东学派多人师从胡安国,或为胡安国的再传弟子,胡安国的思想内容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宏既注重在经史典籍中进行理论探索,又倡导经世实学,亦与浙东学派契合。湖湘学派在对待事功问题时,采取的是一种相对辩证的态度,既重视内圣成德,也不忽略外在事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特征。相对而言,浙东学派重视事功,朱子学派强调内圣,湖湘学派则介于二者之间。湖湘学派与浙东学派的思想差异在义利王霸和道统说两个具体问题上得到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9.
唐朝的李白和宋代的陈亮都是两位著名的狂士,二人在思想、行为、文学创作各方面都有许多相似性,且前者对后者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才气超迈,倡导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南宋杰出的抗金派,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生活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坚锐复杂的南宋时代,使他从小就滋长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把国家兴亡当着首任,为此,在他成年后,多次上书皇帝,要求发掘人才,擢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