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们虽然很难走近狄金森的内心世界,但百花丛中有她的暗香。在她的世界里,诗即花,花即人,人即神。狄金森正是用她不朽的诗歌中花的语言歌唱着生活中的爱与美,在父亲的领地上诗意地栖居着。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我总相信,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诗是灵性的,她可以涤荡人心中封尘的阴霾,唤醒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梦想;诗是青春的,她可以激扬生活、舒展记忆、拾拢情感。每一首诗也是一种态度,是诗人的态度。在李见心的诗歌中,可以见到这种对于生活、记忆、情感、爱与伤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一个诗人的心路历程和诗人的成长足迹,诗成为她个人记忆和抒发情感的最有效的方式。应该说,辽宁诗人很多,有特点的诗人也不少,但李见心属于敢于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最真实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那一位,因此,她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的私密表达色彩。  相似文献   

3.
诗是诗人生活的火花。诗是诗人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创造性想象的花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是这样,浪漫主义诗歌更是这样。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生活,所抒发的感情,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要引发学生的激荡情怀,才能引起他们的审美再造,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形成动人的艺术意境。关于这  相似文献   

4.
七日霜飞博客地址: Http://www.blogcn.com/u/4/1/qirishua ngfei/index.html博客名:慌·荒博客介绍:这里,是你们不曾见过的霜飞。她不像小说里有时可爱有时伤感,她却又像小说里,有时不自觉地陷入缤纷却缭乱的感情中,有时不自禁地埋首错位又失控的生活里。她的哭她的笑,在这里才演绎的更为真实。她为爱而活,身边围绕着爱她和她爱的人,她在这个博客才终于将自己释放。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留下一些痕迹,让心带着微笑也许会有隐隐的伤却好过让受伤的心再沉重地痛下去。即便爱情会让两个人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微暖的感觉却可以在心中珍藏一辈子。  相似文献   

5.
在余秀华出现之前,新时期以来的新诗普遍隐匿着一股对当下诗坛的怨气和一个或显或隐的"对抗"意识.不满和对抗让新诗把重点放在服务外围世界,从而偏离诗歌本质,使新诗整体上与纯诗的目标相去甚远.余秀华的诗歌发生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她的诗歌传达内心的悸动和眩晕.她生活在现世中国的最底层,赋予了她诗歌创作超功利的客观条件.其诗歌中与农村日常意象的邂逅完全是超功利的,不同于知识分子的寻找客观对应物.这些日常点滴引起了诗人对生命的诗意体悟,她就用诗记录下来,在不动声色的记录中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从超功利日常生活写作和用诗来传达内心的悸动、眩晕两方面来看,余秀华的诗歌倒是无限地靠近了纯诗的写作.余秀华的走红,是中国新诗建设在百年之际成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按她自己的形象>是依婉·伯兰的第三部诗集,体现了伯兰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的思想.在这部诗集里,伯兰探讨了诗歌传统、女人地位和身份确立的问题.伯兰对爱尔兰的诗歌传统及其对女人的描写提出了质疑,试图在她自己的诗歌里按照女人自己的真实形象塑造她们;同时,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为她在排挤女性诗人的爱尔兰诗歌传统里寻求自己的位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著名九叶诗人代表郑敏的诗歌,实现了诗与思的互动、依存、生成。在她那里,思与诗是一致的,没有思就没有诗,没有诗也难以思。但是,以往学界对郑敏诗歌的研究大多从诗歌看郑敏的哲学思想,而事实上,正是郑敏以血肉化用了哲学思想,才生成了自己诗歌作品的。  相似文献   

8.
在席慕容的诗歌里,爱情、青春、亲情、时光、乡愁是永恒的主题,爱情、乡愁和生命意识,在席慕容的诗里并不是可以截然分清的,很多时候它们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但是它们都统一于诗人爱的基调,由爱生成。诗人心中充满爱,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纵观席慕容的每一首诗,莫不给人以一种真诚的感动。  相似文献   

9.
雨中的爱     
“妈妈的爱是参天的大树,妈妈的爱是温暖的火炉,妈妈的爱是雨中的伞……”每当我念起这首诗时,我就想起了妈妈的爱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她总是关心着我,呵护着我,让我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16,(6):22-22
“祖国”这个概念该怎样理解,我也许说不准。但新中国诞生以来,我深切地感到祖国母亲的可爱。我爱她一碧如洗的蓝天,姿态万千的白云,站在她的苍穹之下,我就像投入了她的怀抱;我爱她那妍红天际的朝晖,如火如血的晚霞,生活在她的时空里,我就像投入了她的怀抱;我爱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祖国新生了,我时时处处感受到了她的体温。  相似文献   

11.
现存鱼玄机诗五十首,大部分是爱情诗,内容多为追忆过去,追求爱情,担忧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生动呈现了她的情感历程。鱼玄机工于炼字,词句精妙;偏爱律诗,工于对仗;语言大胆直白,又善以典故传达内心幽情,含蓄委婉。鱼氏爱情诗生动形象,寄情于景,情景相融;善用比喻,联想丰富。这些艺术手法形成了鱼玄机爱情诗工致精炼、绮丽秀美的艺术风格。鱼玄机虽然身为女冠而行为放荡,但文学批评应具有不以人废文的学术视野,评价诗人应该给其人、其诗一个全面的观照。  相似文献   

12.
自然、死亡与爱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反复吟咏的主题。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一生独身。本文在对女诗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揭示了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死亡与爱情的双面观。  相似文献   

13.
朱淑贞事略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贞是与李清照同时的女诗词家。传世作品多 ,技巧高妙 ,但在文学史上无显著地位。关于她的诸多误解中 ,婚姻悲剧迷雾重重。她的丈夫不是市井小民 ,而是无才无德之官吏。她不满家庭生活却没有桑濮之行。写男女幽会的《生查子》不是她的作品。“所适非偶”“匹偶非伦”“弗遂其志”“忧愁怨恨”不一定导致失志失节。她的作品“百不一存”是她个人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诗人唐兴玲英年早逝,是湖南诗坛的重大损失。她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女诗人,对诗歌怀着真诚的热爱,既潜心写作,也热心组织和参加诗歌活动。在她的创作中,爱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最能代表她创作特色的一部分。在她后期的爱情诗中,似乎游移着某种孤寂的情绪,然而也更见内在的热度,诗人的视野扩展到她的自我形象之外,对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体察。她的创作在湖南诗人中,可以说代表一个高度,在当代女性诗人中,她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位。  相似文献   

15.
薛涛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展现的心灵世界令人惊叹。虽命运不济,沦入乐籍,并没有改变她的清俊高洁;在战乱的时代能够关注现实、思考时事确为不易;对于爱情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独特的性格和离奇的经历,使她成为谜一样的人,人们很难从她的生活经历中探索她的内心世界,但是她的诗向人们展示的却是一幅幅瑰丽的灵魂的风景画.文章试从自然、爱情、死亡和永恒等狄金森诗中常见的主题中探索她丰富的、充满热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狄金森并未真正受到女性主义运动及其思想的影响,但从女性主义角度考察她的诗歌。可以发现,女性身份、女性自我意识等在其名誉、死亡、爱情、婚姻等主题中均有明显体现,其创作抛弃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他者”身份,早已具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的生活环境及日常家居均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所创作的诸多诗词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的诗词先后表现出其自我生命意识、自我情爱意识、自我独立意识及自我爱怜意识等不同层面,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愈演愈烈,体现着一种趋强性。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从表面看冷漠、厌世,实际上她内心充满着炽热的爱.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她用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她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而并非外人眼中的"新英格兰修女".  相似文献   

20.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