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主义是当代文学最重要的精神价值。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与追求理想的社会制度相关,它是真实的,但又难免带上乌托邦色彩;文革中的理想主义被扭曲、异化之后堕入现代宗教迷信之中,其狂热与虚幻是其特征;新时期文学在对前两个时期文学中的理想主义精神的扬弃与超越和短暂的迷失之后,其理想主义精神体现为对个体生命关注与对社会理想关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而最终体现为对人生终极关怀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文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文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 ,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致 ,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 2 0世纪中国新旧文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 ,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道德理想主义与人文精神、道与禅宗的审美文化三大学派建构理论的被解构等方面对 2 0世纪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主流的审视与问题的提出进行述评。中国美学的现代性与它的发展又在于 :(一 )走出历史的旧辙 ;(二 )进行美学的历史选择 ;(三 )采用理性科学的方法。这三个方法的理论阐述又可在事实、理论、思辨三个层面中见出。  相似文献   

4.
反思政治理想主义,旨在重新评估它对20世纪历史和政治所产生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政治理想主义行动本身的代价,对政治理想主义行动主动者而言的合意性,以及对被动卷入者而言的正当性。事实上,大多数政治理想主义行动代价高昂,行动结果并不合意,而且缺乏必要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后发国家 ,2 0世纪初确立了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经过战后改革及高速成长期的迅速发展 ,到 2 0世纪末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大国。分析 2 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不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认识 ,而且可以为我国 2 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2 0年来 ,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表现在数量猛增 ,规模扩大 ,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加强交流 ,学术繁荣等多个方面 ,以昂然的姿势进入了 2 1世纪。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新闻教育 ,要正确处理好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专业知识教育与相关学科教育的关系等几重关系 ,深化教育改革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已经迎来的2 1世纪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在继承2 0世纪的优点的同时,2 1世纪更呈现出与2 0世纪明显不同的特色。2 0世纪是国民国家的时代,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因而又是一个成长与发展的时代,是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普及的时代。与此相对应,我们的2 1世纪将成为无国界的时代,将是象EU(欧盟)等那样超越国家界限的统一、合作的时代。经济方面后工业化也在继续发展,服务经济、柔性化管理、信息和知识成为时代的核心内容。因而,虽然市场化和全球化仍然在进展,但是,反全球化与阻止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很强。非市场性的范畴和地方特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围绕十月革命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随着苏联的解体似乎是尘埃落定 ,其实不然 ,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讨这个问题 ,有其现实意义。 2 0世纪上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落后国家变为现实 ;2 0世纪下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国家丧失阵地 ,都和 2 0世纪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中国已加入WTO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如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与时俱进 ,与狼共舞 ,立于不败之地 ,这将对于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日两国扩大内需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经过自由发展阶段 ,到 2 0世纪 2 0~ 3 0年代普遍陷入危机和萧条之中。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反萧条政策措施。美国 2 0世纪 30年代短短的 6年“新政”,取得了良好效果 ;而日本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近 2 0年扩大内需的实践 ,却一直未果。这其中不管是经验 ,抑或是教训 ,对我国今天扩大内需的实践都是不乏启示的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生活只存在于理想和现实这两个方面皆有的地方.作为其中之一的理想主义,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文章试图从理想主义的渊源、对人性的理解、对战争的看法、国际和平的维持、国家利益的分析,对权力的认识等方面加以梳理并进行剖析,希望以此加深对理想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