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动宾结构中常有动词虚化现象,但是从句法学角度检测却没有发现"V+a look(at)"中动词的语法性虚化,而是与同源动词结构"look(at)"在词汇序列方面填入词槽时的方式不同,属于"look(at)"短语的词汇化过程,与同源结构"look(at)"构成霍恩等级关系,并成为强势的表达式,内蕴了"look(at)"。在认知语用方面,引发"V+a loot(at)"结构中V虚化的最大动因是"体验——认知——语言"。  相似文献   

2.
流行新词汉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时间冒出来许多新鲜译名,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对决(PK)"等词,由此引发了"译名是否要整齐划一化"的争论,虽然译界一再强调的是翻译规范化,但"译文的整齐划一化"促进的到底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汉语规范化"?文章从翻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流行新词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一词二译",不过要视原文的语境和风格而定,选用形象化音译可保留时代流行语言的特色,另一方面,采用概念化意译可保留表意准确性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聊斋俚曲中的几个特殊疑问副词进行了探讨:一是认为疑问副词"难道"、"每哩"、"没哩"不表示反诘,而是表示测度,并考察了其历史渊源;二是对"可VP(么)"句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可"具有测度、反诘、强调等三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鄂西南方言中,"各(人)"一词除了具有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的一般用法作代词外,更多地却是被放在句子主谓之间,在无标记情况下,复指、强调句子中的述位,有标记的情况下,则复指、强调标记对象即逻辑重音,同时舒缓语气。此时,"各(人)"一词的语法范畴和词汇意义均呈现出一种较复杂的模糊状况。它有可能是土家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词"ko35"与战胜语言——汉语方言中"各人"一词融合的产物,是被覆盖的底层语言在战胜语言中留下了的一点印记。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研究,在语言部门划分中,"语音、词汇、语法"是必须的,"语义、文字、语用(修辞)"是可以选择的.研究语言功能的音位学得到重视和推广.在切分单位中,对仅仅作为视觉形式的"字"和形式结合内容的"词"的区分越来越明确,词意识和词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句子语法结构的形式和内容的描写与解释越来越细致、深刻.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的动态观察和分析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6.
潜能现实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亚里士多德本人解决存在与变化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关键点.亚里士多德这一学说尽管早已为我们中国学者们所熟悉,然而熟知往往并非真知,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δυναμιζ(潜能)"一词的含义的理解不够到位有关.文章认为,亚里士多德"δυναμιζ(潜能)"一词,就象亚里士多德的"on(存在/是)"一词一样,是具有多种含义的,在这些不同含义中又有一个最严格的意义--即作为"动变之能"的"δυναμιζ(潜能)",亚里士多德"δυναμιζ(潜能)"的其它含义不仅与这一最严格的意义相关联,而且都是这一最严格意义的进一步引申.本文还指出,亚里士多德对"动变之能"意义上的"δυναμιζ(潜能)"也做过较为详细而具体的区分,理解这些具体区分对于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其它哲学思想是很有帮助的.总之,本文认为,对亚里士多德的"δυναμιζ(潜能)"一词的含义尽量作些深入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否则我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潜能现实说的理解将会停留于表层,并最终影响我们对亚里士多德整个哲学体系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7.
"教(叫)"在近代汉语中有表示被动与使动的用法.本文讨论了"教(叫)"的这两种意思的源流及发展."教(叫)"的被动义由使动义转化而来.文中并以"教(叫)"和其他词为例说明,在汉语中使动句和被动句有互相转化的可能,转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两种句子形式相同,二是两种句子具有语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读单音节字词"项设置是否合理,从"字"和"词"所属语言单位的层级,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应该以词为本位,"单音节字"作为测查内容后给应试者带来的困扰;"单音节字词"项与其他各测试项的不谐调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时间冒出来许多新鲜译名,如"博客(B log)"、"播客(Podcast)"、"对决(PK)"等词,由此引发了"译名是否要整齐划一化"的争论,虽然译界一再强调的是翻译规范化,但"译文的整齐划一化"促进的到底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汉语规范化"?文章从翻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流行新词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一词二译",不过要视原文的语境和风格而定,选用形象化音译可保留时代流行语言的特色,另一方面,采用概念化意译可保留表意准确性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那个前妻”格式中的“那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那(个)前妻"等格式中的"那(个)"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指示意义(远指)外,还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不是可用可不用的任意性因素.同时,由于领属性定语的存在,该结构中的"那(个)"指示作用相对弱化,其主要功能是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助词"的"具有了某些语法共性,有成为领属性定语标记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物色词是包含"物"(色之物)和"色"(物之色)两种语义成分,且以"物"描"色"的色彩词.物色词可分为原型物色词、通名物色词、专指物色词和泛指物色词四大类.一部分从色物词演变而来的原型物色词经历了"X1(有某色之物:色物词)-X2(某物所具之色:物色词)--X3(某类所具之色:通名物色词)"的语义演变轨迹,类化成"通名物色词".在通名物色词基础上形成的是专指物色词和泛指物色词.而泛指物色词又分为比况物色词和借代物色词两小类.物色词的演化反映出:(1)色物词转化为原型物色词基于认知的分离--转喻机制;(2)原型物色词类化为通名物色词,基于认知的概括--范畴化机制;(3)色物词和专指物色词的形成都基于认知的整体化机制;(4)泛指物色词的形成基于认知的联想--凸显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祁承(爜)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由于"(爜)"字冷僻和字典的误解,人们对他的名字都不能正确认读.文献证明"(爜)"不是""的误字,不读"(爜)".它与"烨"声近义通,但不是"烨"的异体字.<龙龛手鉴>"误"字体例的宽泛性,导致了后世字典对"(爜)"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建筑学专业创新思维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由简单机制构成复杂机制网络的生成过程.思维的创造性则与"概念(词)"系统的相关联结与新的组合密切相关,在思维层面也可以说是创造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描写"些"些儿"一些(儿)"这三个词在<元曲选>宾白中的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同时比较其异同."些"具有构成词语和作句法成分的功能;当其充当定语,宾语时,表事物的不定量,作补语时,表动作的量或性状的比较程度,有时兼有表祈使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文化背景、词体演进过程、词的美学特质三个角度来探讨辛弃疾的艳词,三个角度互有交叉,以词的美学特质为主线.辛氏艳词的美学特质在于传达出了(一)"春女善怀"之情;(二)"秋士易感"之悲;(三)不凡与不幸叠加而致的抑郁之气.辛词美学特质产生是因为(一)早期令词形成了特殊的期待视野;(二)时代之需要;(三)稼轩本人的直觉体认和自觉创作;(四)文学发展自身规律所使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可[k‘■35]"句法分布的分析描写,认为贵池方言的"可[k‘■35]"有否定副词和否定动词两种用法:作为否定副词时,适用范围非常窄,只用于"可+好+A"格式中否定程度,语义近似于普通话"没多A"、"不很(太)A",其中的形容词多为"大、长、高、多、厚、深、重"等积极性形容词;最普遍、最常见的用法是作否定动词,与"有"相对,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结合安徽其他地区"可"表否定的用法,认为贵池方言否定词"可"可能来源于疑问副词"可"。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词话>中的"我"基本上完成了对"吾"的取代、置换."咱"表示复数的用例要大大多于表示单数的用例."俺"主要用于单数,常作定语."奴"(家)的用例超过了"咱",均为女子自称,只用于单数.在三种复数形式中,"俺每(们)"和"我每(们)"一般用于排除式,"咱们"一般用于包括式.第二人称代词"你"、"汝"、"你每(们)"等的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你每(们)"就少见了许多,"汝"则极为罕见."汝"同"你"的差异并不是语法上的,而是修辞语用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中,"他"的用例最多,是<词话>所有代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每(们)"的用例次之,"伊"的用例最少.<词话>的反身代词中,最常见的是"自",其次是"自家",而"自己"则使用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准确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不仅能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传播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促进民族间友好交往.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成因﹑可译性及译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在采用"直译"、"直译+厚译"、"直译+意译"和"义素分析法"的同时,注重"音译"及"商标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导弹外壳板弯机中的“改进型”轧辊半径之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日译汉翻译课的形式分为与"词译"(生搬硬套搬字典里的解释)"句译"(在整体把握原文意义基础之上进行翻译)两种类别.并例举大量例文用以说明"句译"是我们应当提倡的翻译方式,而"词译"方式则不可取.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常常被称为「拟声词」、「拟态词」,即"オノマトペ(onomatope)"是极其丰富的一门语言,日语文章及会话中大量使用.学界从各个领域对"オノマトペ"进行研究,但对在「拟态词」的下级分类中出现的「感觉拟情词(gijyougo)」和「感情拟情词(gijyougo)」为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むかむか」作为具体实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的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オノマトペ"是如何实现其范畴间的转换和意义上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